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起红楼(增订本)
  • 风起红楼(增订本)
  • 风起红楼(增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起红楼(增订本)

34.3 5.0折 68 全新

库存2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苗怀明

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3773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309187

上书时间2024-06-26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001.《红楼梦》:现代中国的一部天书(代前言)

老佛爷的红楼角色体验

清代宫廷里的红楼热

002.乾隆带头搞索隐

004.慈禧也是红楼迷

008.自比贾母为哪般

现代红学人

王国维和他的《红楼梦评论》

011.从传统红学到现代红学

015.石破天惊的《红楼梦评论》

019.大师之外的红学风景

一位值得敬重的人和一部值得敬重的书

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

022.索隐之外的红学风景

024.也是以治经史的功夫研究《红楼梦》

028.索出了什么隐情

030.蔡元培的索隐同道

032.未能忘情于红楼

从索隐到考证

对胡适一段学术历程的考察

038.胡适曾是索隐派

043.幼时酷嗜小说

044.脱胎换骨的留学生涯

047.杜威教授的决定性影响

049.全新的学术道路

也开风气也为师

胡适的新红学之路

055.时势造英雄

056.新红学产生的时代摇篮

060.胡适比王国维幸运

061.从初稿到改定稿

066.亦师亦友治红学

073.《红楼梦考证》考出了什么

076.红学文献的深入挖掘

078.甲戌本的发现

083.好运连连

085.何为“新红学”

086.新红学面临的批评和挑战

087.胡适对《红楼梦》的酷评

命运因红学而改变

新红学创建时期的俞平伯

093.命中注定的红学之缘

097.剧谈《红楼》为消夏

100.失而复得的手稿

102.《红楼梦辨》辨了什么

104.对《红楼梦辨》的修正

红学史上的蔡胡之争新探

兼说两人的友谊

109.蔡元培对胡适的赏识和提携

111.针锋相对的论战

115.他有这种雅量

新红学之外的奇丽风景

漫谈鲁迅的红学研究

120.锐意穷搜,时或得之

123.对新红学的参考借鉴

130.鲁迅的先见之明

135.对鲁迅抄袭盐谷温公案的一点辨析

140.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五四领袖说红楼

与《红楼梦》

151.五四干将论小说

157.《红楼梦新叙》

161.狱中说红楼

164.鲁迅是否曾骂为焦大

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汪原放和他的亚东版《红楼梦》

170.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

172.当时还没有别的人和书店做这一项工作

176.此事关系亚东前途太大

180.本子应多备几种拿来校对才好

185.从初版本到重印本

190.我们应该感谢他

新红学的总结与发扬

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

195.新红学创建之后的学术风景

198.《懋斋诗钞》的发现

204.一位令人尊敬的幕后英雄

206.从《红楼家世》到《红楼梦新证》

212.《红楼梦新证》新在何处

218.余.波

师生之谊还是论争对手

对红学史上一段学术公案真相的考察

221.问题的提出

226.对两人交往情况的考察

237.对两人争论真相的辨析

247.有关《跋脂文》的批阅问题

262.对《红楼梦新证》写作缘起的考察

268.周汝昌评述胡适的三个阶段

273.余.论

哪儿来的“恩恩怨怨”

俞平伯、周汝昌关系考辨

282.对两人关系的几种不同说法

284.一篇引发恩怨的文章

286.对俞平伯文章的分析

293.周汝昌对俞平伯的批驳和不满

298.“当头一棒”

305.围绕靖本《红楼梦》进行的所谓“暗斗”

311.由靖本《红楼梦》引发的风波

328.对事情真相的初步考察

332.尾.声

青史凭谁定是非

从学术史角度对1954年批判俞平伯运动的重新考察

335.新中国成立初期忙碌、高产的俞平伯

341.两个小人物的发难

347.最高领袖的介入

356.政治运动中的众生相

366.“隔岸观火”的胡适

369.运动之后的余波

且把显学作清谈

漫说俞平伯晚年的红学研究

376.暮年上娱

379.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387.有关学术之风气,故不惮言之

395.参考文献

401.写在后面的话

405.增订本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新意迭出的新红学研究简史,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鲁迅、、汪原放、周汝昌、凡、蓝翎……围绕这些20世纪红学研究目前绕不开的人物,作者广搜材料,探赜索隐,直言不讳,以随意而不随便的随笔体,梳理还原了《红楼梦》这部“天书”在现代中国走过的传奇历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