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快乐之道 A4
¥
12
6.0折
¥
2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星云大师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3096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印刷时间2010-04
印数20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页数210页
字数80千字
定价20元
上书时间2014-08-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印张:7 插页:7
【编辑推荐】
《放下:快乐之道》: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冯骥才、阎崇年、于丹、李焯芬、张德芬等联袂推荐! 提科起,才能入得下;放得下,才能再提起,做人事需要大智慧;《迷悟之间》与我们分享的,正是这种现代人最需要的大智慧。
【内容提要】
《放下:快乐之道》内容简介: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我们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我们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我们就在悲欢离合里痛苦挣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我们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面打滚,甚至有人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你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目录】
放下与提起 不死的生命 白日梦 机巧招祸 认养 正见的重要 肢体语言 信箱 永不言败 隐恶扬善 颠倒妄想 生命的重心 人贵相知 服务的重要 明天 看清问题 说“大” 善解人意 打开心的门窗 掌握时空 流行的奴隶 遥控 有心与无心 学习的动力 灵感 吃的艺术 胎教 活页笔记 加持的真义 做官者 自我教育 生活的情趣 跑龙套 假相 为善常乐 基因与业力 重视承诺 刚与柔 生活品质 工具箱 生肖的意义 搭便车 应用三宝 记取教训 礼多人不怪 人生规则 谴责的艺术 深度与广度 保持距离 下课以后 道歉的学问 地域情结 理性与感性 低姿态 人生的考题 问题人物 立遗嘱 丑陋的生命 选佛场 “敢”的力量 传家之宝 包装 迎接挑战 时空之间 上班时间 时效性 香的语言 做人 家的真意 宠物 挫折教育 逆向思考 善缘好运 新年的意义 书的妙用 反败为胜 妄想与理想 微笑之美 不读书 用人学 填海 反主为客 坚持 伸缩缝 烦恼来了 放下身段 心情转换 特效药 淡中有味 再生 无怨无悔 读后感 门里门外 定律 快乐之道 附录:星云大师佛学著作
【作者介绍】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一九五七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撰有《迷悟之间》、《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达百万之多;一九九一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大师除屡获殊荣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略则举大如:一九七八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二〇〇六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二〇一〇年获“中华文化人物”终身成就称号。
【文摘】
序言
从二〇〇〇年四月一日开始,我每日提供一篇“迷悟之间”的短文给《人间福报》,写了近四年,共一—二四篇。于二〇〇四年七月结集编成十二本书,由台湾的香海文化出版。 此套书截至目前发行量已近两百万册。曾持续被《》、金石堂、诚品等书局列入畅销书排行榜,三十一位高中校长联合推荐,以及许多读书会以此书作为研读讨论的教材,不少学生也因看了《迷悟之间》而提升了写作能力等等。 由于此套书具有人间性和普遍性,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除了中文版,其他国家语言的版本有:英文、西班牙文、韩文、日文……全球各种译本的发行量突破了五十万册。尤其难得的是,大陆“百年老店”中华书局也要在二〇—〇年五月出版中文简体版,乐见此套书能在大陆发行。 曾有几位作家疑惑地问我:“每日一篇的专栏,要持续三四年,实非易事!你又云水行脚,法务倥偬,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顾这些年写《迷悟之间》的情形,确实,我一年到头在四处弘法,极少有完整的、特定的写作时间。有时利用会议或活动前的少许空当,完成一两篇;有时在跑香、行进间,思绪随着脚步不停地流动;长途旅行时,飞机舱、车厢里,更常是我思考、写作的好场所。 每天见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读者的期待,则是不忍辜负的使命。虽然不见得如陆机的《文赋》所言:“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但因平时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加上心中恒存对国家社会、宇宙人生、自然生命、生活现象、人事问题等等的留意与关怀,所以,写这些文章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倒是篇数写多了,想“题目”成了最让我费心的!因此,每当集会、闲谈时,我就请弟子们或学生们脑力激荡,提出各种题目。只要题目有了,我稍作思考,往往只要三五分钟,顶多二十分钟,就能完成一篇或讲理述事、或谈事论理的文章。 犹记当初为此专栏定名时,第一个想到的名称是“正邪之间”,继而一想,“正邪”二字,无论是文字或意涵,都嫌极端与偏颇,实在不符合佛教的中道精神,遂改为“迷悟之间”。我们一生当中,谁不曾迷?谁不曾悟?迷惑时,无明生起,烦恼痛苦;觉悟后,心开意解,欢喜自在。 其实,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菠萝、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就是悟的甜蜜了。 曾经有些读者因为看了《迷悟之间》而戒掉嚼槟榔、赌博、酗酒的坏习惯;也有人因读了《迷悟之间》而心性变柔软,能体贴他人,或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甚至有人因而打消自杀的念头……凡此,都是令人欣慰的回响。 《六祖坛经》里写道:“不悟,佛是众生;一念转悟,众生是佛。”迷与悟,常常只在一念之间!祈愿这一千余篇的短文,能轻轻点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佛性,让阅读者皆能转迷为悟、转苦为乐、转凡为圣。 星云 二〇一〇年二月 于佛光山法堂
对错误的认同,都是因为缺少正见。因为没有正见,找不到理路,因此遇事怨天尤人、怪你怪他,这不是别人有错,实在是由于自己没有正见也。家里有人死了,怪老天爷没有保护。死亡本为最自然真实不过的事情,为什么要怪老天爷不给你保护呢?金钱被人倒闭了,股票贬值了,责怪财神不灵。自己运转金钱,得失也是当然的事,为什么怪罪于财神呢?眼睛老花了,要戴老花眼镜;长短轻重不知道的时候,要测量,要磅秤;我们在事理迷糊的时候,能够有正见来认知,自然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忧悲苦恼。在《譬喻经》里有一则故事说:佛世时,有一个妇人生养了二个儿子,一个善于游泳,一个不会游泳。有一天,不会游泳的儿子掉到水里溺毙了,妇人并没有哭;后来会游泳的孩子也不幸在水中淹死了,妇人闻讯,放声大哭。别人觉得奇怪,便问她:\"你的第一个孩子死的时候,你一滴眼泪都没有流,第二个儿子死了却哭得如此伤心,这是什么道理呢?\"妇人说:\"先死的儿子因为不会游泳,死了只能怪自己不懂水性。但是后死的这个孩子,他懂得游泳,却也溺死了,这不是很冤枉吗?\"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从未听闻佛法,沉沦,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既已闻法,又懂得要修行,却因为没有正见,以致于再受轮回之苦,这不是很冤枉吗?正见的重要,由此可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