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梁启超评传

200 九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广学、何卫东 著;匡亚明 编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11-04

述古斋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蒋广学、何卫东 著;匡亚明 编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43819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40页
  • 字数 44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梁启超评传》亦可称作“梁启超的思想史”。由于梁的思想一生均随时而更新,故他的思想变化实是1890~1930年四十年中国思想史的缩影。是康有为今文经学的经世致用的传统和变易思想,将这位农家子弟带进了注定要失败的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之中;亡命日本后,基于对西方自由思想“人本的”、现实的和历史的考察,使他认同的近代西方的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中西学“结婚”的方式,造就一种民族民主主义的新文化,用以塑造新的“民族之魂”,故有“新民之父”之誉。其后,因主张“政体进化”而与“国体革命论者”发生冲突;又主张通过奖励生产的道路渐进地迈向社会主义的目标丽遭到民生主义者和马列主义者的共同声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一代青年高举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之时,他却一改往日之面目,竟要人们以“吾先哲”的人生哲学来拯救被科学“异化”了的或可能“被异化”的世界。他一生均“不合时宜”,但他身后的历史表明:拒绝这位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教导,正是20世纪中国社会大起大落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于21世纪初给这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立传,就是从他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透视梁启超学术思想的本质。
谭嗣同是一位“遍遭纲伦之厄”的世家公子,自幼深爱船山天人、道器之学,在中日甲午战争惨遭败局的刺激下,神速地走上了维新变法的道路。他主张,中国惟“尽变西法”方能新生,而每一个中国人,只有以仁爱之精神,贯通儒、佛、耶三教,力挽狂澜而救世,才能真正进入“大同世界”。“百日维新”失败后,其殉道精神是这位“典型”的改良主义政治家的典型写照。

【作者简介】
蒋广学,1940年生于江苏沛县,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编审,《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常务副主编,长于编辑学和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著有《编学原论》、《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等。

何卫东,1961年生于成都市,198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南京财经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长于现代文学史研究,近年来从事广告学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过论谭嗣同思想论文多篇。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青少年梁启超的成长之路

一、“教化之儒”的子孙

二、“王者之儒”的高足

三、走进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过程之中

第二章梁启超“民主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形成

一、“京师强学会”阶段:首次对西方“政学”的系统涉猎

二、《时务报》阶段:超越洋务派的“变法”主张

三、时务学堂阶段:“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学术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百日维新”时期:谱写悲壮的历史,跨入崭新的“时代”

第三章梁启超对西方近代自由观的认同

一、日本维新学者对梁启超的巨大影响

二、走进全新的学科结构和思想境界之中

三、康、梁学术分途,以及梁启超执“言论界之牛耳”

第四章“新民说”:重建中华民族之魂

一、“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

二、“轻生死”的尚武精神

三、“开明专制”:速养我大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必要之条件

四、“新民说”: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真正起点

第五章以“政体进化”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活动家

一、对《新民丛报》与《民报》两报论辩的简短回顾

二、以“政体进化”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三、以“政体改良”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者

四、简短的结语

第六章第三次中西文化“对话”的先觉者

一、第三次中西文化“对话”的历史前提

二、“拔现代人之黑暗痛苦以致诸高明”的先秦诸子学

三、科玄大战后对先秦哲人人生哲学现代价值的重新阐释

第七章行铸“小康”、神往“大同”的社会主义论辩家

第八章墨学研究:建立与唯科学主义争胜的学术基地

第九章影响不在江河而在大海的“现代机关报儒学”的倡导者

第十章以“科学”立教、以“无我”铸造人生的佛学研究

第十一章一生之魂融于史的历史哲学家

第十二章清代学术精神的积极承继人

附:谭嗣同评传

附录

索引

后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