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创新视野中的应用哲学研究/再读马克思:文本研究与哲学创新系列
¥
40.44
6.8折
¥
5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李萍 等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0267494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1201857189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萍,女,1965年生,湖南衡阳市人,东京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伦理、东方管理哲学、茶道哲学等。荣获2001年度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入选2008年新世纪很好人才计划。2004年获得统战部统战系统很好图书奖(《日本人为什么是工作狂》),2010年获得首届中国伦理学会很好论文二等奖(《论公民美德与市场道德的内在关联》),2017年获得第八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鼓励奖(《近距离看日本》),2018年获得首届茶道哲学很好论文一等奖(《论当代中国茶文化中的反智主义》)。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批、北京市项目一项、中央网信办项目一项和中国人民大学项目一项。出版和主编专著8部,包括:《企业伦理:理论与实践》《现代社会管理的伦理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论管理伦理的问题域及决策方法》《“道德”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意义转换》《推进网络伦理建设》《在地普遍性的比较哲学何以可能》等。
目录
导言 应用哲学及其问题
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
节 当代科技发展:哲学转向的时代背景
一、生物技术对人类存在方式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
三、人工智能对思维主体的冲击
第二节 多元主义:哲学转向的认识立场
一、抛弃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二、引入文化传统视角
三、构建重叠共识
第三节 大哲学:哲学转向的进程
一、大哲学的宗旨
二、大哲学的结构
三、大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 传统哲学的降格
节 近代文明的总体特征
一、以人为中心的人神关系
二、对人的理性探究能力的肯定
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人类知识体系的重组
一、清扫思想障碍
二、主体性哲学的确立
三、奠基于科学与理性的哲学方法
第三节 哲学的边缘化
一、主体性哲学导致的唯我论
二、确定性追求与主客对立的思维图式
三、知识与价值的分离
第三章 现代哲学的逆袭
节 哲学的转型
一、颠覆传统形而上学之基
二、反叛传统理性主义
三、借助价值哲学重申合法性
第二节 哲学的应用
一、哲学应用的功利主义尝试
二、哲学应用的实证主义尝试
三、哲学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尝试
第三节 应用的哲学
一、现象学带来了生活世界的回归
二、存在主义唤起了存在本身的关注
三、分析哲学引发了哲学变革
第四章 哲学创新视域下的应用哲学
节 何谓哲学创新
一、哲学创新的本质
二、哲学创新的动力
三、哲学创新中的横纵向关系
第二节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可能路径
一、把握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
二、发掘中外哲学史的思想资源
三、拓展哲学研究的领域
第三节 应用哲学的大发展
一、应用哲学在中国的出现
二、中国应用哲学的焦点问题
三、应用哲学引领哲学的当代转向
第五章 应用哲学的问题意识
节 应用哲学的可错性
一、破本质主义
二、兴建构主义
三、应用哲学的试错式发展
第二节 应用哲学的融通性
一、弃理论哲学的门户之见
二、立跨学科的视野
三、建跨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应用哲学的表达形式
一、个案式研究
二、对话式研究
三、情境式研究
第六章 中国应用哲学的未来走向
节 科技时代中的当代哲学
一、知识与真理
二、科技工具主义批判
三、价值理性再思考
第二节 应用哲学的方法论建构
一、应用哲学方法论建构的困境
二、应用哲学方法论建构的宗旨
三、应用哲学研究方法实例
第三节 应用哲学的大问题导向
一、作为引领者的应用哲学
二、作为协调者的应用哲学
三、应用哲学视域下的哲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对应用哲学的关注,但基本限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下,主要问题意识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认识论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这奠定了今日主要应用哲学分支(例如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等)的基本学科结构,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突飞猛进的现实。我们将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构建大哲学的视角审定应用哲学的定位、学科属性,回答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未来前行的可能路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