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清乾隆初拓本 秦咢生提拔 李济深旧藏 威仪王玉完整无缺!
¥
36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1975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38 × 24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09-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真正的《爨宝子碑初拓本》,出土时碑石未受损,碑文最后威儀王玉,"玉"字未缺失,非常难得的初拓本。 爨碑初拓,威仪王玉完整无缺!李济深旧藏 ,秦咢生提拔。详细比较描述了该拓本与其他拓本的多处未残字,最后作绝句一首,难得一见!
秦咢生(1900年-1990年),字古循,号路亭,广东省惠州市桥西姚屋巷人。他是现代文史,诗词,书法和篆刻艺术家。曾任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爨宝子碑字字美在造型,异于历代楷法。其风格韵味则厚拙中内藏大巧,朴茂处实蕴华腴。我酷爱之而所藏拓扑及影本,惜都字有残缺。即平时朋友间见示共赏者虽百数十本,亦都不完整。最近从李然先生处得亲是本,纸墨俱旧,金玉黄暗色沉,浑如烟楼间金物,致鸿渐羽仪之“鸿渐”水旁,畿不能辩。惟全本字画完整全文无缺,我所见无如此之善且精者。不独道兼行苇之“兼”字,抽簪佚驾之“佚”字,春秋二十三之“三”字,穆穆君候之“君”字,此拓本的鸿渐羽仪之“鸿渐”水旁,完整无缺,道兼行苇之“兼”字,抽簪俟驾之“俟”字,春秋廿三之“三”字,穆穆君候之“君”字,在阴嘉禾之“在嘉禾”三字,鸣鸾紫闼之“鸣”字尚未破损,即瀣我贞良之“我”字,亦清楚能辨,尤其最后威仪之“玉”字完好无损,边留尚宽,显为石未缺时所拓。无怪真如、任公俱定为初出土时拓本。刘毅夫曾在云南任空军学校校长,陈真如曾为广东省主席,都有收集金石托片之好。以两人当时之政治地位与社会人事关系,亦有致此精本可能。一九七五年四月 秦咢生
吾师秦咢生先生曾从李然先生处借观此册。原物为云南空军学校校长刘毅夫先生所藏,自滇携归赠广东省主席陈铭枢先生,李济深先生寿诞,铭枢先生又转赠以贺,后为李然先生所得。李济深先生嗜此书数十年,题识作书都惯用此体。秦咢生先生书艺三绝,爨宝子碑体为其一绝也。此拓本的鸿渐羽仪之“鸿渐”水旁,完整无缺,道兼行苇之“兼”字,抽簪俟驾之“俟”字,春秋廿三之“三”字,穆穆君候之“君”字,在阴嘉禾之“在嘉禾”三字,鸣鸾紫闼之“鸣”字尚未破损,瀣我贞良之“我”字亦清楚能辨,尤其最后威仪之“玉”字完好无损,显为石未缺时所拓。无怪陈铭枢先生在拓本后题有:“此初出土时拓本也”。李济深先生又题:“余所见宝子不下百数十本,都无出此右者,定为初出土拓,信不谬也”。秦咢生先生云:“我酷爱之而所藏拓片及影本,惜都字有残缺。即平时朋友间见示共赏者虽百数十本,亦都不完整,我所见无如之善且精者,断为初出土拓,我亦信谓不谬”。
《爨宝子碑》余亦甚爱之,终日揣摩,久而习得二十八字名“晋石云南论宝子,端庄穆穆佛雍容。康公秦老倡斯道,吾辈相随一脉从。”今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是出版是册以飨读者,书此数行以作后记。
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八日于锲斋
周树坚
《爨宝子碑》属于南碑中极其难得隶楷过渡之间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神品。全國发现或尚保存完好的,这种流于隶楷的碑帖或拓片拓本极其少见,所以《爨宝子碑》尤显珍贵。
《爨宝子碑》用笔雄奇,笔势舒展如长枪大戟,每一个字的处理都是因字赋形。碑文中隶未去楷未成,这种方笔书法用笔形成了其内敛深沉风格。
碑文之中字变形赋,以险取胜。其用笔技法即使稍纵的笔画,亦仅示意而不尽意放开,以擒敛收笔给人以坚实、朴茂、稚拙、倔犟之感。
结体上《爨宝子碑》打破常规常态的匀称均衡,结字极为大胆,大小常常出人意料,看似失度,实则深得艺理,险中求正,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重复之字,决不雷同,各有意态,这体现晋人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
章法上《爨宝子碑》亦美不胜收,不失为佳构。其创作者牢牢把握着对称、和谐的原则,间隔清晰,奇正无度。其节奏韵律动人心魄,即使只有15个字的碑额,外齐内参,大小不一,给人以十分和谐的美感。
- 配送说明
默认发顺丰
— 没有更多了 —
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