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

15 3.1折 48 九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伯江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5

上书时间2024-06-24

述古斋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伯江 著
  •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860974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5页
  • 字数 2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立足于汉语的句式范畴,集中探索句式内部的语义关系,论述了施事和受事的语义和语用特征、与施受有关的句式语义问题、篇章信息与句式语义等论题,把施事和受事及其实现看作是一种动态现象,并对理论方法进行了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
  张伯江,男,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特别在汉语话语分析、构式语法等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注重从语义特别是话语语用的角度来分析汉语语法现象。
【目录】
第一部分 施事和受事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第一章 施事、受事和语法分析
1.0 导言
1.1 汉语语法分析中的施事、受事问题
1.2 语言学理论中的施事和受事
1.3 当前在汉语施事、受事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和本书的目标
第二章 施事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2.0 施事角色意义的理解
2.1 名词和施事
2.2 动词和施事
2.3 句式和施事
2.4 弱施事性与句子的主观性
2.5 施事理解的语用属性
第三章 受事和施事的不对称
3.0 受事语义的定义问题
3.1 受事的根本语义——变化性
3.2 关于受事成分的自立性、个体性和生命性
3.3 从施受句法不对称看受事的句法特点
3.4 施受事句法不对称和语义不对称之间的联系
第四章 受动性的语用变化
4.0 导言
4.2 “拉”和“拽”的使用情况考察
4.3 “扔”和“掷”的使用情况考察
4.4 结语

第二部分 与施受有关的旬式语义问题
第五章 “把”字句中论元角色的施事性和受事性
5.1 “把”字句的构式观
5.2 “把”字宾语的自立性特征
5.3 “把”字宾语的位移性特征
5.4 “把”字句主语的使因性特征
5.5 构式语义
第六章 从直接和间接的施受意义看“把”/“被”句的共性和差异
6.1 共性之一——强受事性和弱施事性
6.2 差异之一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6.3 差异之二——直接使因和间接使因
6.4 共性之二一一结构共性
6.5 结语
第七章 “双及物式”里直接与间接受动的语义引申
7.1 从构式特征看“双宾语”问题
7.2 汉语双及物式的引申机制
7.3 构式语义的引申
7.4 从论元结构论构式语义与动词语义的关系
第八章 “索取类双宾语”句中的受动问题
8.0 导言
8.1 第一种可能:N2不是论元
8.2 第二种可能:N1不是论元
8.3 第三种可能:N1N2都不是论元
8.4 第四种可能:N1和N2都是论元
8.5 余论
第九章 弱施事角色的语义推导和句式选择
9.0 弱施事现象
9.1 弱施事角色的词汇形式和语义类别
9.2 弱施事出现的主要句式
9.3 弱施事句的语义倾向——谓语语义强度和主观视角
9.4 语义倾向驱动句式选择

第三部分 篇章信息与句式语义
第十章 从判断句看“一个”的性质
10.0 导言
10.1 判断句里的数量词是不是必要的?
10.2 从词汇平面考察“是NP”和“是(一)个NP”的差异
10.3 从句法平面考察“是NP”和“是(一)个NP”的差异
10.4 从篇章平面考察“是NP”和“是(一)个NP”的差异
10.5 结论与讨论.
第十一章 “把”字句里的无定名词问题
11.0 近现代汉语里的“无定宾语”问题
11.1 现代汉语中的“把一个”
11.2 现代汉语中的“把个”
11.3 无定式“把”字宾语的总体认识
第十二章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
12.0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否也从空间意义引申而来?
12.1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成特点
12.2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使用考察
12.3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理据
12.4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来历的思考
第十三章 不及物动词“死”相关句式的篇章属性
13.0 观察“死”语法变化的语用思路
13.1 “死”的叙述
13.2 “死”的典型动词性用法
13.3 “死了父亲”
13.4 名物化结构的篇章属性
第十四章 出现句、“有”字句和无定主语句
14.0 以引入新信息为主要功能的三种句式
14.1 无定名词主语句的出现环境
14.2 无定名词主语句与存现句的本质差异
14.3 出现句、“有”字句和无定主语句的比较
14.4 “出现”表达形式的简要历史考察

结语
第十五章 研究方法的回顾与思考
15.1 现代语言学中功能主义思潮的历程和学术主张
15.2 构式语法
15.3 动态浮现语法
15.4 语体语法
15.5 结语语言事实与语法规律
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