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缺页 请看图
  • 书中缺页 请看图
  • 书中缺页 请看图
  • 书中缺页 请看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中缺页 请看图

品相好,请看图

95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平顶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淑丽 著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07731033

上书时间2023-09-12

航航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淑丽 著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7731033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尽量把握每一时代女性的总体特点,根据每一时代妇女观及时风的作用,为每一时代文学中的主流女性拈取一个总体上能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的身份界定,这就是书中之所以会出现“淑女”、“神女”、“弃妇”、“贤妻”、“美女”、“思妇”、“鬼女”、“仙女”等女性的原因。由每一时代人们对女性类型与身份的喜好,可以看出这一时代人们的总体精神风貌。这又反过来有助于理解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作家与他所创作的女性之间的关系。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妇女观及文学中的女性的研究,来对文学中的女性及其与作家、与文学本身的发展演变、与社会思潮的变化之间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刘淑丽,女,山西怀仁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华书局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与女性文学,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先秦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
第一节先秦妇女观概述
一殷商妇女观概述
二周代哲学意义上的妇女观
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妇女观
第二节《诗经》中的淑女形象与其正统地位
一《诗经》的教化功能与其在塑造女性上的体现
二“淑女”的内涵及其伦理道德性
三“淑女”所应履行的职责
四思妇、弃妇、恋爱女性所体现的“淑女”性
第三节屈原楚辞神女主题及关人香草传统的确立
一屈原楚辞神女主题产生的基础
二屈原楚辞神女与娱忧功能
三宓妃形象及其政治隐喻
四美人香草传统的确立

第二章汉代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
第一节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演变
一战国秦汉儒家妇女观回顾
二西汉男尊女卑的妇女观及其演变
三东汉男尊女卑妇女观的强权化与实用化
四汉代女性对儒家妇女观的反抗与不就范
第二节刘向《列女传》经典妇女观的建立及其传播途径与文学影响
一刘向《列女传》经典妇女观的建立
二《列女传》故事传播途径
三《列女传》妇女观对汉乐府女性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汉乐府中的贤妻形象--汉代大众妇女的典范
第四节汉代文人对女性色欲的体认及其在汉赋中的表现
一女色之丽与道德讽谏
二邂逅美女与好色
三放臣与逐妇:君臣情与夫妇情
四东汉美人特征及赋家对美人的态度
第五节情感觉醒与汉末文人五言诗中的思妇

第三章汉魏时期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
第一节曹魏统治者物化女性的妇女观
一政治上歧视女性
二生活上重女色
三女性的被物化
第二节建安文人妇女观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一哀时言志主题下的同情女性之作
二建安文人作品中对女性灵与肉的向往
三徐幹笔下的思妇形象及文人自觉的代言体创作
第三节曹植儒家人伦美德的妇女观
一重塑儒家理想的妇女观
二具有人伦美德的女性形象之特点

第四章正始玄学与女性形象的转变
第一节阮籍与嵇康的妇女观及对女性的抒写
一重情色而无累于情色
二女性形象走向玄虚化与象征性
第二节傅玄妇女诗及其对女性命运的思索
一傅玄妇女诗思考妇女命运的特色
二傅玄妇女诗产生的社会原因及文学内部原因

第五章两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
第一节两晋士人妇女观概述
一重女性才识
二礼法宽容
三妇风开放
四妇妒盛行
第二节西晋文人妇女观及追求夫妻同心的思妇形象
一西晋文人钟情“儿女情”
二“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理性而隐忍的思妇形象
第三节东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一仙传与志怪小说中的仙女与鬼女形象
二杨羲仙道诗与其中的女仙形象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