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丛书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丛书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80 九五品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才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才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21391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1912-1949),80%以上的中国人是文盲,“愚、穷、弱、私”是通病,外国人耻笑为“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当时的新式学校教育又存在四大弊病:制度照搬西方;受教育者大多只为做官;内容不实用,毕业即失业;对乡村增益少。为了培养“新民”,为了“唤起民众”,为了弥补学者教育的不足,政府和社会团体推进社会教育三十多年。其间开创了哪些事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成效如何?《民国社会教育研究》将为你一一展开。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由杨才林编著。
【作者简介】
杨才林,博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

 第一节 “作新民”与“唤起民众”

  一 “作新民”

  二 “唤起民众”

 第二节 革新教育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

  二 社会教育制度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

  一 社会教育目标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

  一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二 ~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

 第二节 民众学校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

 第三节 图书馆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博物馆

  一 博物馆的设立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科学馆

  一 科学馆的设立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

 第六节 礼乐馆

  一 礼乐馆的设立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

 第一节 通俗演讲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

 第二节 通俗读物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电化教育

  一 电化教育行政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

 第四节 识字教育

  一 文盲问题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

 第五节 生计教育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

  二 生计教育事业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

 第六节 社会体育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

  三 “到农村去”的虚伪

  四 施教方法不当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 社会经济因素

  二 社会政治因素

  三 社会心理因素

结语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

附录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

 二 《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

 三 《社会教育法草案》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