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一版一印,内页品好】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的一册!

0.1 0.1折 12.5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志铁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30543

出版时间1998-09

版次1

印刷时间1998-09

印次1

装帧平装

页数267页

字数196千字

定价12.5元

上书时间2023-07-22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馆藏书,内页完整近全新,无缺页、水渍和勾画。整体自然旧,对品相要求严苛者谨慎下单。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名辩思想的发端
一 孔子的名辩贡献
1.正名理论
2.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
3.证据与�明
二 邓析的“两可”之说
1.邓析的“刑名之辩”
2.邓析的“两可之说
第二章 名辩思想的发展
一 惠施的辩题及其名辩贡献
1.“历物十事”的名辩意义
2.惠施“善譬”
二 尹文子名的理论
1.尹文论名
2.与齐王论士
三 公孙龙的思想体系及其名辩
贡献
1.公孙龙的思想体系
2.《公孙龙子》的名辩贡献
第三章 辩学的建立
一 墨子、墨家学派及《墨子》
二 墨子在名辩学上的贡献
三 后期墨家创立的辩学体系
1.“辩,争彼也”
2.“以名举实”
3.“以辞抒意
4.“以说出故
第四章 名学的建立
一 名的实质与作用
二 正名的目的
三 制名的原则
四 名的种类
五 名的谬误
六 荀子名学体系不足之处
第五章 名辩之名与逻辑学概念
理论
一 名的本质
二 名与语词
三 名的内容与范围
四 名的属种(包含)关系
五 名的种类
六 正名理论
1.正名的原则
2.正名的方法
3.正名的作用
七 名实相悖的种种谬误
第六章 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判断
理论
一 辞的本质
二 辞的种类
1.尽――全称判断
2.或――特称判断
3.假――假言判断
4.必――必然判断
5.弗必――或然判断
6.且――表示时间模态将来时
7.且――表示时间模态上的现
在时
8.已――表示时间模态上的过
去时
三 辞之间的矛盾关系
1.单称肯定与单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2.全称肯定与特称否定的矛盾
关系
3.全称否定与特称肯定的矛盾
关系
四 类似悖论的辞
1.“以言为尽悖
2.“非诽者,悖
3.“学之无益”
4.“知知之否之足用也,悖
五 辞的词项“一周而一不周”
问题
六 “言意相离 谬误种种
第七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
理论
一 “说”的本质
1.后期墨家论“说 的本质
2.“说”的种种表述
二 “说”的基础――类
三 “说”的种类
1.“效”式推论
2.“假”式推论
3.“譬”式推论
4.“援”式推论
5.“推”式推论
6.“侔”式推论
7.“或”(止)式推论
四 “说”的谬误及防止
1.譬式推论谬误:行而异
2.侔式推论谬误:转而诡
3.援式推论谬误:远而失
4.推式推论谬误:流而离本
5.“说”之谬误的几种表现
形式
6.“推类之难
7.“类不可必推
第八章 名辩之辩与逻辑学论证
理论
一 辩的本质
二 辩说、立辞三范畴
三 辩的目的与作用
四 辩的原则
五 辩胜(当)的标准
六 辩的客观基础与道德原则
编者的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馆藏书,内页完整近全新,无缺页、水渍和勾画。整体自然旧,对品相要求严苛者谨慎下单。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