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民间文艺史
  • 河北民间文艺史
  • 河北民间文艺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北民间文艺史

一部填补我国民间文艺史研究空白的巨著

138 7.0折 198 全新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一民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上书时间2024-06-26

自强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浏览各大书城,关于各领域学术史的图书五花八门,但是关于民间文艺史的图书却一直空缺。《河北民间文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民间文艺史综合性研究的空白,是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献上的厚礼。宏大的中国民间文艺史研究必将以各地民间文艺史研究为基础,有了河北的这个良好范例,相信各地民间文艺史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

一部填补我国民间文艺史研究空白的巨著

作者简介郑一民,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曾担任中国民第六、七届副主席,河北省民协第三、四、五届主席。几十年来,他不仅走遍了河北各市县,还走访了全国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典范,普查、挖掘、保护、抢救了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积累了大量田野调查资料。
内容简介及主要卖点

内容简介:
“以史为线,田野调查成果与史书记载并重,突出河北独有的民间文艺典型事象分析与阐释”是《河北民间文艺史》的编纂基调。立足于河北地域的自然空间和文化空间,以河北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为大背景,介绍五花八门的河北民间文化艺术,多角度多方位阐释河北各种民间文艺发生、发展、传承、保护、弘扬和创新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解读河北各种民间文艺事象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地位与价值,分析河北历史长河中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等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层、文化圈、文化土壤,以宏大高远的视角剖析各类民间文艺事象发展演变的密码与真谛。《河北民间文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民间文艺史综合性研究的空白,是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研究献上的厚礼。

《河北民间文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民间文艺史综合性研究的空白,是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研究献上的厚礼。宏大的中国民间文艺史研究必将以各地民间文艺史研究为基础,有了河北的这个良好范例,必将成为其他各地民间文艺史研究的重要借鉴和参考。

目录"概述
一、造就河北民间文艺的自然形胜与历史/ 001
二、河北民间文艺的种类与价值/ 003
三、编纂纲目的设立及内容/ 005
第一编 河北民间文学
第一章 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让河北大地充满神奇/ 011
一、三皇神话揭示华夏创世之谜/ 011
二、五帝传说拉开中华文明古国大幕/ 016
三、泥河湾考古认定东方人类从河北走出/ 020
第二章 中华古文明大熔炉中的河北轶事/ 023
一、夏代河北地域的主要部族与文化/ 023
二、商代河北地域的主要部族与方国文化/ 027
三、西周时期今河北境内的诸侯文化/ 034
第三章 春秋战国凝炼的燕赵文化/ 042
一、存世 800 余年的侯国——燕国/ 043
二、大争之世涌现的军事强国——赵国/ 046                                   
三、敢与群雄争锋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 053
四、燕赵文化的特色与内涵/ 060
第四章 秦、汉、三国与河北的佳话/ 063
一、“千古一帝”与河北/ 063
二、汉代帝王与河北/ 073
三、黄巾起义与魏、蜀、吴三国的诞生/ 092
第五章 唐宗宋祖留给我们的故事/ 098
一、李唐故里与大唐帝国/ 098
二、赵宋故里与大宋王朝/ 107
三、唐宗宋祖故里文化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115
第六章 金元明清时代的河北民间文学/ 118
一、汉族反抗少数民族统治的故事广传民间/ 118
二、元杂剧的兴起与繁荣/ 125
三、明清时代的民间文学代表作及影响/ 131
四、河北城乡世代传讲的燕王扫北和明代大移民故事/ 134
五、发于河北的义和团运动和赵三多领导的三次起义/ 138
第七章 九大现象造就河北民间文学特色/ 146
一、神话传说传递着远古先民的历史与文明/ 146
二、人物传说(包括历史人物、仙道和宗教人物)呈现
  河北历史文化的厚重/ 146
三、史事传说在河北独具特点/ 148
四、“四大传说”家喻户晓/ 149
五、科学文化(技艺)传说充满神奇/ 149
六、地方人文景观传说绚丽多彩/ 150
七、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彰显河北农耕社会百态/ 151八、武林杂技故事展现河北民风品性/ 152
九、故事村和故事家的发掘与研究让河北蜚声中外/ 154
第八章 河北的民歌、民谣、民谚异彩纷呈/ 160
一、慷慨悲壮的河北民歌/ 160
二、丰富多彩的河北民谣/ 166
三、霞光四射的河北民谚/ 171
第九章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给河北带来的辉煌/ 176
一、群众性的采风活动和故事家的发掘/ 176
二、专业队伍的培养与奇彩纷呈的成果/ 178
三、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引发的学术研究热潮/ 180
第二编 河北民间工艺
第十章 河北民间泥塑/ 189
一、河北民间泥塑发展的三个阶段/ 189
二、河北民间泥塑的制作工艺及种类/ 195
三、河北民间泥塑的艺术特色/ 197
四、近现代时期的河北民间泥塑及主要代表人物/ 199
第十一章 河北陶瓷与四大名窑/ 205
一、中国白瓷之祖——邢窑/ 205
二、中国御用名窑——定窑/ 210
三、千年窑火不断的磁州窑/ 216
四、被历史湮没的井陉窑/ 224
第十二章 河北曲阳石雕/ 228
一、曲阳石雕的起源与发展/ 228
二、曲阳石雕的制作技艺/ 235三、曲阳石雕的题材/ 237
四、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 238
五、当代曲阳石雕/ 239
第十三章 河北民间剪纸/ 241
一、河北蔚县点彩剪纸/ 241
二、河北民间剪纸异彩纷呈/ 265
第十四章 河北民间织染/ 267
一、河北织染的发展历程/ 267
二、魏县织染/ 273
三、河北民间织染的群星/ 280
第十五章 河北民间绘画/ 285
一、辛集农民画被誉为“冀中平原一枝花”/ 285
二、青蛙漫画组与邱县农民漫画/ 289
三、历史沉淀的农民画奇葩/ 293
第十六章 武强年画与内丘纸码/ 297
一、武强年画/ 297
二、内丘纸码/ 321
第十七章 河北民间刺绣与布艺/ 330
一、河北宫廷刺绣/ 330
二、河北民间刺绣/ 334
第十八章 衡水内画/ 342
一、衡水内画的形成与发展/ 342
二、衡水内画的制作工艺/ 345
三、衡水内画的传承与创新/ 347第三编 河北民间艺术与花会
第十九章 河北民间戏曲/ 353
一、河北地方戏曲的源起与发展/ 353
二、河北主要民间戏曲剧种简介/ 358
三、河北民间戏曲的特征与价值/ 367
第二十章 武安固义傩戏/ 371
一、固义傩戏产生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371
二、固义傩面具及其种类/ 374
三、固义傩戏的演出组织与筹备工作/ 376
四、固义傩戏演出的主要角色与节目/ 378
五、固义社火与《捉黄鬼》演出经过/ 381
六、固义傩戏的价值与影响/ 387
第二十一章 唐山皮影/ 390
一、唐山皮影的产生与制作/ 390
二、唐山皮影的影人造型/ 393
三、唐山皮影的场景造型与主要代表作简介/ 401
四、唐山皮影的演出经过与演唱技艺/ 405
五、唐山皮影影卷/ 408
六、唐山皮影的操纵技艺/ 414
七、唐山皮影的百年兴衰/ 416
第二十二章 河北民间秧歌/ 420
一、河北民间秧歌的起源与种类/ 420
二、河北民间秧歌主要流派简介/ 421第二十三章 河北民间舞蹈/ 433
一、河北民间舞蹈的起源/ 433
二、河北民间舞蹈以“杂”著称/ 436
三、河北民间舞蹈与宗教和民俗的关系/ 440
四、河北民间舞蹈审美价值的变革/ 444
第二十四章 河北民间龙舞/ 447
一、河北龙舞的渊源与沿革/ 447
二、异彩纷呈的河北各地龙舞/ 451
三、龙舞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454
第二十五章 河北民间鼓舞/ 457
一、河北民间鼓舞的起源/ 457
二、河北民间鼓舞的种类与特色/ 458
第二十六章 河北民间狮舞/ 471
一、河北民间狮舞的起源与变革/ 471
二、河北著名民间狮舞队伍与影响/ 473
第二十七章 河北民间武术/ 479
一、河北民间武术兴起与盛行的原因/ 479
二、河北民间武术的主要品种与特色/ 480
第二十八章 河北民间吹歌/ 491
一、冀南吹歌/ 491
二、冀中吹歌/ 493
三、冀东吹歌/ 497
第二十九章 河北独有的民间花会/ 501
一、河北独有花会的形成原因/ 501
二、河北独有主要民间花会简介/ 502第四编 河北民间习俗与信仰
第三十章 河北民间节日/ 515
一、河北民间传统节日形成的原因/ 515
二、河北民间九大传统节日/ 517
第三十一章 河北民间奇俗/ 531
一、河北关于“火崇拜”与“火艺术”的奇俗/ 531
二、河北独有的花会社火及习俗/ 538
三、河北独有的礼仪与信仰奇俗/ 550
第三十二章 河北民间庙会与祭仪/ 557
一、人祖崇拜及祭仪/ 557
二、儒释道信仰及祭仪/ 562
三、神鬼仙俗信及祭仪/ 569
第三十三章 河北民间礼仪与禁忌/ 575
一、婚礼与禁忌/ 575
二、诞与寿礼及禁忌/ 580
三、丧葬礼仪与禁忌/ 588
四、结拜礼仪与禁忌/ 593
第五编 河北民间文艺组织与研究机构
第三十四章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597
一、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展历程/ 597
二、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历届主席团沿革表/ 611
第三十五章 河北民间文艺事业的兄弟组织/ 612
一、河北省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612二、河北省徐福千童会/ 613
三、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 616
第三十六章 河北民间文艺家荣膺国家山花奖和省文艺振兴奖
      作品作者名录/ 618
一、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河北获奖作者作品名录/ 618
二、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获奖作品作者名录/ 623
第三十七章 河北民间文艺名家简介/ 627
附录 河北民间文艺事业大事记
河北民间文艺事业大事记(1958—2019 年)/ 649
后记/ 676"

序言  或试读章节"郑一民先生所著《河北民间文艺史》即将出版,电话嘱咐
我为序。郑一民先生是全国民间文艺界老一辈专家,也是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顾问,上两届主席团成员、副主席,长期协
助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抢救、保
护、传承事业,特别是为河北民间文化事业的抢救、保护、传
承以及学术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国各地民协有口皆
碑,有很好的声誉。我来中国民协工作以来,他就完成了《河
北省传统村落图典》《国学河北简明读本》两部著述,带领河
北民间文艺界承担着国家的重大文化传承工程“中国民间文学
大系出版工程”和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工艺
集成”的编撰工作,做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我甚为敬
佩。这次《河北民间文艺史》的完成,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思
想价值和学术意义。
盛世修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规律。近年来,随
着政治修明,人文荟萃,学术史研究成为一种风尚,中国历史
宏大叙事,包括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等,频繁见诸坊间,
或列进国家级研究课题,或为重大出版课题,从中可以看出这
些年来中华文化自信已经深入人心。民间文艺界也有多种宏观
的学术史著作出现,例如高有鹏所著《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就是一个代表。但是,综合性民间文学艺术史的写作,却还有
待时机。还好,郑一民先生的这本《河北民间文艺史》及时填补了民间文艺史综合性研究的空白,为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史
研究献上了厚礼。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宏大的中国民间
文艺史研究必将以各地民间文艺史研究为基础,相信各地民间
文艺历史研究会越来越多。
《河北民间文艺史》是一部地方文化史著作,在中华文明
发展历史的总体背景下,以河北这一区域的民间文艺事象作为
描述和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属于区域文化研究。我
理解,出现这一研究思路的根本原因是对河北文化的充分自
信,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河北是中华文明最早发
源地之一。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说:“千古文明开涿鹿。”《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史记》记载的第一个地名出自《五
帝本纪》,就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与蚩尤战
于“涿鹿之野”,这两场战争决定了华夏文化、中华文明的基
本格局和走向。“阪泉”和“涿鹿”都在现河北涿鹿境内。在
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夏、商及以前的历史都以河北、
河南、山西为核心地区展开,以后,逐渐扩大到山东、陕西、
江淮、湖广、川渝、西域、蒙古、东北等地,一个方面是华夏
文化向四边影响,另一个方面是充分吸收四边文化元素充实和
丰富华夏文化,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并包的宏大格局。五千年历
史看河北,河北作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区域,承载着中华文明
五千年的政治、社会、科技、人文、艺术发展成果,有足够的
文化积淀自傲。在河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讲好河北文化精彩故
事的大型文化工程的布局中,郑一民先生著《河北民间文艺
史》,以充沛的情感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溢于言表的河北文
化自信,把民间文艺推上正典,具有重大思想意义。挖掘本地
文化传统资源、抢救和保护地方文化,作为区域研究的重要内
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重大思想史价值,它直
接体现了各区域人民的文化自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省市
自治区都会有表现自身精神面貌、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的民间文艺史出现,这样,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会更加坚定、
更加自觉。
河北历史文化的深厚热土成就了燕赵大地民间文艺的繁
荣。郑一民先生是在两个空间下来讲述河北民间文艺故事的:
一是自然空间,即在山、川、湖、海和平原、沙漠空间下;一
是文化空间,即在历史长河中政治、社会、军事、科技等各种
撞击、交融所形成的文化层和文化圈。河北简称“冀”,为古
九州之首,三皇开天辟地、五帝建都立业、大禹治水自此开
始,商族最初建都于邢、秦始皇出生地在邯郸、燕赵于此争
雄、汉光武帝在此地登基等,这些中华文明的显要标志性事
件,都发生在河北,为河北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河
北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河北民间文学的
丰富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谣、民谚,都与上述历史事件
密不可分;五光十色的民间工艺,例如泥塑、陶瓷、石雕、剪
纸、织染、绘画、刺绣、内画等,丰富的民间表演艺术如傩
戏、皮影、秧歌、舞蹈、龙舞、鼓舞、狮舞和民间武术、吹
歌、花会等,以及民间节俗、庙会、祭仪、信仰等,都在中华
文明大历史背景下氤氲发生、成长壮大。郑一民先生以河北社
会历史文化发展演变为大背景,分门别类叙述各类民间文艺的
发展演变,列举经典民间文艺事象,阐释民间文艺的特征,为
读者讲述了精彩的河北民间文艺故事,值得读者去阅读。
撰写囊括民间文艺全部领域的学术史殊为不易,这许多年
来为什么能够出现各种专门的学术史,却难以出现包括全部门
类的民间文艺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
的学力、学识、专长有限,难以承担辨识民间文艺全部领域、
各个种类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郑一民先生是写作《河北
民间文艺史》的不二人选。郑先生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文化研
究,特别是民间文艺研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小说、散
文、民间文学、电视剧本等作品 860 余万字,出版专著、编著 36 部;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也是中国文联
命名的首批“德艺双馨”艺术家,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
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委员、常委。现为中国
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北省徐
福千童会秘书长、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北省文史馆
馆员。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国文联、国家文化部和河
北省政府优秀成果奖,还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掘、保
护、传播民间文化遗产贡献奖”,特别是其对河北省民间歌谣、
故事、谚语、民间剪纸的研究,是国家级重大研究成果。郑一
民先生主编出版的《国学河北简明读本》就尝试着从比较宏观
的角度展示河北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也
体现出郑先生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学术研究的鲜明特征。
这次他耗时两年完成的《河北民间文艺史》,皇皇百万余言,
发扬了这一学术特征。以史为线,田野调查成果与史书记载并
重,突出河北独有的民间文艺典型事象分析与阐释,研究路数
朴素又科学,毫无花哨轻佻之举,也杜绝了拉洋旗做虎皮自甘
人下的倾向,体现出新时代基于中华文化传统朴学的学术研究
自信,这是我深深敬佩的学风。
郑一民先生是我的学术前辈,却嘱我为序,我深感惶恐。
踌躇再三,只能认真梳理郑先生的学术研究的思想和脉络,写
出自己的体会,以为心得,并就教于学界诸位贤达。
以上为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