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藏书,清精刻本《御撰资治通鉴纲目三编》一册,白纸超大开本,卷首卷一卷二,有“国子监南学会”印,此册为元末明初史料,至正28年到洪武19年,朱元璋开国。
¥
1100
七五品
仅1件
作者張廷玉等奉敕编撰
出版人江西书局
年代同治十一年 (壬申1872)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9.6 × 17.8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
大本大字,白纸,版刻精良,字体疏朗,天宽地阔,行距疏阔,为清末书局本之精品,有“国子监南学书光绪九年查过准部齐全”朱文印。难得之宝,得者爱之。
此册存卷首、卷一、卷二。
卷一有一页略有缺字,如倒数第二图。
卷二有两页天头被裁,如最后一图。
其余还不错,如图。
介意的朋友勿拍噢,感谢
- 商品描述
-
国子监辟雍的后边,彝伦堂,是校长——祭酒和教务长——司业办公的场所。此外有“四厅六堂”,敬一亭,东厢西厢。四厅是教职员办公室。六堂本来应该是教室,但清朝时候另外在国子监斜对门盖了一些房子作为学生住宿进修之所,因为在国子监之南,故称之为“南学”。内班学生可以在南学学舍居住,外班学生则要去自己租赁房屋了。
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京师图书馆成立。由此可见国子监南学书也是构成京师图书馆,今之首都图书馆基本馆藏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检视此册前后及书中并无京师图书馆或首都图书馆藏书印之类印迹,可知该书可能在进入京师图书馆之前即流出。此书光绪九年(1883年)核查印透露的信息是,1883年时该书整套齐全。散佚最大可能发生于流出过程中。国子监南学书所藏《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何时聚齐,恐怕遥遥无期。正应了古往今来,书聚不易,散则难聚的实情。
御撰資治通鑑綱目三編 四十卷
清 張廷玉 撰
提要云:是书
四十卷。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初,大學士張廷玉等奉敕采明一代事蹟,撰《通鑒綱目三編》,以續朱子及商輅之書。然廷玉等惟以筆削褒貶求書法之謹嚴,於事蹟多所掛漏。又邊外諸部,於人名、地名多沿襲舊文,無所考正,尤不免於舛訛。夫朱子創例之初,原以綱仿《春秋》,目仿《左傳》。《春秋》大義數千,炳若日星。然不詳核《左傳》之事蹟,於聖人予奪之旨尚終不可明。況史籍編年,僅標梗概於大書,而不具始末於細注。其是非得失,又何自而知。即聖諭所指福藩田土一條
,其他條之疏略皆可以例推。至於譯語,原取對音。唐以前書,凡外邦人名、地名見於史冊者,班班可考。惟兩宋屈於強鄰,日就削弱,一時秉筆之人,既不能決勝於邊圉,又不能運籌於惟幄,遂譯以穢語,泄其怨心,實有乖紀載之體。沿及明代,此習未除。如聖諭所指朵顏、青海諸人名,書「圖」為「兔」之類,亦往往而有,鄙倍荒唐,尤不可不亟為釐正。是編仰稟睿裁,於大書體例,皆遵《欽定通鑒輯覽》;而細注則詳核史傳,補遺糾謬,使端委秩然。複各附發明,以闡袞鉞之義;各增質實,以資考證之功。而譯語之誕妄者,亦皆遵《欽定遼金元國語解》,一一改正,以傳信訂訛。較張廷玉等初編之本,實倍為精密。聖人制事,以至善為期。義有未安,不以已成之局而憚於改作。此亦可仰窺萬一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