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
  • 《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二十讲(第2版)

34.52 7.7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后滨,李晓菊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7627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994695

上书时间2024-11-26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第一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与历史价值
《资治通鉴》的改编、注释和评论
《资治通鉴》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讲《资治通鉴》重要序表
选文一
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讲评
选文二
司马光《进书表》
讲评
选文三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君道与政体
第三讲三家分晋
选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周安王十三年(壬辰,前389)
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前387)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讲轮台罪己诏
选文
汉武帝太始三年(丁亥,前94)
汉武帝征和元年(己丑,前92)
征和二年(庚寅,前91)
征和三年(辛卯,前90)
征和四年(壬辰,前89)
汉武帝后元元年(癸巳,前88)
后元二年(甲午,前87)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讲贞观君臣论治
选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626)
唐太宗贞观元年(丁亥,627)
贞观二年(戊子,628)
贞观三年(己丑,629)
贞观四年(庚寅,630)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开国与创制
第六讲秦始皇帝
选文
秦庄襄王三年(甲寅,前247)
秦始皇元年(乙卯,前246)
二年(丙辰,前245)
三年(丁巳,前244)
四年(戊午,前243)
五年(己未,前242)
六年(庚申,前241)
七年(辛酉,前240)
九年(癸亥,前238)
十年(甲子,前237)
十一年(乙丑,前236)
十二年(丙寅,前235)
十三年(丁卯,前234)
十四年(戊辰,前233)
十五年(己巳,前232)
十六年(庚午,前231)
十七年(辛未,前230)
十八年(壬申,前229)
十九年(癸酉,前228)
二十年(甲戌,前227)
二十一年(乙亥,前226)
二十二年(丙子,前225)
二十三年(丁丑,前224)
二十四年(戊寅,前223)
二十五年(己卯,前222)
二十六年(庚辰,前221)
二十七年(辛巳,前220)
二十八年(壬午,前219)
二十九年(癸未,前218)
三十一年(乙酉,前216)
三十二年(丙戌,前215)
三十三年(丁亥,前214)
三十四年(戊子,前213)
三十五年(己丑,前212)
三十六年(庚寅,前211)
三十七年(辛卯,前210)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讲东晋建国
选文
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303)
晋惠帝永兴元年(甲子,304)
永兴二年(乙丑,305)
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307)
永嘉四年(庚午,310)
永嘉五年(辛未,311)
永嘉六年(壬申,312)
晋愍帝建兴元年(癸酉,313)
建兴二年(甲戌,314)
建兴三年(乙亥,315)
建兴四年(丙子,316)
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317)
晋元帝太兴元年(戊寅,318)
太兴三年(庚辰,320)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选官与用人
第八讲汉武帝用人
选文
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前140)
建元二年(壬寅,前139)
建元三年(癸卯,前138)
建元六年(丙午,前135)
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前134)
元光五年(辛亥,前130)
元光六年(壬子,前129)
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前128)
元朔二年(甲寅,前127)
元朔三年(乙卯,前126)
元朔五年(丁巳,前124)
汉武帝元狩三年(辛酉,前120)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讲曹魏选官
选文
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184)
中平四年(丁卯,187)
中平六年(己巳,189)
汉献帝初平三年(壬申,192)
汉献帝建安元年(丙子,196)
建安二年(丁丑,197)
建安三年(戊寅,198)
建安四年(己卯,199)
建安十年(乙酉,205)
建安十二年(丁亥,207)
建安十三年(戊子,208)
建安十四年(己丑,209)
建安十五年(庚寅,210)
建安十八年(癸巳,213)
建安二十一年(丙申,216)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
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220)
魏明帝太和四年(庚戌,230)
晋武帝太康五年(甲辰,284)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士人与政治
第十讲党锢之祸
选文
汉桓帝延熹九年(丙午,166)
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167)
汉灵帝建宁元年(戊申,168)
建宁二年(己酉,169)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讲长乐老冯道
选文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911)
后梁均王贞明五年(己卯,919)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923)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926)
天成二年(丁亥,927)
天成四年(己丑,929)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930)
长兴二年(辛卯,931)
长兴三年(壬辰,932)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934)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936)
天福三年(戊戌,938)
天福四年(己亥,939)
天福七年(壬寅,942)
后晋齐王开运元年(甲辰,944)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947)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戊申,948)
后汉隐皇帝乾祐三年(庚戌,950)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辛亥,951)
广顺二年(壬子,952)
广顺三年(癸丑,953)
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954)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变法与改革
第十二讲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文
齐武帝永明二年(甲子,484)
永明三年(乙丑,485)
永明四年(丙寅,486)
永明十年(壬申,492)
永明十一年(癸酉,493)
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494)
建武二年(乙亥,495)
建武三年(丙子,496)
建武四年(丁丑,497)
齐明帝永泰元年(戊寅,498)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己卯,499)
梁武帝普通四年(癸卯,523)
普通五年(甲辰,524)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三讲刘晏理财与杨炎行两税
选文
唐肃宗上元元年(庚子,760)
上元二年(辛丑,761)
唐肃宗宝应元年(壬寅,762)
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763)
广德二年(甲辰,764)
唐代宗大历元年(丙午,766)
大历五年(庚戌,770)
大历六年(辛亥,771)
大历十三年(戊午,778)
大历十四年(己未,779)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
建中二年(辛酉,781)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战争与谋略
第十四讲淝水之战
选文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乙亥, 375)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376)
太元二年(丁丑, 377)
太元三年(戊申,378)
太元四年(己卯, 379)
太元五年(庚辰, 380)
太元六年(辛巳,381)
太元七年(壬午, 382)
太元八年(癸未, 383)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五讲魏博归朝
选文
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809)
元和五年(庚寅,810)
元和六年(辛卯,811)
元和七年(壬辰,812)
元和八年(癸巳,813)
元和九年(甲午,814)
元和十年(乙未,815)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边疆与民族
第十六讲张骞通西域
选文
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前126)
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前122)
汉武帝元鼎二年(丙寅,前115)
元鼎六年(庚午,前111)
汉武帝元封三年(癸酉,前108)
元封六年(丙子,前105)
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前104)
太初二年(戊寅,前103)
太初三年(己卯,前102)
太初四年(庚辰,前101)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七讲安禄山起兵
选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丙子,736)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741)
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742)
天宝三载(甲申,744)
天宝四载(乙酉,745)
天宝五载(丙戌,746)
天宝六载(丁亥,747)
天宝七载(戊子,748)
天宝八载(己丑,749)
天宝九载(庚寅,750)
天宝十载(辛卯,751)
天宝十一载(壬辰,752)
天宝十二载(癸巳,753)
天宝十三载(甲午,754)
天宝十四载(乙未,755)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八讲契丹灭后晋
选文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936)
天福七年(壬寅,942)
后晋齐王天福八年(癸卯,943)
后晋齐王开运元年(甲辰,944)
开运二年(乙巳,945)
开运三年(丙午,946)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947)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衰政与亡国
第十九讲隋炀帝急政
选文
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604)
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605)
大业二年(丙寅,606)
大业三年(丁卯,607)
大业四年(戊辰,608)
大业五年(己巳,609)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十讲朱温代唐
选文
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880)
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882)
中和三年(癸卯,883)
中和四年(甲辰,884)
唐僖宗文德元年(戊申,888)
唐昭宗天复元年(辛酉,901)
天复二年(壬戌,902)
天复三年(癸亥,903)
唐昭宗天祐元年(甲子,904)
唐昭宣帝天祐二年(乙丑,905)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907)
开平二年(戊辰,908)
讲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具代表性的经典史著之一,是高校学生和广大文史爱好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本书按照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设单元以统摄选文,选编了《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附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