•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100 九五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立仁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6-06

装帧精装

货号5 2

上书时间2024-05-1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立仁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6976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9页
  • 字数 415千字
  • 丛书 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随着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手性分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液相色谱是目前手性分离最为有效的方法。本书系统论述了手性与生物活性,手性分离方法,对映异构体,液相色谱基础,手性色谱拆分机理,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对映体的制备分离,模拟移动床色谱手性分离以及在化学剂、药物和农药对映体分离中的应用,刷型、纤维素类、淀粉类、环糊精、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并介绍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药物、环保和食品分析等专业科研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考。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1章绪论
1.1手性与生物活性
1.2手性分离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对映异构体
2.1引言
2.2分子结构和手性
2.2.1含有不对称原子的化合物
2.2.2含两个或多个不相同的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
2.2.3其他类型手性分子的结构
2.3手性分子的分类
2.4手性分子的命名
2.4.1D,L命名法
2.4.2R,S命名法
2.4.3M,P命名法
参考文献

第3章液相色谱基础
3.1基本概念简介
3.:1.1柱效率N,H
3.1.2容量因子k
3.1.3分离因子α
3.1.4分离度Rn
3.2液相色谱仪
3.3检测方法
3.3.1液相色谱常用检测器
3.3.2旋光检测器
参考文献

第4章手性色谱拆分机理
4.1“三点相互作用”理论
4.2过渡金属配合物
4.3电荷转移作用
4.4包合作用
4.5温度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刷型手性固定相
5.1引言
5.2刷型手性固定相的发展
5.2.19Ac固定相
5.2.2二硝基苯甲酰基氨基酸固定相
5.2.3乙内酰脲衍生化固定相
5.2.42一芳基酰胺烃基固定相
5.2.5N一芳基氨基酸衍生化固定相
5.2.6邻羟甲基苯甲酸内酯衍生化固定相
5.2.7目标设计手性固定相
5.3刷型手性固定相的类型
5.3.1π-给体和π-受体固定相
5.3.2氢键手性固定相
参考文献

第6章纤维素手性固定相
6.1引言
6.1.1纤维素的一般性质
6.1.2纤维素衍生化
6.2纤维素-三(苯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6.2.1固定相的制备
6.2.2对映体分离
6.3纤维素-三(4-甲基苯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6.3.1固定相的制备
6.3.2对映体拆分
6.4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6.4.1固定相的制备
6.4.2对映体拆分
6.5纤维素-三(3,5一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6.5.1固定相的制备
6.5.2对映体拆分
参考文献

第7章淀粉手性固定相
7.1引言
7.2直链淀粉-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7.2.1固定相的制备
7.2.2对映体拆分
7.3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7.3.1固定相的合成
7.3.2对映体拆分
7.4支链淀粉-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7.4.1固定相的制备
7.4.2手性分离
7.5支链淀粉-三(苯基甲酸酯)固定相
7.5.1固定相的制备
7.5.2对映体拆分
参考文献

第8章环糊精手性固定相
8.1引言
8.2环糊精键合固定相
8.2.1键合方式
8.2.2β-环糊精键合相
8.2.3环糊精键合相的保留机理
8.2.4手性选择性
8.2.5流动相的选择
8.3多作用β-环糊精手性固定相
8.3.1多作用固定相的制备
8.3.2色谱特性
8.3.3流动相组成对保留和分离的影响
8.3.4对映体选择性
8.3.5对映体分离
参考文献

第9章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
9.1引言
9.2大环抗生素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9.2.1糖肽类
9.2.2安莎霉素类
9.2.3多肽与氨基糖苷类
9.3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的制备
9.4大环糖肽类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的特性
9.4.1多模式手性固定相
9.4.2预测对映体选择性
9.4.3互补分离
9.5分离条件的选择
9.5.1流速、温度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9.5.2新极性有机模式的优化
9.5.3反相对映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9.5.4正相对映分离和优化
9.6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的对映拆分举例
参考文献

第10章手性配体交换色谱
10.1引言
10.2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
10.2.1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涂覆固定相
10.2.2以聚合物为载体的手性配体交换色谱键合固定相
10.2.3以硅胶为载体的手性配体交换色谱键合固定相
10.2.4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流动相法
10.3手性配体交换色谱的手性识别机理
10.4手性配体交换色谱的影响因素
10.4.1手性选择剂的影响
10.4.2中心金属离子的影响
10.4.3温度的影响
10.4.4流动相pH对分离的影响
10.4.5有机改性剂的影响
10.4.6介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1章对映体制备分离
11.1引言
11.2分离模式
11.2.1迎头色谱法
11.2.2顶替色谱法
11.2.3冲洗色谱法
11.3色谱柱尺寸的选择
11.4制备分离常用的手性固定相
11.4.1固定相类型
11.4.2手性固定相的样品容量
11.5流动相的选择
11.5.1流动相与保留时间和立体选择性
11.5.2流动相与手性样品的溶解性
11.6不同类型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分离
11.6.1手性药物对映体
11.6.2农药和信息素
11.6.3手性合成纤维、手性助剂和手性固定相前体
11.6.4手性NMR溶剂
11.6.5机理研究的手性化合物
11.6.6手性杂原子化合物
11.6.7丙二烯和螺旋衍生物对映体
11.6.8阻旋手性化合物
11.6.9平面手性化合物对映体
11.6.10螺旋形或螺旋桨(推进器)形手性化合物
11.6.11手性金属茂
参考文献

第12章模拟移动床色谱手性分离
12.1引言
12.2模拟移动床色谱的分离原理
12.2.1真实移动床色谱的分离原理
12.2.2模拟移动床的原理
12.3操作条件
12.3.1获得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
12.3.2真实移动床的计算
12.3.3模拟移动床的计算
12.4工艺设计举例
12.4.1采集物理化学参数
12.4.2模拟移动床:线性条件
12.4.3模拟移动床:非线性条件
12.5模拟移动床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应用实例
12.5.1模拟移动床分离1-苯基-1-丙醇
12.5.2三种外消旋药物对映体的制备分离
参考文献

第13章化学剂的手性分离
13.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对映体的分离
13.1.1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
13.1.2阿托α,α-双取代-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
13.2二肽的手性分离
13.3半合成麦角碱对映体的分离
13.4环戊烯酮对映体的分离
13.5手性四面体金属簇合物的拆分
参考文献

第14章手性药物对映体的分离
14.1β一受体阻滞剂药物类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对映体分离
14.1.1在去甲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上的分离
14.1.2在ChiralcelOD柱上的分离
14.2多手性中心药物对映体的分离
14.2.1两个手性中心药物对映体分离的例子
14.2.2多个(多于2个)立体中心药物对映体分离的例子
14.3人血和尿中双异丙吡胺及其代谢物——单-N-脱烷基异丙吡胺对映体的分析
14.4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中的潘托普拉咪唑对映体
14.5非手性一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尿中叔丁喘宁对映体
14.6固相萃取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兰索咪唑对映体及其代谢物
14.7用半制备HPLC法制备阿苯达唑亚砜单一对映体
14.8液相色谱法分离和半制备雷喏嗪
14.8.1对映体分析HPLC
14.8.2对映体半制备HPLC
参考文献

第15章手性农药对映体的分离
15.1五种手性有机氯农药和相关化合物的对映体的分离和半制备
15.1.1分析分离
15.1.2制备分离
15.2有机磷农药对映体的分离
15.2.1色谱柱和检测器
15.2.2色谱柱的选择
15.2.3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柱温的优化
15.3手性三唑类农药对映体的分离
15.3.1分离条件选择
15.3.2最佳条件下的手性分离
15.4草和土壤中乙氧苯并呋喃磺酸酯除草剂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15.4.1样品的制备
15.4.2HPLC分离
15.4.3草坪草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15.4.4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15.5用基质固相分散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苯硫磷酸酯及其对映体比率
15.5.1样品预处理
15.5.2对映体分离
15.5.3土壤中苯硫磷酸酯对映体选择性降解的测定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