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

166 九五品

库存5件

安徽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传拓年代不详

纸张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136 × 68 × 68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21-03-06

至修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摩崖石刻,飞天一套,四张,拓在136@34宣纸上。
摩崖石刻,飞天一套,四张,拓在136@34宣纸上。 ¥298.00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之摩崖石刻最著名者有二种,此五十二字摩崖其一也。另有《文殊般若经碑》,亦在此山中。按清宣统年间所编《再续汶上县志 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钟、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之摩崖石刻最著名者有二种,此五十二字摩崖其一也。另有《文殊般若经碑》,亦在此山中。按清宣统年间所编《再续汶上县志 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钟、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 ¥680.00
风门口全拓,宽约4米,高约2.4米
风门口全拓,宽约4米,高约2.4米 ¥1000.00
北魏—-藏馆造像题记—拓在136*69宣纸上,图规格69*35,原石原拓,
北魏—-藏馆造像题记—拓在136*69宣纸上,图规格69*35,原石原拓, ¥298.00
唐线刻造像碑原拓拓片,菩萨图拓片
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唐代佛造像风格
唐线刻造像碑原拓拓片,菩萨图拓片 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唐代佛造像风格 ¥180.00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题书法石匾君子之风拓片
墨色部分规格112✘40厘米,拓在136✘68厘米宣纸上的,

君子之风,拼音为jūn zǐ zhī fēng,释义为君子的风范。出自《史记索隐》

君子的风范。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题书法石匾君子之风拓片 墨色部分规格112✘40厘米,拓在136✘68厘米宣纸上的, 君子之风,拼音为jūn zǐ zhī fēng,释义为君子的风范。出自《史记索隐》 君子的风范。 ¥200.00
南宋时期摩崖石刻题记
南宋摩崖石刻题记,南宋游何撰写,绍兴年间游狮子岩
南宋时期摩崖石刻题记 南宋摩崖石刻题记,南宋游何撰写,绍兴年间游狮子岩 ¥200.00
此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题写的书法碑刻,被称为古代哲学大师,心学大师,是中国自古到今两个完人之一,另一个完人是老子,王阳明书法被后人称为书法中的精品,,拓片原石原拓,红色部分规格120✘40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
此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题写的书法碑刻,被称为古代哲学大师,心学大师,是中国自古到今两个完人之一,另一个完人是老子,王阳明书法被后人称为书法中的精品,,拓片原石原拓,红色部分规格120✘40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 ¥200.00
唐线刻造像碑拓片,菩萨图拓片
;图规格45*45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佛造像风格
唐线刻造像碑拓片,菩萨图拓片 ;图规格45*45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佛造像风格 ¥168.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西周青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全型拓拓片,手拓拓片
拓片图规格37*11.5厘米,拓在136*68厘米宣纸上的。
传世铜器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盘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据考证,虢盘原本在道光年间**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时任眉县县令的徐燮乃常州籍人士。好古。虢盘近水楼台为徐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直至同治三年刘铭传率官军收复常州,才发生前面所讲的机缘巧合。虢盘到刘府后,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达官贵人争相欲往观赏。而刘铭传偏偏惜盘如命,不轻示人。为此还得罪了不少权贵,据说连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也未能一饱眼福。
         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台湾撤府建省,刘铭传赴首任台湾巡抚期间,虢盘则安驻合肥老宅盘亭,未随往台湾。光阴荏苒,到了清末民初之际时局动荡不已。此时刘铭传已经作古,他的后人,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为保护虢盘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其间最具威胁的先是任***安徽省主席的刘镇华。作为地方官的刘镇华在1933年至1936年主持安徽政务期间,独霸专权、横征暴敛、草菅人命。对虢盘更是觊觎已久,多次派人以种种理由到刘府搜劫,虽未果,但刘氏后人却饱受了皮肉之苦。
          接着,日军入侵,合肥沦陷,侵略者强抢豪夺、无恶不作。面对外辱,刘家后人知不能敌。只得将虢盘重新入土,他们将虢盘深埋丈余,其上铺草植树。而后举家外迁,以避战乱。日寇多次搜掠也成泡影。光复以后,李品仙任安徽省主席。再以武力相胁,逼刘氏后人交出虢盘。刘家人无奈,只好再次举家出逃避难。就在此间,李品仙的亲信,合肥县长隆武功,为讨好上司,亲自带人到刘家老宅,将几十间房的地板全部撬开并挖地三尺以寻虢盘。终亦未果,悻悻而去。
          刘家人在近五十年间为保护虢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就在他们近乎绝望之时,曙光终现。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了。刘铭传的第四世传人刘肃曾先生感到全家有救了;虢盘有救了。他带领家人挖开历经十四年的封土,令虢盘重见天日。并毅然将虢盘捐献给国家。虢季子白盘自1864年初夏与刘铭传结缘,历尽沧桑86载,传四代人,终获新生。这正是:三代吉金,慧命永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