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能建设(智能城市规划)

60.3 6.2折 98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志强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47763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166837

上书时间2024-06-23

聚合博文书店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城市建设的智能化,也就是这本书的名字"智能建设",既是信息时代、技术时代的*领悟,也是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既是世界性的研究前沿,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课题。因为中国城乡建设的速度、规模和品质需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
城乡建设的智能化过程,需要把握城市的大数据。只有建构在大量实践感知之上,城市建设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的基本特征、建设规律、痛点难点及其解决路径。没有感知就没有大量的数据,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就不可能对城市建设进行智能化提升。
城乡建设的智能化提升,需要把握城乡建设的基本规律。没有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支撑,城乡建设也只能在盲目的道路上、粗放的道路上徘徊和停滞。只有按照城乡建设的规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科学的诊断,并指出未来技术攻关和产业攻关的关键突破点。
城乡建设的智能化诊断,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中的大量复杂关系建构规律中间的关联系数,以发现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物质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按照这种关联系数判断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键控制节点。
世界的城镇化发展是有基本规律的。各国城镇化发展是否健康,只有在此生活的人们对其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愿的满足得以正确地判断。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仅仅是基于国情的,基于各个地区和城市的,更是应该利用其后发优势,是生态智慧的。
我把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新型"认作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的、智慧的、创新的,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的。可能还有更多的要素,但以上是不可缺失的要素。
本书聚焦中国城市未来建设中的智能化,以"智能建设"为书名,以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研究》为依托,汇聚了学部内外诸多院士的思想和智慧。从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入手,聚焦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大智移云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新技术革命提供的技术可能,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杨浦区三个层面的城市为剖析案例,针对我国城镇化道路过程中存在的6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建设智慧化的战略建议。
本书*后提出的战略建议,可以为城乡建设管理、城乡智慧治理、城乡规划决策、建设企业领导、城市治理学者及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面向城乡建设智能化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思路。以智能化的路径,支撑中国未来的城乡建设,实现更美好城乡生活的目标。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是“智能城市规划”丛书的第三本,汇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等诸多院士的思想与智慧,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研究”为蓝本,从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入手,应用人工智能为引领的“大智移云链”新技术,以上海全市、浦东新区、杨浦区三个层面为剖析案例,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6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建设智慧化的战略建议。
 本书聚焦中国智能城镇化建设,可以为城乡建设管理、城乡智慧治理、城乡规划决策等方面的领导、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思路,以实现更美好城乡生活的目标。



作者简介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世界规划院校联合会首届联席主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博全国劳动模范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市规划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2016年,获评首批规划领域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目录

*章 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能化的理论内涵
CHAPTER 1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S
1.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2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1.2建设智能化的内涵10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Inteligent Constructions 
1.3智能建设聚焦的三个问题 14
Focusing on the Three Problems of Intellgent Construction
第二章 智能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性及技术可能 17
CHAPTER 2 NECESSITY AND TECHNICAL POSSIBILITY:INTELLIGENT CONSTRUCTIONS IN NEW URBANIZATION
2.1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回顾 18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2.2中国城镇化智能建设的必要性 24
Necessity of Inteligent Constructions in China's Urbanzation 
2.3智能建设的技术可能性32 
Technical Possbilty of Ineligent Constructions
第三章城镇建设大数据诊断及其案例城市∶上海65 
CHAPTER3 INTELLIGENT STRATEGIES OF SHANGHAl
3.1问题一∶城市人口压力加剧66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
3.2问题二∶城市中心功能过度集聚74
City Over-Centralization
3.3问题三∶副中心发展不均衡 92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ub-CBDs 
3.4 问题四∶职住不平衡 108 
Shanghai Duty Balance
3.5问题五∶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不完善 115 
Incomplete Muti-Level 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3.6 问题六∶城市创意活动空间布局缺乏科学性 123 
Urban Creative Space Analysis
第四章 智能建设数海131
CHAPTER 4 DATA OCEAN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S
4.1智能建设数海的必要性及意义 132
The Necessty and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Data Ocean 
4.2智能建设数海的技术可能性 136 
The Possbility Of Data Ocean Technology 
4.3 智能建设数海的功能组织 142 
The Function Organization of Data Ocean
第五章 推进城市智能建设战略建议 147
CHAPTER5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5.1新型城镇化的智能建设战略框架 148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Inteligent Construction 
5.2国家政府推进战略建议 149
Advices for National Governments Promoting Strategies 
5.3地方政府发展战略建议 150
Advic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5.4行业技术发展战略建议 151
Advices for Industi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5.5 大规模投入规划智能化研发 152 
Advices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Strategies
附录153 Appendix
后记159 Postscript


【前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