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之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邂逅之后

郑建平小说集

32 8.9折 36 全新

库存5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建平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60328

出版时间2018-01

印刷时间2018-01

印次1

印数2000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轻型纸

页数368页

字数330千字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18-04-0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图书首发
商品描述
书    名  邂逅之后
作    者:郑建平
出版发行:团结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5126-6032-8
定    价:36.00元
图书介绍:开本:880mmx1230mm1/32;类型:短篇小说集;页码:368; 用纸:轻型纸;包装:平装;策划:新语文化
作者简介:
郑建平,笔名:存在留下印迹,四川内江人,现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短文散见省内一些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内容简介

年轻的时候,怀揣文学梦,一心想在文学上弄出点名堂来好出人头地。然而,天生没有文学的才气,只好安分守己的在单位工作,任随命运地甩摆、捉弄。到了不惑之年,文学梦虽然还在心中,但,对它已没有了奢望,只是工作之余、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现今,文学对大多数人来说要么是奢侈品,要么是明日黄花;虽然还有那么一些人在这条道上苦苦耕耘,但他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内心的希冀;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回过头去看,过往那些年所爬过的格子,所敲过的键盘,不知不觉的将就有百来万字。每一篇拙文的字里行间都包含着自己的情感,呓语着对生活的看法,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充塞着自己的思考。然而,这些东西却一直静静地躺在自己的书柜里、电脑硬盘里,一躺就是二三十年,十数年,不曾面世。这期间,也有过将这些文字送到报社、刊物去发表的想法,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但,一想到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其水平是否能达到刊用的要求,便没有了自信;再加上写书的人比看书的人多,自己写的东西要想在成千上万的稿件中被编辑选中在媒体上呈献给读者谈何容易!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该书选编了短篇小说八篇;散文、游记三十七篇。其中《幺公》《八娘》《湉湉的沱江水》这三个短篇小说是自己早期写的,也是自己比较心仪的作品。三篇作品反映了当时我熟悉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饱含着对乡里乡亲和孩提时代的朋友的真挚、深厚的感情;《那一夜》《无法言语》主要表现了现代人,特别是现在一部分已婚男人在情感上的矛盾;《寻觅》写的是一群喜欢自驾摄影的年轻人对秘境的寻找,寓意各自在寻找自己的信仰。
《出轨》写一对年轻夫妻从离婚到复婚的心路历程。该篇小说采用了眼前和过去相交织的回叙手法,对女主人公前去约会“出轨”的路上,对她在街上行走的过程、心理活动、烈日下的感觉,以及对街道环境的描写都蕴含了女主人公对自己出轨行为的既期待又恐惧、既犹豫又不忍放弃的复杂心理;最后,因找不到“沁园茶房”让这次期待已久的“出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失望”和“解脱”。从而揭示出女性作为一种“被限定的存在”,渴望选择却又无可选择的尴尬。
编选的散文中,无论是抒情、记人叙事、议论,还是旅游日志都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讲述着作者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力求融可读性和趣味性一体。

章节欣赏
幺  公

离正午虽然还早,但太阳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残酷,那温度高得让人脸上挨了一记耳光似的火辣。我扬头、觑眼看着天空暗自骂道:妈的,这还是五月初就热得像七月天了。骂完混入人流。这时是赶集的高峰,街上人很多,忙着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挤闹热的,看稀奇的,喧嚣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条又长又窄的老街热闹非常。会儿,我昏昏噩噩地钻出人群,站在一处堆有条石的街口前,眺望着沱江河对岸。
河对岸是我的老家,我在那里出生,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现在,那里还有我的长辈、亲戚。我父亲去世后把骨灰送回来埋在那里也十多年了,至今没有去看一眼。其实,打我工作后,到家乡的次数还是不少,虽然每次都想着要过河去看一看,但每次到了这里都犹豫不决,最后悄然离去。这次,看来也不例外。正当我转身准备离开时,一声又大又沙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
“雁二娃子!”
雁二娃子是我小时在乡下的昵称。我掉头循声望去,见一满脸麻子的老头两手交叉地插在袖筒子里,蹲在条石上。灼热的太阳光打在他身上象没事似的。他见我注意上了他,道:       
“你是雁二娃子吗?”我点头,他又道:“你晓得我是哪个?”
“老人家是?”
“嗨!看你这小子出去不几年就不认得我麻幺公了。”
“麻幺公!”我脑海里一下闪过我记忆中的麻幺公。他老多了,犹如过了三、四十年的光景,但仔细看去,还是能够找到他过去的样子。他是我的本家,按辈份高我两辈,和我爷爷是一辈的,他在他们那房人中排行老幺,又因满脸大麻子,从小我们就随大人喊他麻幺公。     麻幺公那时住在村上,我们住在村下,村上村下之间有一条用条石切成的通道,因为是南北向,容易起凉爽爽的穿堂风,村里的人就称它为凉口。凉口两边摆着条石作凳。闲着时,人们喜欢聚在这里闲聊。幺公是凉口的常客,每天随时都见他嘴上叼着一根一尺多长的水烟根儿坐在凉口的石凳上吧着水烟,一边吧,一边不时的向地上“叭”的一下吐痰、口水。那时,他也就四十多岁,除了把自家那几分自留地弄得油光水滑外,很少见他到生产队的田地里劳动,曾经有人看不惯,幽默他道:“幺公你好福气哦,身强力壮的成天就悠哉游哉了。”幺公知道这不是好听话,也不客气地回道:“嗨!你这个龟儿子才话多,老子三个儿子都在地里干活路还不够嗦?该老子享福啥!”幺公有四个儿子(据说还死了两个),村里的人老老少少按他们出生顺序叫他们幺爸。他们都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我离开乡下那年,大幺爸十八岁、二幺爸十七岁、三幺爸十六岁,已经是乡下的全劳动力了。只有小幺爸和我一般大,不到十岁,但一早一晚也要随同妇女去出工,一年下来要挣一二百分的工分呢。幺婆是一个能干人,里里外外,大事小事她都管,因而脾气也很暴躁。幺公的所作所为经常遭致幺婆日妈倒娘地乱骂,骂完了,还不解恨,又骂四个幺爸。因此,这个家给人感觉没有消停过,没有停止过骂声,也因此,幺公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形象。
    “雁二娃子,想起来没有啊?”幺公见我没有多大反应,又大声的向我问道。 
“噢,你是幺公?”幺公地问话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赶忙似热情非热情道。
“啊对头,我就是你幺公呀!”他确信没有把我认错,同时也相信我认出了他,露着被水烟熏得焦黑的龃齿“嘿嘿”笑着。
“幺公好!”
“好!好!”幺公始终保持着先前的姿式,任随太阳地炙烤,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落在条石上,很快又被蒸发掉。我上前递了一支烟给他,他才从袖筒里抽出双手,接过烟放在大姆指和食指间滚来滚去地看,尔后,斜眼看我道:
“你咋想起回来了?”
“出差到县城去了来。”
“哦!你妈还好吗?”
“还好。”
“你们全家到成都省这么多年了,日子过得还好哇?”
幺公这么问,我真还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若说过得好,不切合实际,是在骗幺公,若说过得不好,又觉得不妥,像是在给人叫穷。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家里再穷都不要说过得不好。于是,我只好干笑了几声没有作答。幺公一动不动地盯着我,见我不答,道:
“喔哟,还给幺公装焖,幺公不会到你家讨口的,好就好嘛,不好就不好嘛,装啥子焖!”
“幺公说哪去了。”听了幺公这话我只好道:“还好、还好。”
“喔!这就对了,日子过得好是好事嘛!”
“嗯,就是、就是。”
“这烟是哪国的?”幺公忽然停下手中一直转动不停的那支烟问道。
“美国箭牌。”
“哦,美国货!那这烟很贵啰?”
    “不贵,五块钱一包。”
“五块钱一包,哦,投两大两角五一支了”
幺公说这话,让我愣了一下,随后,我似乎才意识到他说这话的意思,忙把那包烟摸出来递到幺公手中道:“还有一包,刚扯开,幺公拿着抽。”
幺公接过烟揣进衣兜里,斜眼朝我笑了笑,然后问道:“你是要过河去吗?”
    我一时语顿。
幺公见我不语,道:“好!好!好!我陪你过去。”
“不、不麻烦幺公了。”我这时赶忙道:“你赶场,我自己过去就是了。”
“哎!麻烦啥,我本来就没事,赶场也是耍,我们爷孙俩十多年没见着了,我陪你。”
幺公说着站起身走下条石要在前引我沿着老街往回走,然后到河滩渡口去坐船。幺公向前走了两步,回头见我迟疑地站在原地没动,催促道,“走啊,雁二娃子。”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跟在他屁股后面。
我跟在幺公身后,一边思忖着怎样找个借口离开幺公,一边又不经意地打量起幺公来。
幺公身穿一套污迹斑斑的军绿色衣裤。衣服纽扣掉得只剩两颗,都没有扣,胸脯和肚皮都大敞着,背后和腋下积满了一圈一圈的盐酸白印迹;裤子用了几根谷草作腰带栓着,裤角一只挽在小腿处,一只盖过军用胶鞋,像扫帚在地上扫来扫去;大热天头上戴着一顶已不咋看得出颜色的军帽。他双手背在背后,一手捏着那只水烟杆,烟杆上吊着的烟袋在屁股上一摆一晃。他背驼得很历害,几乎有45度的角,脸象风吹干了的烟熏牛肉,又干又黑,面上被灼热的太阳晒出了一层油;满脸的大麻子就像密集的炮弹坑。路上,好些坐摊老板见了他都把脸折到一边去,装着没有看见,也有应他招呼的,称他“三枪老太爷”。他见对方理会他,便推出我介绍说,“这是我的侄孙,在成都省工作。”说完洋洋得意地看着对方。我对他此举非常反感,但又只好强装出笑脸向对方点头哈腰,并且还要问上一句,“生意可好?”觉得恰到好处了,赶快告辞离开。我的露脸让幺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他走起路来精神抖擞,笑容满面,感觉背都直了许多,对那些见他就掉过头去的商贩也不屑一顾了。
为了避免他再把我拉出去炫耀,我只好主动和他说着话来,以此想吸引他的注意力,不再和那些商贩打招呼,于是,我道:
“幺公在场镇上很熟啊?”
“嗨,岂止熟,幺公早就是场镇上有名的人了!”说到这里他还补充道:“就是你们城里人新说的知名人士。”
“哦!”我听后不禁暗自笑了一回。“幺公怎么成了知名人士?”
“嗨!我是这个乡镇有名的三枪老太爷呀。”
“三枪老太爷?什么三枪老太爷?”
幺公听了我地问,更是来了劲,昂起头,斜着眼看我道:“雁二娃子,你走得早,还不晓得,你三个幺爸在你们走后,先先后后到部队当兵吃皇粮去啦,在这方圆十多里地,还只有你幺公我一个。”他说到这里抹了抹嘴角的白沫,然后继续道:“本来,你小幺爸也可以去的,这小子不听老子话,说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当兵没出息,到头来还得回家当农民,硬要去跑什么广州、深圳做生意。”
    “做生意好啊!做发了吧?”
“屁,出去大半年,分文没给老子寄回来,他反被公安局送回来了。”
“咋的呢?”
“流民。当地政府说他们这类人是什么流民,让公安局给谴送了回来。”
“哦!”
“哎,雁二娃子,你书读得多,那鸡巴流民是啥子意思?”
幺公本身好好地摆着他的三枪老太爷,忽然拐弯这么一问,让我一时回答不上来。我想了片刻道:“大概是指居无定所,无正当职业的那些人吧。”
“哦!是这么个意思。回来后我让他在家好好呆着,到时再当兵去,可他还是跟着一伙人到你们成都省跑贩运去了,你说这个龟儿子气人不气人!”
我听后,心里有些佩服小幺爸的个性和胆识起来,我道:
“小幺爸的贩运跑好了,发起财来还是很快的。”
幺公昂头看了我一眼,抬手又抹了抹嘴巴,然后低头闷声闷气道:“当兵哪点不好?吃饭穿衣不要钱,还有零用;穿上那军服好英气,老子脸上也多些光彩。这些年我穿上他三个哥哥的军服在街上走,大家都要多看我几眼,还要恭恭敬敬地喊我一声三枪老太爷。”
听了幺公的话,我知道了幺公三枪老太爷的来历。我暗自想着,庆幸小幺爸没有去当兵,若去了,他就是四枪老太爷了,那他精神不知还要满足到哪里去,尾巴不知还要翘多高?
“本来我一心想当四枪老太爷的。”幺公沉默了片刻,忽然不无惋惜道:“大幺爸、二幺爸、三幺爸都听老子的话,就这个龟儿子的小幺爸给老子反起来。”
“三枪老太爷已经很不错了,”我安慰幺公道:“正如你说的方圆十几里地找不出第二个,这是你的骄傲啊。”
“嗨,雁二娃子,你还不晓得,在十几里地外还有一家人,三个儿子也都在部队上吃皇粮。”幺公说到这里口气很不服气的样子。
“哦,也是我们乡的?”
“那倒不是,是跃进乡的。”
那你就别给他比了,至少你在我们乡是唯一的,我们这个乡一千多户人家,找不出第二家来了,在外说起还是很提劲儿的。” 我不知道我这话是在开导幺公,还是在讥讽他。
幺公听后昂着脖子偏起头,翻着白眼看着我直笑。我的话似乎说到他心坎上了。
“雁二娃子,我记得你走的时候才这么高点点。”他说着用手对着地比划了一下高度。
“嗯,是的。”
“那时呀,你妈拖着你们几姊妹在乡头够艰难了,要不是你老汉儿想办法把你们全家迁到成都去,你们还在乡头遭孽哟。”幺公转过话题又摆起了我家的事来。
“嗯,是这样。”我点头表示同意。
“你老汉儿是个好人,但是,他没有福气,看到你们一家日子好过了,他又跷杆儿了。”
“嗯,是的。”幺公的话不禁勾起了我对父亲地怀念。
父亲十九岁参加工作,三十二岁患病,三十七岁那年想方设法把我们全家五口人从乡下迁到了省城。父亲用他微薄的工资和母亲打零工的收入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但是,在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经不起病魔的一再折磨,不幸去世,那年他才四十二岁。这时,我们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于是,我不得不辍学参加工作,以此减轻家里的负担。
想着父亲的去世,想着家里生活至今都过得艰难,我心绪忽然不宁起来,便把幺公忘在了一边,在人群中不知不觉的加快了脚步。幺公显然跟不上我的步伐,他只好在我身后连走带跑,因此,他弓着的身体显得更驼。我走出老街,来到老街尽头的石板桥桥头才停下脚步。 过了石板桥向左就可到河滩渡口坐渡船到河那边去,向右就可到长途汽车站或到火车站坐长途汽车或火车回成都。幺公满脸汗湿,气喘虚虚来到我面前道:
“雁二娃子,你走那么快做啥子,累死你幺公了。”
我没有吭声,而是两眼注视着河滩渡口处。渡口处,有赶完集忙着过河回家的,有才过河来赶集的,来来往往牵线线一样。良久,我对幺公道:
“幺公,我不过河去了,我想早点赶回成都。”
    幺公听后感到很不解,道:“哎,雁二娃子你慌个啥啊,回都回来了,不去看望你老辈子些了吗?你不去看,他们晓得了定会骂死你的,会说你忤逆不孝。”
我听了幺公的话,知道他说得很在理,但我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幺公见我沉默不语,又道:“你哪个老辈子得罪了你吗?走到这里都不去看望他们,你不看望他们也应该去看看你老汉儿的坟啊!你老汉儿在那里埋了十多年了,没有见你回去给他烧把纸钱,烧烛香,你心里面不觉得有愧吗?”
幺公这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道:
“我叔叔和姑姑他们好吗??”
“他们还好。”
“我父亲坟上的草长得茂盛吧?”
“草茂不茂盛你自己去看嘛。”
我盯着幺公,不知道他这口气是什么意思。幺公抬手用衣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见我等着他说下文,便道:
“你老汉儿自埋下后,就不见你们回来管过,每年清明还是你的叔叔和姑姑到坟前给他上炷香,烧把纸钱,但是,其它的他们哪里管得过来,你父亲的坟包长期被那些上学、放学的娃儿们在上面过上过下都快给踩平了,你们在坟前立的那块石碑不知哪个时候被附近的龟儿子些抬到水田里作水闸去了。哎!你们也不回来过问过问。”
幺公说到这里又重重地叹了口气。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
“你这回走都走到这里了,不回去看看?幺公我真的都要替你老汉儿骂你不孝。”
听了幺公的话,我感到很惭愧,又觉得十分的委屈。我对幺公道:
“幺公,不是我不回来看叔叔和姑姑他们,也不是我不想回来给我老汉儿上坟,我是不好意思回来啊!觉得没有脸面。”
“啥子不好意思回来?啥子没有脸面?”幺公昂着头,斜眼看着我问道。
我犹豫了片刻道:“我离开老家去成都都快二十年了,觉得这二十年自己咋个都应该有一点出息。回老家来,不说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起码也应该是体体面面。可我们家和我这二十年的光景并不好过,和过去在老家相比好不了多少,要回老家来看望叔辈、亲友和乡亲们想买点像样的礼物都没有那个能力,更不要说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了,所以,我就一直羞于回来看望叔辈,看望亲友和乡亲们。”
我把我这十几年未回来的原因讲给了幺公听,幺公听后,先前默默无语,后对我道:“雁二娃子,你多虑了,你都是从乡头出去的,乡头农民一辈子苦惯了,有啥子好大奢望,就盼你们有时间回来看看他们,给他们摆摆龙门阵,他们就得到安慰和满足了。如果家里有人在外不回来,反会被耻笑,就像我一样,说起我有三个儿子在外当兵吃皇粮,还当了军官,小幺爸也在你们成都省工作,听起来好风光、好体面啊,可他们个个耳朵都耙,被婆孃管得来不敢回来看老子,你说老子养他们这么大有啥子想头哇。外人反倒经常取笑我,欺负我家中无孝子。所以啊,雁二娃子,回老家来看亲戚,拿不拿钱,买不买东西那都无关紧要,有,给一点,没有,带二斤你们大城市的糖回来,我们也就满足了,不会去说你风光不风光,体面不体面,你也不丢脸,反而认为你记情,是一个好人。啥子事情你做你的,人家说人家的,管求他妈那么多做啥子。”
幺公的话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我默默地看着幺公,一下觉得他的形象十分高大完美。我尽力控制住心里的不平静对他道:
“幺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真的感到很惭愧,很自责,这么多年来我被那种心理纠缠得不能自拔。你一席话让我卸下了心里的负担,我想好了,你陪我转去到街上买些糖果,我们就过河去。”
“好!好!”幺公见我感动了,自己也不禁感动起来,把那“好”说得特别的动情。
我在幺公地陪同下转身又向老街走去。这时,幺公用烟根儿指指天空对我道:
“雁二娃子,你看都中午了,我们还是先上馆子去吃点什么哇。”
我抬眼看着天空道:“要得,我们该吃晌午了。”
幺公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97年5月一稿 
                                                         2013年11月修改

目录
幺公
八娘
湉湉的沱江水
那一夜
出轨
无法言语
寻觅
王鸡公

散文

感谢萨特先生
忆父亲
故乡的月色
家乡的过河船
家乡的甘蔗
美的记忆
官司
我家二蛋
二蛋和咪妹儿

纠结
黄纯尧先生的“五线谱”
关于摄影
婚后男人的尴尬
婚后女人的无奈
浪漫。情调
朋友

价值
书。书房
舌尖上的鸭鹅
炒邮趣事
企慕情境
无奈一族
国民素质
爱情随笔
九寨沟观彩林
大美甘孜
看海
出国第一窘
和母亲逛清迈
康北纪行
云南自驾散记
走马观花游五国
澳大利亚旅游日志
北疆旅游日志
318旅游日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图书首发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