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竞争力决定出路 一位精英教育专家与50位大学生的访谈档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生,竞争力决定出路 一位精英教育专家与50位大学生的访谈档案

10.09 4.0折 25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宏杰 著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6528648

出版时间2009-05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定价25元

货号11180427

上书时间2024-12-13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序:核羽竞争力决定大学生的出路

第一章 兴趣决定选择:大学或专业与内心渴望一致

一、在梦想的驱动下选择专业

二、因为喜欢,所以追逐不放

三、选择:专业是前提,学校是基础

四、善于调整专业选择

五、学校的“个性”也是竞争力

六、专业束缚个性:宁愿退学再考

七、专业塑造人的个性

第二章 认识自我:主动去做,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一、刚进大学,让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

二、在清醒与迷茫之间震荡

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四、自信从何而来

第三章 找准定位:坚持本色,绝不迷失自己

一、懂得追逐,也要懂得放弃

二、培养团队意识,再谈个人奋斗

三、选择决定努力的方向

四、兴趣才是个人成就的原动力

五、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第四章 建立领先优势:将优点做到极致

一、个性:决定命运的竞争力

二、意识与习惯:决定评价的竞争力

三、兴趣:决定成就的竞争力

四、影响力:决定持久度的竞争力

五、综合素质:决定领域的竞争力

六、社会责任感:决定地位的竞争力

第五章 体验校园爱情:在伊甸园里丰富、成长

一、为爱而懂得责任

二、爱要温馨感性,也要始终理智

三、屡败屡战,未来如此艰难

四、幸福需要彼此设身处地

五、恋爱不是交易

六、男人的终极品位就是他的妻子

第六章 发掘个人价值:清楚自己对他人的意义

一、学会面对失败与挫折

二、成长是一种痛苦的过程

三、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四、发现自己的价值

第七章 超越自我:勇于展示个人价值,还有附加值

一、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二、大胆去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三、强化自己的潜在价值

四、把握住改变自己的机会

五、很多机会需要自己去创造

第八昌 勇敢面对出路:“不要怕失败,天生你材必有用

一、大学毕业在即,应该做什么、想什么?

二、争取一切机会展示自己

三、竞争力是信心之源

四、艺多不压身

五、在学校不一定能够到人生方向

六、用“勤奋”走自己的路

后记:给年轻人飞翔的翅膀


内容摘要

本书中的人物来自清华、北大和复旦等名牌大学,不是说只有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精英或者卓越者,关键是激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大学要怎么读?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大学生写信跟我说:“我读的大学是普通大学,所以我不能像清华、北大的学生那么优秀。”懦弱的人总是把自己的不足怪罪于外部环境,为什么不试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清华、北大也一样有庸才,外界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啊!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中国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老师和家长推着往前走,自己不用想得太多,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考高分是唯一的目标。到了大学,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会天天有人在你身边唠叨着要好好学习,那么自己一定要转变态度,要去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再努力……前途终将一片光明!

上了大学的人都想给自己找一个很好的定位,都想找到下一个目标……有的人知道自己在大学里想要什么,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里,有的人不知道……这时候需要有经验的优秀者告诉他们:你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怎么样才能变得优秀,你们的出路在哪里。

大学生一定要记住:不管自己上的是什么大学,都不要奢求自己所读的大学怎么培养自己,而是要努力创造机会主动培养自己!只要走进大学校门,就要有这种主动把自己培养好的意识!大学生找到出路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大学四年把自己培养成足够优秀的人!

本书所总结的,就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八大法则。


主编推荐
50位优秀大学生的访谈档案,通过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贴近大学生态圈,寻找大学生竞争力的淬火之道。
竞争力重要吗?非常重要。对大学生而言,它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贏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兴趣决定选择:大学或专业与内心渴望一致
一、在梦想的驱动下选择专业
上大学之前,很多人有自己的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陆彦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大三学生,浙江宁波人。在他从初中保送到高中的第一天,班主任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个信封,然后说:“你们把三年之后希望去的学校写下来,我把你们的纸条装在这个信封里,等你们三年后高考完,我们来看看谁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时陆彦毫不犹豫地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清华大学”四个字,然后装进信封里。这个信封在班主任的办公室抽屉里一直躺了三年。
高中三年,陆彦始终非常刻苦非常努力,每次考试他的成绩基本上都是排在年级前三名。此外,他还参加了生物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还获得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
在高三的上半学期,也就是12月,复旦大学生物系给他发来一个免试录取通知,并且说可以奖励三年全额奖学金;同时,清华也给他发来邀请函,希望他选择清华,可以任意挑选专业。他和父母商量后,最后决定选择清华。
当时他是12月拿到清华的邀请函,在1月2日就必须给清华答复专业志愿,他的专业志愿是这样排列的:第一专业是经济,第二专业是生物,第三专业是医学,第四专业是建筑,第五专业是会计……结果他被第一志愿录取了,来到了清华经管学院。
高中三年,他的生活也许并不精彩,就是每天做好当天的事情,但是他心里一直想着那个信封,想着三年后自己要去清华。三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陆彦为什么选择经管学院呢?
在高二的时候,他读过一本书叫做《看不见的心》,是一本写经济学的小说,其中有三个故事打动了他。第一个故事是讲开心果屋。故事说:假如在你生日的那一天,我送给你像清华校内的清青餐厅那么大的一间屋子的开心果,开心果的数量有几万个,甚至几百万个,这些都可以免费让你吃,但是有一个条件,你每吃完一个开心果,都要把开心果的果壳放回去。你可能会很高兴,因为你免费拿到了这么多的开心果,但是你吃得越多,放回去的壳也越来越多,这些壳和开心果混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要寻找一颗新的还没剥壳的开心果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让你看到——想取得任何东西都是有成本的。这就是陆彦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英国贩卖黑奴。在17到18世纪,英国人把黑奴贩卖到澳大利亚,这是一个关于制度的问题。它的制度是这样的:一个船长能够把多少奴隶送到澳大利亚,他就能拿到多少现金。但是很多船长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宁可把药品和食物囤积起来。不给奴隶吃,因为到了澳大利亚可以把药品和食物拿去卖钱,这样他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所以黑奴在旅途中的死亡率很高。结果,英国政府想了一个办法,他们不再按出发时的黑奴人数给钱,而是按到达澳大利亚的黑奴人数给钱。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学是研究和设计一个制度让这个社会更加流畅地运行起来。这是经济学给陆彦的第二个感觉,读到这里的时候,陆彦就已经觉得经济学非常迷人了。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大象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鸡不会濒临灭绝。故事里讲到,因为鸡是私有的,而大象是公有的。故事里举了一个例子:津巴布韦的大象是私有的,猎人去杀大象的时候是要付钱的,这样下来,其他非洲国家的大象数量在下降,而只有津巴布韦的大象数量在稳步上升。经济学家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就讨论出了所有制的问题。
这三个故事给陆彦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所以到最后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济学专业。
像陆彦在高中的时候就能够通过看书悟出这么多的道理挺难得的,很多人可能只是去读一些有关考试的书,最后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懵懵懂懂,他们以后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进入清华后,经管学院在前两年开的是平台课,前两年并没有分专业,后来陆彦为什么会在分专业的时候选择了金融呢?金融和经济是差别很大的两个专业,实际上他最初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报金融。
陆彦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讲座,再跟很多人交流,他发现经济学家虽然有很多关于经济领域的感悟,但是他们没法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他们只能去呼喊,去呼吁那些执政者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而很多时候经济学家是怀才不遇。
他曾经的梦想是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一些贡献,这一理想过于宏大,他要将之变得更具体,更实际,更有操作性,所以,他细化了自己的理想——为中国的金融股票债券资本市场的成熟做一些贡献。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与欧美那些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他说:“如果我能够为这个资本市场做一些事情,那么比我当一个经济学家提出一些更好的理论更有价值。”
从那以后陆彦就有意识地往这方面发展,也读了很多关于资本市场的书,跟一些比较关注资本市场的人交流,到最后他选择了金融专业。他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都是为了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希望经过20年的准备,在40岁的时候,能够实现这个梦想,能够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做一些贡献。
陆彦坦言:“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了,大方向不会再改变。现在我就是要把每天的事情做好,因为清华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即使这件事情我不喜欢,但是也会把它做好,因为这件事情交给我了。我也是一样,我在清华的每一天,以及此后的20年里,我要做好每一件事情。”
清华学生对“清华牛人”的定义是:什么叫“清华牛人”?就是能够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到最好。
金融和经济是不一样的,经济学更加偏重理论,而金融学更加务实一些。其实陆彦也很喜欢经济学,他觉得读一个专业并不能决定你以后所走的路,很多专业和以后做的事情不一定等同。 .
现在很多大学允许学生转专业,这就为很多不喜欢自己所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或者让学生辅修另一个专业,有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有的学生想学得更多一些,两者都可以再读一个专业。 
刘宇欣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大四学生,念行政管理专业,2002年入学。刘宇欣是个典型的北京女孩,特别能说。她是北京人,刚到复旦报到的时候大家都很吃惊,都问她为什么要来复旦而不去北大或者清华。刘宇欣有自己的考虑:北京只有两所学校她想上,一所是北大,另一所是清华,她偏爱文科,所以肯定不会去清华,那就是去北大了。在高中时她有一个免试直升的机会,可以被推荐去北大,不过去的是新开的影视编导专业,她觉得新开的不一定很好,所以心里不踏实。
后来她想,人在外地会成长得更快一点,永远在一个城市生活,接触的都是同样的一批人,视角会比较狭窄,所以一咬牙一跺脚就来复旦了。
刘宇欣一直很喜欢新闻,一方面是受了家里人的影响,家里有人在新华社工作,也有人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另一方面,小时候看了很多杂书,看了一些外国记者的传记,也看了中国战地记者唐师曾的传记,刘宇欣非常欣赏他,所以她也想做记者。
但是考大学的时候,刘宇欣一直认为新闻无学。新闻无学的意思是:新闻的很多东西并不是通过课堂上学来的,而是需要在其他知识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当时刘宇欣又想做社会政治方面的新闻,所以想学政治方面的专业。她本来报了两个专业,第一个是国际政治,第二个是行政管理,后来她考上的是行政管理专业。
复旦的学制比较灵活,可以辅修新闻,刘宇欣辅修的第二专业是新闻学,所以相当于学了两个专业。行政管理这个学科给了她关于中西方的政治体制、政治历程、社会问题等很学术化的非常严谨的知识构建,这对她以后做新闻或者思考问题时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单纯学新闻的人的一个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学经济出身的人可以做更好的金融记者的原因,而只学新闻的人很难做最好的金融记者。
二、因为喜欢。所以追逐不放
有人说,上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在中学时代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上了大学后依然喜欢,这就意味着在大学要重新审视自己,要调整自己奋斗的专业方向。
李佳佳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念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她的本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念的,毕业后考进复旦读研究生。李佳佳在好多方面都很优秀,除了做社会工作以外,她还经常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做主持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