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谿山琴况》探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谿山琴况》探赜

165 九五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耀珠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5

吉林文史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耀珠 著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751213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180千字
  • 丛书 中国音乐学院丛书
【内容简介】
  作于崇祯十四年。徐上瀛,号石帆,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征交往,后发展虞山派“清、微、淡、远”之风格,并兼收各家之长而别创一格,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琴家,虞山派代表人之一,时人誉为“今世之伯牙”。《〈谿山琴况〉探赜》对《谿山琴况》进行了解注介绍,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的这本小书中,在理论研究的各个部分,分别使用了上述的方法。研究方法一节,介绍了结构主义方法让文本自己说话的原理和具体内容。这种方法在文献研究中是普遍有效的,通过对字、词、句、段、章各个部分的结构分析,历时性的陈述转换为共时性的陈列,古人的音乐审美思维结构逐一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定性分析一节,学习了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的非理性主义研究方法,对乐论史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审美鉴赏的概念进行差异质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其实在20世纪初的比较学中大量被使用,但是福柯却特别强调了人类经验的知识性、体系性。因此,通过异质比较,中国音乐审美思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以审美概念的提出为一阶段;概念群的出现,体现出国人的探索精神和趣味的多样化和层次性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为概念定性和体系化;第四阶段便出现了徐上瀛的《豁山琴况》文本。通过结构分析,《谿山琴况》文本提出的二十四况有着一些基本构成,作为类概念的审美范畴属性可以自明。在琴论部分,作者再次沿用福柯的方法,发现了被认为处在衰退中过程中的琴学其实是处在前进中,甚至可以说是引领了过去某些时代的潮流。譬如唐代,雅乐普遍不被看好,而当时古琴的减字谱却被曹柔发明了出来,而这种字谱有一种潜在价值,这就是它可能与雕版印刷术结合。这种例子对传统的观念有一种颠复性,到底如何评价唐代的琴乐?能否以受众面的多寡作为评价尺度?因而,被指责为孤芳自赏的清高的文人行径,众人皆醉作者独醒的文人精神,它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也逐步清晰了起来。结语介绍了研究《谿山琴况》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变审美鉴赏的无序状态,而且对于认同文人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不可或缺的。
【目录】
自序

一、《谿山琴况》解注

二、《谿山琴况》研究

(一)关於研究方法

(二)定性分析

1.范畴论

附录一:况字分析

附录二:况字构成分析一览表

2.琴论

(三)结语

附录三:《乐趣网.渔樵论坛》文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