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6 5.3折 ¥ 8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德]柯丽莎 著,金毅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7930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2807755
上书时间2024-11-25
中文版序
一百年前,铁路作为技术、移动、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载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与今日的因特网和数码信息基础设施相提并论。铁路改变了人、货物和观念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方式,也改变了这些东西与既有运输和交通模式相联系与整合的方式。铁路在技术标准、管理组织和科层机构的演化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迹,与此同时,在铁路涌现出来的国家,它又适应了特定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环境。
本书不是中国铁路的历史,而是一部透过铁路发展讲述的从晚清到21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这种路径让我能够去挖掘一个机构的起源及其扩张,这个机构覆盖广大的空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管理结构,直到2022年,它仍然塑造着中国铁路管理机构的基本框架。通过关注铁路机构的发展来分析中国从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也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整合关于一些人的更广泛的讨论,铁路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基础设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他们就是规划和建设铁路、为铁路工作的人,以及在铁路上旅行的人。
在本书“致谢”部分的最后,读者们会看到,我意识到要以铁路发展作为框架来写一部关于中国的综合性历史,会不可避免地招致某些提醒。一些读者可能会期待更多关于铁道技术史的信息,另一些会希望对清代官员关于铁路的政治加以详细讨论,还有一些则希望对改革开放以来铁路的发展作更深入的探索。本书试图创造一种综合性的叙事,同时也有特定论点,来讨论20世纪中国铁路系统及其机构框架演化的历史模式,我也期待着我中国现代史领域的同行们,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填补这些空缺。
我很高兴江苏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书的中译本,这让我有机会更直接地接触中国读者。毫无疑问,我很感激中国各种学术机构的同事们提供的建议和支持,多年以来,他们与我分享他们的知识和建议。与此同时,更多的普通读者能够读到我的著作,这对我而言也非常重要,因为本书也得益于各行各业的中国人,他们慷慨地与我分享他们为铁路工作以及在铁路上旅行的体验。没有这些随意的谈话,以及正式的口述史访谈,本书不可能写就。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本书译者金毅博士。能找到一位铁路爱好者来翻译本书,我感到非常幸运。他非常专业、思虑周全,他慷慨的合作使本书得以进一步完善。
柯丽莎
圣母镇,2022年2月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柯丽莎(Elisabeth Köll) 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在德国波恩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接受本科教育;罗德学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科大卫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商业史、社会经济史,尤其关注各式机构在中国近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著有《从纱厂到商业帝国:近代中国区域企业的兴起》(From Cotton Mill to Business Empire: The Emergence of Regional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3)和《铁路与中国转型》(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9)。
译者简介
金毅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亚洲都市主义研究组博士后研究员。城市研究者、铁路旅行爱好者、铁道翻译员。译作有《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横跨欧洲的快车》等。
本书全面阐述了铁路本身以及铁路扩张对中国社会生活多个层面的影响……内容广泛,见解深刻。
——匹兹堡大学教授、知名中国问题专家 托马斯?罗斯基(Thomas G. Rawski)
柯丽莎显然是一位善于运用档案的大师,因为她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找到了其他外国学者无法获得的材料,从而写成了这部关于中国一项事业之演变、管理、财务和劳工政治的内容极为丰富的研究著作。这本书对商业和政治的交集给予了细致和持续的关注,而这种交集至今仍是在中国经商成败的关键因素。
——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哈佛商学院教授 柯伟林(William C. Kirby)
本书填补了长期以来的空白……柯丽莎为我们从仍在进行中的铁路扩张的角度理解近现代中国做出了及时的贡献。
——《选择》杂志(Choice)
导论
铁路作为机构
对中国铁路史的研究
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竞争性利益与铁路建设
第一章技术与半殖民合资企业
铁路知识与知识转移
津浦线
绘制空间地图
征地
铺轨
总结
第二章民国早期的管理转变
创建国家管理框架
权威与语言
账目和轨道上的混乱
线路管理
铁路大院与工作场所
总结
第二部分市场与社会空间中的铁路
第三章在市场中运送货物
货物运输与农业商品
连接:物流公司
商业规章和征税
商业枢纽与全球联系
总结
第四章运送旅客,传播观念
旅客运输
铁路时间与纪律
连接:旅行服务
铁路旅行纪实与虚构
总结
第三部分国家的制造与破坏
第五章铁路的专业化与政治化
技术教育与科层生涯
工程职业化
劳工组织和关系
铁路愿景
总结
第六章危机管理
战争与战略破坏
日本占领下的工作场所
铁路作为经济生命线
战时流动:难民与返乡者
总结
第四部分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第七章战后的重组与扩展
管理巩固和党的整合
经济恢复和技术援助
军事队伍
能干的引擎:铁路作为社会主义隐喻
总结
第八章不断革命与持续改革
人口流动与“大跃进”
服务“文化大革命”
铁路局堡垒
铁路改革和高速铁路
总结
结论:中国铁路系统的遗产
附录A:津浦铁路组织图,约1929年
附录B:中国主要国有铁路收入(千元每英里各线),1915—1935年
附录C:中国主要国有铁路运输的货物(元每吨),1915—1935年
附录D: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数量,1918—1935年
附录E: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平均旅行距离(公里),1918—1935年
附录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汉口经火车运往广州并继续运往香港用于出口的货物(吨)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