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16开.平装】

12 1.7折 70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绍振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B122

上书时间2024-06-24

永远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绍振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2
  • 版次 1
  • ISBN 9787533471941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文学解读基础:孙绍振课堂讲演录》据课堂录 音修订补充。学术语言为明快生动的口语代替,智性 的深邃与幽默的谐趣水乳交融,现场师生互动的氛围 洋溢,聪明的读者不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目睹西方前卫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面前“一 筹莫展”的困境,作者以其足够的文化自信,致力于 在继承批判西方古典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过程中,进 行文学的(审美、审丑、审智)价值的坚守和理论的 突围,当仁不让地提出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 的历史使命,原创性地提出真善美三维“错位”,颠 覆僵化的内容决定形式,提出形式强迫内容就范,创 造内容,从大量的实例中,深度地揭示出诗歌、小说 、散文的特殊规律和系统结构。

  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可操作的具体分析方法,有 效地解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经典,以文本为 中心,将微观分析和宏观概括结合,达到了历史和逻 辑统一。就其理论性而言,作者孙绍振建构了中国流 派的文学文本解读体系;就其可读性而言,本书乃是 作者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普及本。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学术*作有《新的美学原則在堀起》《文学创作沦》《美的结构》《论变异》《月迷津渡:古典诗歌个案微观分析》《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演说经典之美》《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幽默心理与幽默逻辑》,散文集有《满脸苍蝇》《美女危险论》等共二十余部。2009年,《孙绍振文集》八卷由韩国学术情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一  直面艺术欣赏与理论为敌的反思前言二  以作者身份参与创作过程代替读者被动接受的成规第一单元  形象结构和真、善、美价值错位  第一讲  面对理论与审美阅读惊心动魄的经验为敌的困境  第二讲  生活、情感和形式:三要素结合在逼真的幻觉里  第三讲  细节(意象)的特点和情思的深度  第四讲  主要特征同化次要特征:单纯和丰富的统一  第五讲  真、善、美三种价值的“错位”第二单元  创作心理:非智能与智能结构  第六讲  心理素质:多情善感深思  第七讲  观察的深度和精度  第八讲  从寻找人物的区别开始  第九讲  作家的感受力:找到自己  第十讲  感受力:把自我的特点和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  第十一讲  想象力:联想的渠道——相似、相近、相反  第十二讲  表达力:语言的常规用法和超常规用法  第十三讲  表达力:语义的颠覆和重构,有理陌生化和无理陌生化  第十四讲  表达力:从外部细节的静态铺陈到动态叙述  第十五讲  表达力:从外部效果到内心效果  第十六讲  表达力:现代叙述——电报文体和冰山风格  第十七讲  表达力:对话——心口错位  第十八讲  形式感:不同媒介,不同的优越和局限  第十九讲  形式感:艺术形式对生活和情感的规范  第二十讲  形式感:丰富的统一第三单元  诗歌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一讲  意象:客体的概括性和情感的独特性  第二十二讲  浪漫想象和意境:强烈感情和不强烈感情  第二十三讲  诗的感受层次:从审美到审智  第二十四讲  直接抒情和意象并列  第二十五讲  诗歌是把米酿成酒  第二十六讲  诗的想象:逻辑的变异——无理而妙  第二十七讲  主导意象和从属意象的有机整体  第二十八讲  诗歌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第四单元  散文的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二十九讲  审美和审智的调节  第三十讲  散文:情趣、理趣和流派的缺失  第三十一讲  散文:审美、审智和审丑  第三十二讲  亚审丑——幽默:以丑为美,以歪理为美  第三十三讲  审智散文:审智的感觉和过程第五单元  小说的审美规范性和开放性  第三十四讲  人物情感的多元错位  第三十五讲  把人物打出正常轨道  第三十六讲  情节:审美因果超越实用、理性因果  第三十七讲  性格:寻找情感的着迷点  第三十八讲  情节的淡化:意识流和魔幻因果  第三十九讲  环境、性格的强化和淡化第六单元  审美规范的解构与重构  第四十讲  风格和流派:对审美规范的突破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