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奇迹与意识形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奇迹与意识形态

59.51 6.8折 88 全新

库存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忠义,侯亚楠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2983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1929283

上书时间2024-10-08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忠义,男,1956年1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转轨经济学、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均有一定的研究造诣和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已出版《经济转轨与制度理念变迁》等3部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近二十年来,从哲学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视角关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等问题的哲学分析方面独树一帜。侯亚楠,女,1978年5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鞍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曾主持完成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语境下的中国道路研究”等省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生态人理念和生态化生存》(《哲学动态》2014年第7期)、《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中国道路”》(《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唯物史观的两大视域与中国道路的历史边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中国奇迹——举世瞩目的世纪之虹(1)  
  一  中国奇迹——跨越世纪的不解之谜(1)  
    (一)中国之谜:“失去的十年”与持续的增长(2)  
    (二)在“崩溃论”咒语中奇迹般的腾飞(5)  
    (三)优选金融风暴中一枝独秀(13)  
  二  灰色的理论与长青的生命之树(16)  
    (一)经济学的睿智与偏见(16)  
    (二)理论回眸:经济学的跨界对话(21)  
    (三)全球化解释向度的局限(27)  
  三  中国奇迹成因的意识形态视角(31)  
    (一)意识形态无所不在的世纪(31)  
    (二)意识形态解释的魅力(32)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与要义(36)  
  一  意识形态的观念表象及其概念起源(36)  
    (一)意识形态的一般表象(36)  
    (二)征服精神深处——意识形态的“观念学”起源(37)  
    (三)意识形态的多重面孔(39)  
  二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奠基(41)  
    (一)意识形态是虚假性和真实性的统一(42) 
    (二)统治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51)  
    (三)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统一(55)  
    (四)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统一(62)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72)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一般特征(72)  
    (二)卢卡奇和葛兰西:启蒙阶级意识与夺取文化霸权(74)  
    (三)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很好(78)  
    (四)虚假性本质与控制性的功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86)  
    (五)中国实践:意识形态虚假性之谜的历史破解(92)  
第二章  走向真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之光(97)  
  一  回到马克思:由虚假到真实的现实路径选择(97)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语境(97)  
    (二)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之源与真实性之基(102)  
    (三)“真实”的双重规定及其现实路径(105)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113)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形式和学理形式(113)  
    (二)时代精神理念的历史规定与实践规定(116)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意识形态品格(118)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实性标志(120)  
    (一)思想——历史真实的理论规定(12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品格(122)  
    (三)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实践重合(125)  
第三章  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与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拓(127)  
  一  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探索与意识形态范式的约束(128)  
    (一)革命意识形态范式的形成与范式转向的历史尝试(128)  
    (二)意识形态范式的逆转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132)  
    (三)革命意识形态范式的形而上学化(136)  
  二  意识形态范式转变与中国道路的历史性开拓(141)  
    (一)对“”的反思与“精神枷锁”的崩解(141)  
    (二)否定“阶级斗争为纲”与意识形态范式的转向(14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开拓(153)  
  三  意识形态范式转变与历史逻辑的理论呈现(157)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逻辑和两大视域(15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走向历史真实和价值真实(15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历史逻辑的真实再现(164)  
  四  新意识形态范式的现代哲学气质(170)  
    (一)从优选关怀到现实关切(170)  
    (二)从追求保证真理到追求有限知识(175)  
    (三)从否定性辩证法到肯定性辩证法(179)  
    (四)从革命史观到渐进史观(183)  
第四章  新意识形态范式与改革开放的关键选择(187)  
  一  新意识形态理念与市场化改革取向的确立(190)  
(一)改革开放的本体论基石和价值论导向(190)  
(二)解放思想与经济中心理念对改革取向的制导(193)  
    (三)新意识形态范式与市场经济的同质性对改革取向的约束(196)  
  二  新意识形态范式下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生(201)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艰难历程(201)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向死而生(205)  
    (三)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实践确认(209)  
  三  新意识形态范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逻辑的确立(212)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20世纪世界经济的历史逻辑(212)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博弈与实践对决(216)  
    (三)“公”“私”之争与国企的浴火重生(222)  
  四  新意识形态理念与改革时序和转轨路径的选择(228)  
    (一)经济中心理念与经济体制改革先行(228)  
    (二)新意识形态范式的方法论转向(231)  
    (三)开放理念与“世界”的再认(235)  
    (四)双轨制过渡的路径选择与意识形态理念的关联(239)  
    (五)双轨制的价值论、认识论支持(243)  
第五章  中俄经济转轨差异追因的意识形态维度(246)  
  一  意识形态与经济转轨——转轨经济学的盲点(247)  
    (一)转轨评价指标的缺陷(247)  
    (二)中俄传统意识形态范式为何具有一致性(248)  
    (三)没有改革理念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失(250)  
    (四)由改革到革命——苏联解体的必然命运(252)  
  二  意识形态范式对叶利钦转轨战略的影响(254)  
    (一)政治中心、革命至上必然导致“休克疗法” (254)  
    (二)政治中心、革命至上与私有化(257)  
  三  意识形态范式对转轨路径的约束(259)  
    (一)政治体制改革先导与别无选择的选择(260)  
    (二)政治体制改革先导与“强政府”的衰败(261)  
    (三)政治体制改革先导与意识形态支持的消解(264)  
    (四)“休克疗法”失败的自身原因及与意识形态范式的关联(265)  
    (五)“休克疗法”的产权革命没有造就市场主体(266)  
  四  制度资源损失——被忽略了的转轨成本(269)  
    (一)“转轨绩效”需要定性分析(269)  
    (二)制度是否是社会资源(270)  
    (三)社会主义传统能否更新为市场经济的制度资源(272)  
    (四)“强政府”与“强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274)  
第六章  文化传统: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意识形态要素(279)  
  一  经济学关于意识形态传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探索(280)  
  二  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之一:意识形态传统与资本积累(290)  
  三  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之二:意识形态与人力资本(301)  
  四  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之三:意识形态传统理念与政府作用(316)  
结语  续写奇迹之路:重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327)  
后  记(333)

内容摘要
中国经济奇迹,是千年之交世界历史记录绚丽的彩虹。关于奇迹的成因仅从经济学视域或离开经济学视域都不可能得到求解。本书借用道格拉斯·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并赋予意识形态变量以新的意义;重新解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走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误区,并找到了由虚假到真实的理论路径。本书认为,1978年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和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范式实现了根本转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务实的发展战略和连续高效的经济政策,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制度变迁,促进了中国经济少有的持续高速增长。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