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落史
¥
147
7.5折
¥
196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胡彬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3419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6元
货号1202444755
上书时间2024-1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胡彬彬,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平生成就了一件事:把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推向了国家文化保护战略,把中国村落文化的研究引入国家人文学科研究的领域。
目录
"总 目 录
自 序 / V
第一章 概 论 / 001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的早期村落 / 036
第三章 国家一统下的村落管控与治理 / 116
第四章 南北分裂割据时期的村落 / 225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村落的制度化 / 304
第六章 文化大繁荣与村落制度民间化 / 490
第七章 文明的繁盛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 574
第八章 文明的转型与村落的变迁 / 696
目 录(上)
自 序 V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村落的定义与内涵 004
第二节 村落的由来与村落的形成及其特征 007
一、文明的起源与村落的产生 007
二、国家的出现与村落的行政化 013
三、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015
四、村落的现代转型 019
第三节 中国村落的特征 021
一、村落的活态性特征 023
二、村落的血缘性特征 025
三、村落的地域性特征 027
四、村落的封闭性特征 029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中国的早期村落
第一节 村落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036
一、发生学视阈下的村落起源 036
二、农业的兴起与村落的形成 039
三、社会的分化与早期村落变迁 043
第二节 史前聚落遗址 047
一、黄河流域主要史前聚落遗址 048
二、长江流域主要史前聚落遗址 068
三、史前聚落遗址的特征及价值意义 090
第三节 国家的诞生与村落的蠡测 098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与村落 099
二、商周时期的方国与聚落 106
第三章 国家一统下的村落管控与治理
第一节 秦汉统治制度下的村落 116
一、乡里制度与村落 116
二、重农抑商政策与村落 121
三、文化一统政策与村落 124
第二节 国家管控下的乡野聚落 128
一、乡野聚落的类型 128
二、国家对乡野聚落的管控 137
第三节 秦汉村落的形态 140
一、考古发现的主要村落遗址 141
二、秦汉村落的规模与形态特征 162
第四节 秦汉村落中的农耕文化 184
一、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185
二、节日文化与信仰文化 201
第五节 秦汉少数民族地区的聚落 210
一、北方地区的聚落 211
二、西域地区的聚落 215
第四章 南北分裂割据时期的村落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村落时期的村落组织 225
一、乡里组织的兴废 225
二、屯田村落的形成与组织系统 228
三、永嘉之乱与坞壁的兴起 235
四、三长制下的北朝村落与组织 240
第二节 “村”的出现及其发展 242
一、“村”与自然聚落 242
二、村落的规模及形态 248
第三节 的生产生活 258
一、农业发展与生产工具 258
二、村落的日常生活与节俗 263
三、宗族观念与村落 266
四、村落经济与商贸活动 271
五、村落与宗教 281
第五章 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村落的制度化
第一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制度 304
一、村坊制度与村落 304
二、赋税制度与村落 421
第二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兴衰 335
一、隋唐村落的发展 335
二、晚唐五代村落的衰落 339
第三节 隋唐五代村落的形态 348
一、村落类型及其特征 348
二、村落的景观与建筑 362
第四节 村落社会的生产生活 368
一、草市的发展与村落 368
二、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 377
三、民间组织与村落 381
四、文化教育与伦理教化 395
五、村落中的宗教 400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412
一、西北地区的村落 412
一、青藏地区的村落 416
一、北方地区的村落 420
注释 425
图片来源 485
目录(下)
第六章 文化大繁荣与村落制度民间化
第一节 宋元乡村基层组织的演变 490
一、从乡里制到管耆制 490
二、熙丰以后的都保制 493
三、蒙元时期的村社制 498
第二节 宋元村落的民间治理 501
一、宗族制度与村落社会 501
二、乡约制度与村落治理 511
三、基层组织与“宋型家庭” 518
第三节 宋元村落的生产生活 521
一、市镇发展与宋元村落 521
二、农具革新与农业发展 526
三、乡村教育与村落社会 529
四、村落与宗教的世俗化 541
第四节 宋元村落的形态 550
一、人口迁徙与村落 550
二、宋元村落的规模 555
三、村落的环境与建筑 557
第五节 辽、金、西夏的村落 562
一、契丹入侵与辽国的村落 562
二、女真内迁与金国的村落 565
三、党项割据与西夏的村落 568
第七章 文明的繁盛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第一节 明清乡村基层组织的演变 574
一、从都保制到里甲制 574
二、保甲与里甲的并行 581
三、基层组织与自然村落 589
第二节 明清村落的治理 593
一、宗族制度与村落 593
二、乡约制度与村落 600
三、乡贤士绅与村落 607
四、乡村教育与村落 612
五、民间信仰与村落 616
第三节 明清村落的发展与变迁 621
一、村落的分布与地域差异 621
二、军事发展与戍边村落 625
三、人口迁移与村落 630
四、市镇发展与村落 648
第四节 明清村落的环境与景观 660
一、村落的布局 660
二、村落的景观 665
三、村落的建筑 667
第五节 明清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675
一、西藏地区的村落 677
二、西南地区的村落 680
三、新疆地区的村落 684
四、蒙古地区的村落 689
第八章 文明的转型与村落的变迁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晚清民国村落 696
一、西学东渐与村落社会 696
二、近代工商业发展与村落 714
三、乡村建设运动 727
第二节 社会动荡与晚清民国村落 734
一、晚清农民运动与村落 734
二、军阀混战与村落 742
三、抗日战争与村落 747
四、解放战争与村落 7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与村落 767
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与村落 767
二、“破四旧”运动与村落社会 772
第四节 城镇化进程与村落 778
一、基层政权的建设与村落 778
二、土地政策的变化与村落 784
三、城市化发展与村落变迁 789
四、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 793
附录 我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现状与保护思考 803
注 释 809
图片来源 859"
内容摘要
"传统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一种历时悠久、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涵养衍生于传统村落中的组织结构、传统智慧、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气质,构成了极为牢固又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态。
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现代中国,传统村落面临急剧消失的生存危机。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本书作者在数十年间寻访中国境内传统村落5000余个,积累了海量的田野考察资料。通过对新材料的整理研讨,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引述探究,本书徜徉古今,从文明发源写到现代中国,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完整呈现并深入阐释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演变发展,讲述了不同时期传统村落的特征,其文化意义及其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间的交互影响。在层次递进的历史爬疏和条分缕析的引经据典背后,中国传统村落的全景式面貌跃然纸上。
遍布中华历史天地间的传统村落,既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聚落,又凝结着在其间生产生活的中华各族人民的生活传统、社会交往、生存哲学、艺术审美。可以说,传统村落是一种文化聚合体。当今天我们重新触摸传统,这些村落遗存的价值已经突破其所存在的时空,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是理解传统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记录民族记忆、激活文化传统,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更是构建中国文化研究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方法。 "
主编推荐
"1.本书对中国村落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国村落文化理论研究的补白之作。
2.中国乡村中的活态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村落史的研究能够提起学术界和广大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制度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视,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3.在优选城镇化的浪潮中,乡村日益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但中国依然存在广大的农村人口,农民和农村、农业问题依然是关系基层治理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对中国村落历史和乡村文化发展的深入研究和梳理,能够促使人们重新关注和重视乡村的价值和未来发展,为新时代的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武器。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