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

130 4.4折 298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2-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74632
  • 定价 2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444页
  • 字数 434.000千字
【内容简介】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收集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征集的关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届的103篇剧目评论文章,涉及的剧目既有获得文化大奖的15个剧目,也有参评和参选的剧目,专家分析准确生动、深入浅出,配以各剧目的海报,图文并茂,艺术节盛况如在眼前。这本评论集既是一个中国舞台精品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未来中国舞台艺术的指导方向。
【作者简介】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评论集》的编选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管理处具体组织实施。按照评论集的内容架构,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剧目每部遴选2篇评论文章;参演参评剧目,根据评论文章征集情况,每部安排1篇评论文章,综合评论文章,依打分高低,遴选得分最高的24篇进入评论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了评论文章的专家评审工作,组建戏曲、话剧、音乐、舞蹈、综合五个专家组进行评审,专家来自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评审以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匿名评审方式,经过两轮评审,最终遴选103篇评论文章进入评论集。评论集以获奖剧目、参演参评剧目为序排列,综合评论文章安排在剧目评论文章之后。
【目录】
“和文化”的舞蹈言说——舞剧《五星出东方》 

心手相连的民族情怀史诗——评舞剧《五星出东方》 

 用生命续写革命之路 以艺术唤醒红色基因——评剧《革命家庭》观后 

《革命家庭》——对评剧艺术品格的又一次重塑 

青山如画 生命如歌——评话剧《塞罕长歌》 

聚焦绿色发展时代主题 歌颂奉献无悔人生——话剧《塞罕长歌》观后

舞剧《骑兵》——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当代变调

一曲闪耀时代光芒的英雄赞歌——原创舞剧《骑兵》观后

锡剧《烛光在前》的艺术表达

以情共情 以心通心——评大型原创锡剧《烛光在前》

一树火红 万种“枫”情——赏越剧《枫叶如花》

从《枫叶如花》看“浙派”越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古典魅力与现代表达——也谈莆仙戏《踏伞行》

莆仙戏《踏伞行》创作研究——兼论戏曲剧目创作规律

水乳交融 家国情怀——民族歌剧《沂蒙山》赏析

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的发展——评歌剧《沂蒙山》

让艺术经典发挥新的时代价值——评彩调剧《新刘三姐》

旧瓶新酒出佳酿 老歌今唱续传奇——看彩调剧《新刘三姐》有感

是渝味 有余味——评川剧《江姐》

论戏曲经典革命题材的当代重塑——以川剧《江姐》为例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评川剧《草鞋县令》

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

从个体陶冶到社会讨论——话剧《桂梅老师》的持久性力量

一位乡村教师的理想主义情怀——评话剧《桂梅老师》

从华丽转身到完美演绎——谈话剧《主角》的舞台呈现

行云流水的“戏中戏”结构——解析话剧《主角》交互错综的叙事角度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音乐剧《花儿与号手》观后

情浓于血 血融于魂——观音乐剧《花儿与号手》

以美会友:中华美学在当代舞台上的诠释与塑造——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为例 

清丽舞风入画笺——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绘〈千里江山图〉》 

《红色特工》的艺术典型

鲁著题材舞台剧的新创获——曲剧现代戏《鲁镇》漫谈

筚路蓝缕 血染初征——《忠诚之路》的戏剧事件、戏剧时空、戏剧呈现及其他

通往十三号剧院的大道

被温暖包围 将爱传递——儿童剧《送不出去的情报》的现实意义 

回声波:文化冲突与人生困境——评《活动变人形》 

西藏民族团结的时代缩影——《八廓街北院》观后 

 经典文艺作品的现实意义——中国歌剧舞剧院版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观后

始终把“洋为中用”当作自己的使命——评中央芭蕾舞团的舞剧《沂蒙》

一部史诗般的母亲颂歌——评京剧《母亲》的重要美学特征

 “一桌二椅”的内涵传承和创新性呈现——现代京剧《风华正茂》前区舞美设计与表演赏析

“矮子步”也能走出高大上——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观后感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华美学精神——当代杂技剧《化•蝶》的艺术呈现

“敦煌女儿”本是上海女儿——评茅善玉在《敦煌女儿》中的表演

白山黑水间 与皮黄共舞——倪茂才深情演绎《杨靖宇》

创新艺术表达 雁翎再飞扬——民族歌剧《雁翎队》观后

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下的舞剧《张骞》

不同文明在碰撞与交融中共存共生——舞剧《大河之源》解析

试析舞剧《红旗》中情感表现的策略

作为现实主义创作题材与方法的精神谱系——谈芭蕾舞剧《铁人》的现实主义品性

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天边格桑花》观后

风情•风韵•风骨——杂技剧《战上海》中红色叙事与审美意蕴的交融建构 关婷元

英雄的交响 精神的颂歌——评原创歌剧《铁人三重奏》

在不断下潜中探寻戏剧的力量——浅析话剧《深海》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军人使命与社会担当的生动诠释——观话剧《兵心》

人间正道是沧桑——话剧《香山之夜》观后

一代廉吏的舞台形象再塑造——评话剧《于成龙》的艺术特色

“讴歌“六老汉精神”的一部力作——话剧《八步沙》观后 

艺术再现 大胆创新——主旋律题材琼剧《红旗不倒》创作赏析

景•境•象——漫谈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的舞台美术

舍本逐末 何谓解忧——观豫剧《解忧公主》有感

唱响时代“愚公精神” ——黔剧《腊梅迎香》观后

从女性的视野抒写革命、爱情、亲情的不朽篇章——评新编黄梅戏现代戏《不朽的骄杨》 

当代题材京剧《楝树花》的探索

抱朴守拙以大成——豫剧《大河安澜》观后

真实性是戏剧走进观众心里的钥匙——看新编京剧历史剧《庄妃》有感

“减法”有方——《瞿秋白》的现代昆剧创作

巧妙的叙事视角 深沉的爱国热情——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

逆风攀登——话剧《路遥》的舞台象征形象

一个梦,从历史驶向未来——歌剧《红船》观后

一部值得称道的恢宏大气之作——评北京京剧院的《李大钊》

高情远致 润物无声——话剧《谷文昌》的审美意蕴与艺术价值

粤剧《红头巾》的诗剧风格与艺术表达

英雄气概 乐音致远——观原创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

保护国鼎 展现家国情怀——观苏剧现代戏《国鼎魂》

话剧《柳青》的经典之路

唱功扎实过硬 表演真切感人——评歌剧《道路》主要角色的演绎

从抒情性与叙事性的博弈看中国舞剧叙事意识的觉醒——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赏析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创作

 “红船”驶过“山那边” 一路追寻伟大梦想——观歌剧《红船》和花鼓戏《山那边人家》有感

开启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之路——由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网络直播说起

艺术与网络的“双向奔赴”——对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的观察与思考

纱幕影像与现实主义舞台艺术

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综观

聚焦精神成长 彰显丰饶情韵——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的革命女性塑造

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看精品剧目创作生态

英雄形象的新时期变格——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红色题材戏剧的突破

当前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的突破与创新——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部分剧目为例

乡土、现实和诗性——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几部农村现实题材戏剧观摩侧记

艺术真实的舞台呈现——现实题材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当代舞蹈作品艺术表现中的文化建构

江苏戏剧创作这十年——关于舞台艺术创作“江苏现象”的观察思考

上海出品:缘“情”亦言“志”——浅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三部上海参评剧目

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评“罗周现象”

在文艺评奖中走向观众

从昆曲现代戏“三部曲”谈艺术创新的时代责任

为人民而歌 为艺术求索——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话剧剧目简评

剧种建设的自觉意识——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看近年戏曲创作的趋势

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良好开端 

观众审美心理的时代变迁

从动机的挖掘谈一些遗憾

逐梦新时代 献礼为人民——浅析我国舞台艺术发展新气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盛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有感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