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正版库存书,无写画
¥
21.28
3.8折
¥
56
九五品
库存10件
作者李晖 著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42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正版库存书,无写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晖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2190244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6页
- 【内容简介】
-
《景观生态规划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在以往规划方法和规划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高山峡谷区的特点,试图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寻求一个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而又有效的城乡景观生态规划模式,以达到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区的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社会组成的生态系统在三江流域地区十分典型,加强城乡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在区域和城区二个层面均建立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并对高山、峡谷等类似地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不仅可以检验景观生态学中的理论和假说,同时也加深、拓广了城乡规划学的理论基础,为城乡规划更好地体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
《景观生态规划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研究目标即: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区域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整体优化为目标,将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和空间模型方法与3S技术相结合;以怒江流域中段的典型地段(福贡县)为实例,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对研究区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动态模拟预测,构建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通过调节城乡土地使用,改善城乡的物质空间结构,进而在城区层面上改变城市各组成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指导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在保护和恢复景观安全格局的前提下促进本地区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山峡谷区城乡景观生态规划模式,为类似的高山峡谷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途径。
《景观生态规划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研究主要采用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地理学、系统工程、3S技术、动态模拟、定量分析和评价、资料收集与文献综合分析、对比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共同构成了本研究工作的方法体系。
- 【目录】
-
前言
1 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概况
1.1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
1.1.1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
1.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
1.2 高山峡谷地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河流水系
2.1.5 气象气候
2.1.6 生物
2.2 社会经济
2.2.1 历史沿革
2.2.2 民族
2.2.3 人口及行政建制
2.2.4 综合经济
3 研究区景观格局现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料收集
3.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研制
3.2.3 遥感判读
3.2.4 野外考察
3.2.5 景观类型划分
3.2.6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景观类型组成
3.3.2 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
3.3.3 现状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3.4 小结
4 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景观类型动态分析方法
4.2.2 景观异质性动态分析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各景观类型面积动态变化
4.3.2 各景观类型变化趋势
4.3.3 景观异质性动态变化分析
4.4 小结
5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5.1 研究目的
5.2 构建元胞自动机的方法
5.3 灰色局势决策
5.3.1 单目标化局势决策步骤
5.3.2 决策因素权重的确定
5.4 模拟过程
5.4.1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元胞
5.4.2 元胞的状态
5.4.3 元胞的转换规则
5.5 动态模拟结果
5.5.1 模拟时间的对应
5.5.2 研究区景观生态情景预测
5.6 结果分析
5.6.1 现行模式的继续演变
5.6.2 聚集效应为主的演变
5.6.3 生态保护状态下的演变
5.7 小结
6 生态重要性评价
6.1 研究目的
6.2 生态重要性评价方法
6.2.1 方法的选择
6.2.2 生态重要性评价的流程
6.2.3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6.2.4 生境敏感性评价方法
6.2.5 生态重要性评价方法
6.3 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
6.3.1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
6.3.2 生境敏感性评价结果
6.3.3 生态重要性等级评价结果
6.3.4 生态重要性评价
6.4 小结
7 研究区生态功能区划
7.1 研究目的
7.2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7.2.1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7.2.2 区划的等级
7.2.3 划分方法
7.3 研究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7.3.1 分区命名
7.3.2 区划系统
7.3.3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7.4 小结
8 研究区典型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8.1 研究目的
8.1.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
8.1.2 研究区典型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法
8.2 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在景观安全格局的判别
8.2.1 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判别方法
8.2.2 生态安全格局的单因子分析
8.2.3 未来城市扩张的安全格局等级
8.3 城区景观生态安全战略布局
8.3.1 主要致灾因素分析
8.3.2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8.3.3 实证研究
8.4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8.4.1 规划原则
8.4.2 城区总体空间布局规划
8.4.3 规划方案比较
8.5 小结
9 结论和讨论
9.1 结论
9.1.1 城乡一体化等级系统的建立
9.1.2 区域景观生态类型的划分
9.1.3 区域现状景观格局总体特征
9.1.4 区域景观的异质性及其动态变化
9.1.5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9.1.6 生态重要性评价
9.1.7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
9.1.8 研究区典型城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9.1.9 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的构建
9.2 讨论
9.2.1 关于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9.2.2 关于高山峡谷区CA景观格局动态模拟的方法
9.2.3 关于高山峡谷区生态重要性评价
9.2.4 关于高山峡谷区生态功能区划
9.3 后续研究的设想
9.3.1 城镇景观格局的动态效应研究
9.3.2 高山峡谷区城市生态安全标准的研究
9.3.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正版库存书,无写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