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医道【一版一次印刷】
现货当天发货
¥
100
九品
仅1件
作者廖育群 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5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3架4层
上书时间2022-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正文无笔记画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廖育群 著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54432411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2页
-
字数
1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对于执中国传统医学为业者,或研究这门学问的人来说,“历史的知识”确实显得非常之重要。如此说,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由于当代使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理论体系,是自古以来一脉相承延续不断的,未见有不治古典的而能言中医者;其次,在更深层次上讲,如果没有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较多了解,则无论如何不可能看清中国传统医学之体系是怎样逐渐发展而成的。这也就是说,如果不把中国传统医学置于从古至今社会发展的总体背景之中加以考察,则无法真正学懂中医,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疗效较好的治疗家,或是只知背诵经典的所谓“理论家”。因而学习中国医学史的目的,并不仅限于了解从古至今、历朝各代有些什么经典著作、杰出人物,而更为重要的是弄清其发展过程与演变源流,如此方能步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 【作者简介】
-
廖育群,1953年生,祖籍湖北省兴山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996年晋升研究员。自1997年始,历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兼任科研处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交大科学史系和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等职。
现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2005年11月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医学史研究,学术著作有《岐黄医道》、《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阿输吠陀——印度传统医学》、《医者意也——认识中国传统医学》。学术论文多发表于《中华医史杂志》、《中国科技史料》等刊物。
- 【目录】
-
序言
第一章医学起源
一、本能的作用
二、经验医学与巫医关系
三、理论体系与各人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马王堆出土医籍
一、从《阴阳十 一、脉灸经》看经络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五十 二、病方》与早期的内服药剂型
三、养生之道
四、“房中”之术
第三章今本《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
一、《黄帝内经》与今本《黄帝内经》
二、今本《黄帝内经》的结构分析
三、今本《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
第四章针灸疗法
一、针灸疗法的早期状况
二、理论化进程及其评价
三、俞穴的发展
第五章“脉诊”发展演变之源流
一、脉症法
二、古脉法
三、脉象法
第六章古代解剖知识与医学理论
一、关于胆的功能与“奇恒之腑”
二、“ 三、焦”与解剖学的关系
三、代谢理论
四、“脉”的概念
第七章“本草”与药物学体系的形成
一、本草之名的出现
二、早期的本草著作
三、《吴普本草》及其所引“八家之说”
四、《神农本草经》
五陶弘景的本草著作
第八章伤寒旧论与温病新学
一、伤寒与温病之名义源流
二、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温病学派
四、伤寒与温病之历史条件的异同
第九章医学与《易》学
一、《易》的基本性质
二、《易》学的发展
三、医学理论与《易》无关
四、医学借卦象为喻
第十章金元 四、大家
一、刘完素之“火热论”
二、张从正之“攻邪论”
三、李杲的“脾胃论”
四、朱震亨的“养阴论”
第十一章天花·人痘·牛痘
一、人痘接种法
二、牛痘法传入中国
三、牛痘方书与推行此法的重要人物
四、从种痘看社会卫生制度
五、牛痘法的技术手段
六、种痘理论
第十二章西方医学传入与近代中医学变迁
一、医学传入
二、中医界的反响
三、中医学的变迁
结语
第十三章历代医事制度
一、医学分科
二、医政组织
三、医学教育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正文无笔记画线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