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

44.4 5.6折 80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琦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51393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202879565

上书时间2024-06-28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琦,女,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98)、文学硕士(2001),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哲学博士(2017),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访问学者(2021-2022),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书院学会理事、中华朱子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儒家哲学、艺术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项目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学源流》子课题负责人,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项目《(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核心作者;出版了《朱熹帝学思想研究》《论语探微》等专著。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期刊与报纸发表论文50多篇。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及特色

四、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一部分宋代经筵制度与经筵讲义

第一章经筵讲义研究回顾

一、经筵讲义概念的界定与特点的阐述

二、经筵讲义的文献整理及其与理学、帝王学等关系研究

三、经筵讲义的文本诠释与其它相关研究

四、研究展望

第二章宋代士大夫的崛起与经筵制度的定型

一、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二、经筵制度的定型

三、结语

第三章宋代经筵讲义的兴起

一、经筵讲义的萌芽与产生

二、经筵讲义的发展与流传

三、经筵讲义的特点

第二部分经筵讲义与儒家新帝学

第四章宋代儒家新帝学的兴起

一、学、道、治之间:帝王与士大夫的共同价值选择

二、帝王之学概念的界定

三、帝王之学新经典体系的形成

四、《大学》:帝王之学的思想架构

五、宋代儒家新帝学兴起的原因

第五章朱熹帝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朱熹帝学思想的萌芽

二、朱熹帝学思想的发展

三、朱熹帝学思想的成型

四、结语

第六章朱熹以道学建构帝学

一、帝学体系:儒家正学

二、帝学思想架构:《大学》

三、帝学建构思路:学、道、治融合

四、道学化帝学的奠定与发展

第七章朱熹理学化的帝学思想

一、天理与明德之性的贯通:帝王学为圣王的理论依据

二、自新而新民:帝王“明明德”的工夫进路

三、圣德至善:帝王为学的目标

四、结语

第八章朱熹《经筵讲义》中的帝学主体意识

一、道德自觉性与主体性:圣王理想实现的关键

二、认知来源与过程:天命在我、知之在我

三、道德践履与成就:其机在我、至善在我

四、诠释宗旨:为学修身的“第一义”与“第二义”

五、结语

第三部分《大学》《中庸》经筵讲义

第九章朱熹对《大学》的创造性诠释

一、宋代《大学》诠释的转向

二、朱熹《经筵讲义》的诠释理路

三、结语

第十章真德秀《大学》经筵讲义对朱熹思想的发展

一、诠释章节:从详尽到简明

二、诠释重心:从理论阐发到实处用力

三、诠释方式:从议论说理到经史结合

四、诠释倾向:从切己体察到经世致用

五、结语

第十一章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

一、《中庸》在经筵的传播

二、《中庸》诠释主旨与帝王修己治人

三、《中庸》诠释的特点

四、结语

第四部分《论语》《孟子》经筵进义

第十二章宋代《论语》经筵讲义研究

一、《论语》在经筵的进讲

二、致君尧舜:《论语》经筵讲义诠释的理想追求

三、《论语》经筵讲义的诠释特点

四、结语

第十三章经筵进讲与孟子升格运动

一、北宋帝王对《孟子》的重视及其经筵进讲

二、南宋《孟子》经筵进讲及孟子升格运动的完成

三、经筵进讲与孟子升格运动的关系

四、结语

第十四章程俱《论语》《孟子》经筵讲义研究

一、经筵讲义诠释要旨

二、经筵讲义诠释特点

三、结语

第十五章陈傅良《经筵孟子讲义》刍议

一、《经筵孟子讲义》的思想内涵

二、《经筵孟子讲义》的诠释特点

三、言事功而不废性理:陈傅良的学术特质

第十六章徐元杰《论语》经筵讲义探析

一、《论语》经筵讲义的诠释主旨

二、《论语》经筵讲义的诠释特点

三、结语

第五部分经筵讲义与学术、政治

第十七章从章句之学到义理之学

一、诠释目的:“德”与“治”的选择

二、诠释体例:从“章句”到“讲义”

三、诠释方式:从“简约”到“透彻”

四、语言风格:“典雅”与“通达”

五、结语

第十八章经筵: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平台

一、经筵讲学:君臣学术与政治的互动

二、经筵留身:经筵政治功能的拓展

三、结语

第十九章经筵讲义与宋代理学发展

一、经筵讲义与宋代学术转型

二、《四书》在经筵的传播与理学新经典体系的形成

三、经筵讲学与宋代学派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宋代《四书》经筵讲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经筵进讲情况的全面梳理,探寻士大夫如何以经筵为平台,通过经典的创造性诠释,用儒家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理想影响帝王及政治,以道统规范治统,成就君德圣治,重建社会秩序,寄寓道济天下的王道理想,并在学术、思想、政治之间的互动中,促进以《四书》为核心的理学新经典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展现《四书》经筵讲义与帝学、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演变轨迹,探讨儒学官学化、社会化的途径,为当代儒学复兴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借鉴。本书是作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学界第一部有关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的专著。

主编推荐
一部填补传统文化研究空白的力作   展现儒生劝皇帝从善的思想流变

媒体评论
本书是迄今学界第一部有关“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的著作。作者将经筵讲义放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学术思潮中来进行研究,探索其兴起、发展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对经筵讲义与理学、帝学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郭齐勇王琦教授通过对史料的仔细梳理与研读,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宋代为实现治道重构而建立的“尚文”的祖宗家法,除了“规模一以经术,事业付之书生” ,令武臣读书,重用士大夫外,其实还包括了对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身为典范的要求。                   ——吴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