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老一辈民间艺术家我国古筝琵琶演奏家王直夫1900--1984 毛笔信札3页 带封
¥
3000
八品
仅1件
作者王直夫
年代不详
页数3页
上书时间2025-0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王直夫先生出生于老河口市吉庆街竹排场(现秋丰路南侧面南背北。西起汉江边,东至北京路),一个三代祖传的中医世家。占了半条街的木质结构房屋,祖上在此开诊所,开药铺、开制药坊。因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出其不意、并且稳、准、狠,手到病除,因而被称为“王狠子”。
王直夫凭着他的聪颖和过人的毅力,继承和发扬了祖传的中医医学,尤其是对治疗对口、瘩背、疗疮和各种疮痈有独到之处,被誉为“鄂西北、豫南”第一中医外科世家。
王直夫先生的弟子,国家级非遗项目老河口丝弦、锣鼓架子传承人余家冰先生介绍师从王直夫先生的传奇经历
王直夫先生自幼禀赋超异,在清朝末年,子女从小就要熟读《四书》、《五经》,他确实聪明过人,天资颖悟,无论学什么一学便会,一读就懂,一看就明白。在读《四书》、《五经》时,十岁左右既能背诵《大学》、《中庸》等书著,逢年过节,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从医后,他以过人的悟性把《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十几部医学著作有的编成河南坠子,有的编成大调曲子,有的编成河南梆子,能够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唱出来。
生于清朝末年,成长在乱世之中,要想独善其身,谈何容易。1914年2月到处匪患猖獗,为了躲避匪患,在逃往均州的途中一颗流弹打中了他的左大腿,险些命丧汉江。日本鬼子入侵中原大地后,到处狂轰乱炸,再次逃往均州避难,回来后,在竹排场的家被大火烧得所剩无几,最可惜的是几十箱医书被烧毁,仅剩一套《医宗金鉴》正是经受了这样大的磨难认识到了世事沧桑和人世间的艰辛,他更加立志把学到的医术用于立世救人,济世苍生。他时刻牢记母亲的警示:“我们是行医世家,当一生以医术立身,别无旁骛而无至颓废”。此后他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他扶弱、济贫、免费为逃难的灾民和贫穷的人们治疗,当时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上头王直夫,治病是魁手,无钱免费治,有钱随意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对日本鬼子深恶痛绝。当时老河口抗日将士大多是从南方来的,由于长期的作战,将士们感染了非常多的疑难杂症,他深入军营为将士们治疗,很快将士们得到了痊愈。前清秀才,国民党将军范石生,抗战时期的51师师长李志新,都曾身患重疾,在王直夫的精心治疗和调理下,不久治愈重返战场。特别是儒将范石生,在同他的交往中,范从谈吐中发现他才艺超群,技艺精湛,为人诚实,便提出要把他带走随军从医,王直夫婉言谢绝,为此,范将军赠诗一首,并把他的名字改为“王直夫”,意为:正直的大夫。
与生俱来的天资,和超出常人的禀赋,王直夫先生如论学什么都是显得那么的从容和娴熟,他少年时期,一管紫萧伴随左右,吹出天籁之音,委婉流畅,寂美回荡。他14岁时,师从李瞎子和刘冤爷学习古筝,16岁时师从刘子廷学习三弦,由于他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强,有过耳不忘,熟记韵律的天赋,深受老师的赏识。在三弦方面,他同素有“三弦大王、曲子圣人”汤应侯苦斗几天几夜,最终汤应侯心悦诚服,拱手相拜。在古筝方面,他倾注一生心血,也是造诣最深的器乐。河南筝派创始人,我国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泰斗--曹东扶先生,三次背琴莅临河口,同王直夫先生促膝长谈,通宵达旦《高山流水》、《列子询问》等古曲,一板一眼,一韵一律,细细品味,进入忘我境界,留下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在琵琶演奏方面曹东扶先生对王直夫先生的评价是:“当今中国有三块半琵琶演奏家,你就是那半块琵琶”。
王直夫先生与老河口市民间艺术家金殿臣的忘年之交也是以音乐为缘。当王直夫家一次被烧、一次被炸毁后,王直夫先生一家人就住进了金殿臣家中。常常是金殿臣在院中作画,王直夫在一旁鸣筝鼓瑟。新中国成立后,王直夫、金殿臣、徐东山、张甫臣、赵晕、丹书、金安等骨干,组成了“国乐研究社”。或金殿臣击鼓、或王直夫司锣,或王直夫击鼓、或金殿臣司锣。就这样两人在一起写写画画、弹弹唱唱、敲敲打打,度过了人生一段美好时光。
1955年光化县国乐研究社代表襄阳地区参加全省文艺汇演,王直夫的三弦、古筝,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一等奖。当时正在我国访问的德国音乐学家听了王直夫演奏的《高山流水》、《闺中怨》、《苏武思乡》、《打雁》等古曲牌后,赞不绝口,并把中国的古筝誉为外国的钢琴。经省领导安排,王直夫先生在中南音乐学院给德国友人进行了15天的古筝传授。1956年,中南音乐学院聘请王直夫先生担任该院的国乐教授,王直夫先生志在行医,难违家训而婉言谢绝。同年被选为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武汉武汉分会理事。
1958年,公私合营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光化卫生院的建设中去,并组建中医外科,担任医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