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持续成长——来自中国企业500强的启示(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本书从中国500强20年多年的成长实践出发,且没有拘于数据的浅层分析,提出“常青树”们的成长逻辑。 其次,本书观点鲜明,虽然探讨的是赛道、战略、文化、组织、企业家、创新等传统模块,但却不是一般性管理学常识的同义语的反复,而是围绕“持续成长”这一目标进行深度解构,提出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 最后,本书可读性强,在遵循严肃研究的前提下,尽量用轻松明快的语言,降低读者的阅读门槛。

29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蕊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25页

上书时间2024-05-20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保存完好近十品,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首先,本书从中国500强20年多年的成长实践出发,且没有拘于数据的浅层分析,提出“常青树”们的成长逻辑。
其次,本书观点鲜明,虽然探讨的是赛道、战略、文化、组织、企业家、创新等传统模块,但却不是一般性管理学常识的同义语的反复,而是围绕“持续成长”这一目标进行深度解构,提出切实可行的成长路径。
最后,本书可读性强,在遵循严肃研究的前提下,尽量用轻松明快的语言,降低读者的阅读门槛。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逻辑和现实考量出发,提出“做强做优做大,还要做久”这样一个基本的研究命题。本书通过梳理中国企业500强20多年的成长实践,去观察中国500强常青树企业的赛道分布,退榜者的落伍原因,掌舵人的企业家特质,创新者的创新困境和经验等,从成长理论的底层逻辑和广泛的企业实践层面去探究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和方法。

【目录】
第一章 企业持续成长的价值
是企业,而不是其他
做强做优做大,还要做久
大了也可能倒的敬畏感
商业在美好生活中永续
持续成长是正确的姿势
持续成长的创造逻辑
第二章 赛道选择
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分布
长半衰期是做出来的
终究大不过经济时代
客观看待产业发展的困境
产业发展的大融合
要看一些现象和优势
第三章 战略定力
来自企业500强“常青树”的实践
客户至上是战略起点
四维时空中的远大理想
长期主义的管理安排
穿透表象的价值创造力
第四章 跨越成长周期
那些企业500强的退榜者差在哪里
短期和长期的平衡
突破三大成长障碍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第五章 企业行为的终极密码
文化是一个假设系统
优化经营的基本假设
复杂利益中的满意解
建立企业的肌肉记忆
第六章 能发光的组织模式
重塑价值创造的逻辑
共生型组织
为共同利益服务
第七章 至关重要的企业家
500强企业的掌舵者
持续创造的成事之心
虽千万人吾往矣
危机感和自我进化
清醒、理性和克制
企业家不是什么
第八章 创新与活力
500强企业的创新现实
以迭代和优化解决实际问题
越过锋刃的创新态度
以边缘孵化跨越S曲线瓶颈
激发每个人的企业家精神
点燃员工心中之火
第九章 为美好社会持续奋斗
企业的组织价值
在造福社会中持续成长

【作者简介】
高蕊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长期负责中国500强企业研究相关工作,多次参与相关政策制定工作。主持、参与国家部委委托课题20余项,在《企业管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权威媒体上发表文章50余篇,著有《破局:中国服务经济15年崛起与突破之路》。

【前言】
过程即是馈赠
答案总是藏在问题中
从接触管理学这门学科,到近距离观察、研究企业,一晃20年了。
何其有幸,能够见证中国企业一路做大做强做优。20年来,大中小企业协同,新兴传统业态接续,在国内外广泛合作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中成长为连绵不绝的金山。感叹企业强盛的同时,总是在追问:企业何以强盛并一直强盛?
做大、做强、做优及它们不同的排列顺序是过去这20多年间,企业在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的选择,也是整个社会的期盼。我们国家的企业从规模跟进到质量追赶,当前已然进入了以做强做优做大为优先级的成长阶段。国家宏观层面也定调——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那么,做强、做优、做大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答案总是藏在问题中。
无论是做大做强,还是做优,其底层逻辑都是要做久,即活着、长久地活着。过去20多年,企业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规模迅速累积,进入行业前列,避免被并购、被蚕食;顺应新技术、新赛道,奋勇搏击,布局新的增长曲线,跨越成长周期,寻求一个个小S曲线接续中的生生不息,应对接连不断的外部冲击,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以创新、以改进、以优化,积蓄能量,锤炼韧性,跨越成长障碍。这些过程中,企业得以强大,生命得以长久。做大和做强做优本就不是割裂的,而是既充分耦合、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企业成长因此呈现螺旋、迭代、上升的理想状态。做久既是初心,也成为自然的结果,而且是这个过程中的基本遵循。
因此,很自然的,做强、做优、做大的下一步依然是做强、做优、做大,或者这三组词语换个排序方式的组合。其背后不变的是做久的结果和态度。做强、做优、做大只是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成长阶段、外部环境中的不同力量时表现出的成长策略。
这正是本书要讨论的持续成长。
企业成长是一个集成性和时序性的概念,是各类资源要素、制度文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这个组织上的集成,体现为企业的强大、革新、活力,也是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在时间上的集成,持续性本就是企业成长的内在要求。因此,企业持续成长有两个鲜明特征,即积极的变化和时间的存续。
在当前的这个时点上,讨论企业持续成长还有以下考虑。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式,从未像今天一样,对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其所带来的规则秩序的改变和重塑等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国界。企业需要持续成长、持续迭代、持续精进,以维持企业自身发展,维持企业和外部关系的稳定性。这是企业对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应该有的担当,更是面对企业当中频繁出现的危机事件时该有的自觉性和“大了也能倒”的警觉性。更重要的是,当前所处的外部环境极其复杂、极其不确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一直活着的价值,要平衡做强和做大、长期和短期、投入和产出、新机会和旧基础,从而具备能够持续成长的能力。
企业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实现成长,服务美好社会。人们对“美好的追求”的范畴日益丰富,从物质到精神,沿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路而上,尤其是自我价值实现,投入才智解决问题成为美好生活的必要内容,是国家繁荣和社会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依靠人、为了人”并得以持续成长的活水。当前,我们国家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愿景,企业作为其中物质技术的载体要成长永续,是机遇,也是责任。如此,企业持续成长支撑下的地区发展和国家繁荣会更加坚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会更加坚定。
不完美的研究立场
管理学研究有绕不开的三个标签,即上帝视角、地域情景和案例研究,并依次因为企业成长的实然性、成长场景的局限性,以及企业成功的偶然性和复杂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姑且称为管理学研究的“先天不足”吧!本书亦不能幸免。从“找补”的角度,聊一聊不完美的研究立场吧!
企业成长是实然状态,而不是应然状态。
这是研究者应该有的研究价值观和时时发出的自省。企业实践是非常复杂而且不易的,尤其是作为领导者的企业家们,更是呕心沥血。研究者首先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文关怀。
然而,研究者不是实践者,尽管对于战斗在企业中的人总是有种深深的敬意,但另一面也忍不住“想当然”般指手画脚,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感”。而且,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企业管理作为一门实践的科学更是如此。企业成长是复杂的、变化的,研究和观察往往是滞后的,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
那么研究者的价值是什么呢?
实然中的观察,应然中的建议。
研究的本质是知识创造过程。按照对外的显现程度和传播的难易程度,知识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从管理研究来说,企业的战略、文化、创新、组织管理,以及围绕于此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文字规划、制度等都可以称为隐性知识。我想本次研究过程就是要深入观察企业实践,去追问它们何以成功,又因何衰败?为企业持续成长这个命题寻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线索,以“第三方视角”进行客观中立的比较、分析、抽离,形成逻辑和框架体系,目的在于将企业实践中透露出来的隐性知识,以一套更容易传播的话语体系形成显性知识,来传递给管理者、研究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帮助企业进一步认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和做久这些命题,通过这些显性知识的学习与个性化实践相结合,将其内化成企业隐性知识来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持续成长。
本书对企业持续成长这个命题的讨论,大都是从典型的中国500强企业成长实践出发,嵌入到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背景中,来讨论企业的持续成长。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很多有识之士都在试图总结提炼中国式企业成长道路、中国式企业管理。这本书确实有蹭流量之嫌。从客观来讲,管理无国界,企业文化和发展阶段却有国别,企业成长的研究需要考虑文化适应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问题。从中国大企业而来的经验和教训,在解决阶段性和适应性的问题上,会有更强的应用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持续成长源于企业的定位,即企业首先要确定与环境的关系和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确定组织的使命,进而才会有如何成长的命题。这是中国式情境的重要意义。
当然,本书在梳理中国500强企业成长实践的同时,也引述了诸多其他国家企业的优秀经验。因为我们的企业成长、企业管理在探寻“中国式”的同时,也要充分汲取外来的管理思想、方法工具,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企业管理、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在过去是如此,在未来也不能闭门造车,进而将中国式的企业成长作为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并呈现其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不得不承认,按照当前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本书没有基于数据的统计模型,很多观点可能会显得有些主观,这是案例研究本身的方法弊端。本书引用的企业案例,多是企业的一个侧面,或者一个部分,以此推测整体,结果确实有失严谨,尤其是企业的正面案例可能会翻车时,严谨性更容易遭到质疑。换句话说,我们坚持赞赏某一个模块的正确,企业这个复杂的经济组织也可能因为另一个失败模块而衰落。那又如何,这是案例研究的鲜活感,恰恰体现着企业成长真实性和复杂性的魅力。
另一个层面,在普遍的认知中,相比于赞赏,以批判的视角去论证某一个观点,更容易引起共鸣,至少没有“站台”的嫌疑。然而,批判一方何尝不是对另一方的赞赏,批判某一方面也自然能联想到对另一方面的认同。而且,赞赏至少给出了一种可以参考、可以借鉴的路径,而如果批评又没有阐述清楚“怎么办”时,则更容易有纸上谈兵之感。
幸运的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发展实践是生动而伟大的,它们的成功或者挫折不断验证着我们多年强调的管理学中的常识,它们的创新和突破也在不断丰富企业成长的路径和姿态。我所在的机构,中国企业联合会作为广泛联系企业和企业家的组织,提供了大量和企业实践接触的机会,我所参与的中国企业 500 强工作也让我更加直接、更加具象地观察企业。这是本书的底气,也是本书的由来之一。
一份500强榜单的时间价值
为了解我国大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企业联合会自2002年起,每年9月前后都会对外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系列榜单。因为这份榜单的数据实际上是企业在上一年的经营情况,因此,2002年发布的第一份榜单,反映的是2001年中国大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可以说,这份榜单自发布至今完整地记录了以来20多年间我国大企业的发展特征。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入榜企业堪称佼佼者。这不仅是它们在一个时点上位列大企业方阵,更要看到在这个时点之前,它们在规模和能力上所做出的多年积累。
中国企业500强是根据营业收入来编制的,以此规模性指标来排序“500强”常常受到诟病,并一度引发“大而不强”的争论。但看看这些持续在榜的企业,它们的“强”是毋庸置疑的。能数十年间持续把营业收入规模做大,换句话说,能持续不断地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本身就是极具竞争力的表现。当然,有读者一定会说,营业收入的增长是可以通过并购来实现的,实际上很多企业做大的过程确实如此。反过来看,那些被并购者大多是规模相对弱小的,蛇吞象的例子虽有但并不多见。即使是并购,规模的持续扩大也必定经过并购后各种复杂的整合和协同后的良性发展。以时间的跨度来观察那些在榜者,我们就会发现持续成长的真谛。数十年持续做大,背后是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等软性实力和规模增长的共同进步。
大浪淘沙,能持续存在于这个长达20多年榜单中的企业,实属不易。20多年的时间或许不足以判定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特质,但能持续居于中国500强这个具有高门槛的方阵中本身就是价值肯定。这些企业在存续时间、自身规模实力和增长水平上都显现出了持续成长的态势,姑且就称为“常青树”吧!本书正是想从中国企业500强20多年的成长实践出发,尤其是持续在榜的“常青树”出发,尝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到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关键措施,并在更广泛的层面进行讨论,给读者一些启示。
何以持续的结构安排
这本书大概率不会火爆,会加入诸多管理学著作的分母大军,但并不遗憾。中国企业数千万,相关的从业者、研究者数倍于此,甚至数十倍于此。如能机缘巧合,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中读到此书的人有万一,若能再有所感触,有所行动,就是研究的价值。
研究者要站在第三方视角讲道理,布道What的内容,更要和企业深入对话和互动,解决How的问题,后者更能体现研究的价值。
从这个目标出发,以终为始,本书将重点放在了对成长何以持续的讨论上。在每一章的开头部分,都尝试从中国500强企业的实践出发,来提出一些研究命题,比如从500强企业的“常青树”来观察它们的行业分布,它们的赛道选择和战略定力,从 500 强企业的退榜者去研究它们没有跟上大的原因,从500强企业掌舵者去梳理企业领导者的特质,从500强企业的创新现实去讨论它们的创新困境和经验等。在此基础上,从成长理论的底层逻辑和广泛的企业实践层面去探究和证实这些观点。
全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首先,持续成长的前提在于对这个命题本身的认知和认同。第一章正是着眼于此,从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和现实考量,提出企业“不仅要做强做优做大,还要做久”,尤其对大而不倒心存敬畏,并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企业持续成长中的七个基本遵循。
其次,企业存在的前提是要找到在环境中的定位,确定所服务的客户,保持定力,持续成长才能由此开始。第二章和第三章将探讨这些命题。第二章虽为“赛道选择”,但可能会让人失望的是,读者并不会看到那些态度明确的产业机会判断,不会被告知具体的产业选择。一方面,我们梳理了中国企业 500 强发布 20 多年间持续在榜企业所属的产业特质,发现这些“常青树”企业分布领域非常广泛,同时它们表现出的优秀业绩让我们看到了“唯行业”论英雄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持续成长这个假设前提下,时间具有某种魔力,每一个产业都不能简单定义为夕阳或者朝阳,长半衰期是企业做出来的。因此,我们想尝试跳出行业,站在更高一点的维度来强调在选择赛道时的常识和逻辑,讨论企业成长中需要遵从的一些产业发展中的规律,要正视的一些客观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看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看到事物发展的波动周期,而后能够保有战略定力,从客户至上这个底层逻辑出发,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第三章名为战略定力,但也并非一味强调企业要坚守主业,业务聚焦,更不是固守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不去做多元化拓展,而是探讨战略定力的背后是构建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一切从客户出发,去定义行业,并有远见卓识,去持续投入和探索。当然,如能很幸运地进入一个正处于高利润时期的行业,也不要迷信行业本身带来的红利,要保持平常心,持续调整和优化。
再次,持续成长重在持续。企业需要跨越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周期,尤其是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机遇让这个命题更有讨论的价值。第四章从“退榜者”的教训出发,讨论了企业“持续活着”需要构筑的三条底线,同时强调了短期和长期平衡的逻辑意义和方法路径。这一章还提出了企业跨越周期需要突破的三大障碍,以及在乌卡化的环境中进行确定性的成长所应该遵循的一些常识。
接下来,在第五章到第八章,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从企业成长的几个重要模块出发,围绕持续性这一目标,讨论了企业文化、模式构建、组织安排、企业家特质、创新突破、人员激励等方面企业可以参考的一些路径。这一部分的价值并不是对一般性管理学常识的重复,而是围绕持续成长提出的观点和主张。比如在企业文化这一部分,深度解构了文化是一个假设系统,其层的基本假设是企业行为的终极密码,影响着价值排序和权衡取舍,也对企业的持续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本书研究了基本假设如何优化和固化的问题。又比如在创新这一部分,创新投入的重要性自然无须反复论证,但创新往往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意味着向前探索和转换赛道中的未知风险,将创新转换成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因此本书在创新所应秉持的态度、创新原则等角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
在本书的最后,回到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对个体、对地域和对社会的价值呈现,以及如何为美好社会持续奋斗、在造福社会的理想主义中实现持续成长,特别提出了要“真诚而不仅是慷慨”地解决社会问题,要尝试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行为。同时强调企业存在于世,要用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承载。这是企业存在的众多理由中非常朴素却又是最深层次的一个。企业成长的动力来源于为满足用户需求极力地去创造一种产品、提供一种服务,拿出一种解决方案。
研究过程的精神丰腴
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上总是很关切。孩子在“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后,是不是要奖励”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对一种观点深以为然,就是好的成绩本身就是对努力的奖励,通过努力取得成绩带来的喜悦,远比好成绩本身还要丰富。努力本身是一种身心体验的过程,如果恰巧努力的客体又是心之向往,兴趣所至,那么这个过程则充满了精神愉悦。
完成这本书,一个研究者体会到的精神丰腴也正是如此。从大学填报志愿,看着“工商管理”几个字尤其顺眼开始,到一头扎进中国 500 强企业的观察和跟踪十余年,学习过程和研究对象本身令人着迷。每一次将思考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都像是一次孕育,辛苦和惊喜确实无以言表,尤其是想到要受读者检阅,甚至怀揣让企业有所受益的愿望时,那份期待和忐忑让人生体验有了更大的张力。在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中,与良师益友的碰撞、与同事领导的交流,产生的思想火花或者面红赤都是精神的财富。无疑,那些来自师长的帮助、领导的支持、家人的关爱,以及研究中国500强企业这份工作给予的经验支撑,都让精神丰腴更加可持续!
本书即将付梓,正是“内心戏”丰富的时候,想表达的汇为几句感谢吧!
感谢恩师杨杜教授,带我入门研究企业成长。杨老师多年教导,濡目染大师风度,做人做事多了一把尺子。记得我的第一本书《破局——中国服务经济15年崛起与突破之路》出版的时候,杨老师在推荐序的最后写了一首含有我和孩子名字,有我研究内容的藏头诗,满满的期许和,何其有幸!
感谢我所在的机构——中国企业联合会,其成立时间和我出生同年,巧合感更让我相信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冥冥之中力量的牵引。我所在的研究部的领导和同事从开创500强工作至今持续20多年,从记录中国大企业成长实践到推动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一流,这份长期主义的组织文化令人濡目染,自觉在工作中多了一根准绳。
感谢家人和朋友,亲情、爱情、友情无须排序和选择,成年人全部都要,于人到中年的我是责任,更是幸运。其中的幸福、惊喜、温暖哪怕五味杂陈无不再一一陈表,都是丰富的人生体验。
感谢本书从缘起到面世过程中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宏任会长和杨杜老师为书作序,诸多点拨和鼓励受益终生。本书雏形之时,与陈春花老师对持续成长这一命题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企业管理出版社陈静副总编给予的支持,尤颖主任、徐金凤老师对本书编辑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王巧刚老师精心设计的封面,都让我的研究得以更好地呈现。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知,皆是可盼。
是为序。
高蕊
2023年8月16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保存完好近十品,一版一印正版硬精装现货,参见实拍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