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

现货当天发货

8 5.0折 16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曾甲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6

版次1

印刷时间1999-06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架1层

上书时间2022-10-11

长青书斋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正文完好无笔记画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曾甲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28924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2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是一部将中国担保法与日本担保法进行比较的论著。其内容涵盖了中国担保法的全部领域,但着重点却放在了具有最重要担保功能的抵押权方面。中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日本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国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但是自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两国在市场经济上有了共通之处。尤以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加大了向市场经济改革的力度,这种共通之处更日益增多起来,而这也是东西方冷战结束后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
  担保法是中国在金融领域内进行市场经济化改革的反映。我们知道,一旦企业不是由国家财政而是由银行筹措资金,则对于贷款方的银行来说,寻求一种能够确保收回债权的方法就是十分必须的了,唯其如此,银行才可以避免把资金借贷给经预测不能偿还贷款的融资对象。担保法对于企业金融的简捷、敏活,从而进一步搞活企业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法律。中国担保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仅与日本担保法有着不同之处,而且仍然不乏承袭计划经济模式之处。与完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形成的日本担保法律制度相比,中国担保法制尚处在开始的起步阶段,但是可以肯定,中国担保法必定会伴随着本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种完善已经在有权解释、司法解释以及许多判例中有所体现了。值此历史时刻,应有先于担保法法律实务一步的学说问世,而《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正是一部对于担保法法律实务具有有益指导启示作用的著作。中国今年(1999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私有经济的地位被提升,因此担保方面的实际业务活动必定会迅速增多起来,《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完全可以成为有意探索担保法精旨的人的必备之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国担保法制的演变及其特点
第一节计划经济时期的担保法制(1949年~1978年)
一、1949年至1953年经济恢复期
二、1953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1957年至1978年
第二节1978年至1995年《担保法》制定前的担保法制
一、制定《担保法》的必要性
二、中国银行法的制定对于制定《担保法》的作用
三、地方性法规对《担保法》制定的作用
第四节《担保法》公布、施行后中国担保法制的发展状况
第五节与日本相比,中国担保法制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与日本民法中关于担保制度设置的体例比较
第一节《担保法》立法体例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担保法》将人与物的担保共同规定在一部单行法律之中的原因
第三节与日本相比,《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种类上的欠缺

第三章与日本法中关于担保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保证制度
一、保证的概念与形态
二、保证人的资格
三、保证合同的成立
四、保证人的权利与保证的效力
五、《担保法》关于保证制度的规定对于中国银行法实施的影响
第二节抵押制度
一、抵押的概念与性质
二、抵押的种类
三、《担保法》关于可抵押财产的规定
四、《担保法》关于抵押权登记制度的规定与日本的比较
五、《担保法》关于抵押权对于抵押物有关的其他财产权的效力规定
六、抵押权的实现
七、《担保法》抵押制度的规定对于《银行法》实施的影响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相关链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文完好无笔记画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