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

767.8 九品

库存15件

安徽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传拓年代不详

纸张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136 × 68 × 68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19-01-07

至修斋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摩崖石刻,飞天一套,四张,拓在136@34宣纸上。
摩崖石刻,飞天一套,四张,拓在136@34宣纸上。 ¥298.00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之摩崖石刻最著名者有二种,此五十二字摩崖其一也。另有《文殊般若经碑》,亦在此山中。按清宣统年间所编《再续汶上县志 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钟、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
山东汶上县水牛山之摩崖石刻最著名者有二种,此五十二字摩崖其一也。另有《文殊般若经碑》,亦在此山中。按清宣统年间所编《再续汶上县志 古迹志》著录此碑云:“太白山巅《文殊碑》,俗称钟繇书,非也。光绪初年碑亭倒塌,于碑侧露题名一行,云‘经主卫立将军东阳平太守羊钟、羊用,奉朝请羊叔子书’。然此石佛经为晋羊祜书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详其字体不类北魏齐周,纯系隶书变楷神气。 ¥680.00
风门口全拓,宽约4米,高约2.4米
风门口全拓,宽约4米,高约2.4米 ¥1000.00
北魏—-藏馆造像题记—拓在136*69宣纸上,图规格69*35,原石原拓,
北魏—-藏馆造像题记—拓在136*69宣纸上,图规格69*35,原石原拓, ¥298.00
唐线刻造像碑原拓拓片,菩萨图拓片
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唐代佛造像风格
唐线刻造像碑原拓拓片,菩萨图拓片 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唐代佛造像风格 ¥180.00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题书法石匾君子之风拓片
墨色部分规格112✘40厘米,拓在136✘68厘米宣纸上的,

君子之风,拼音为jūn zǐ zhī fēng,释义为君子的风范。出自《史记索隐》

君子的风范。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题书法石匾君子之风拓片 墨色部分规格112✘40厘米,拓在136✘68厘米宣纸上的, 君子之风,拼音为jūn zǐ zhī fēng,释义为君子的风范。出自《史记索隐》 君子的风范。 ¥200.00
南宋时期摩崖石刻题记
南宋摩崖石刻题记,南宋游何撰写,绍兴年间游狮子岩
南宋时期摩崖石刻题记 南宋摩崖石刻题记,南宋游何撰写,绍兴年间游狮子岩 ¥200.00
此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题写的书法碑刻,被称为古代哲学大师,心学大师,是中国自古到今两个完人之一,另一个完人是老子,王阳明书法被后人称为书法中的精品,,拓片原石原拓,红色部分规格120✘40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
此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题写的书法碑刻,被称为古代哲学大师,心学大师,是中国自古到今两个完人之一,另一个完人是老子,王阳明书法被后人称为书法中的精品,,拓片原石原拓,红色部分规格120✘40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 ¥200.00
唐线刻造像碑拓片,菩萨图拓片
;图规格45*45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佛造像风格
唐线刻造像碑拓片,菩萨图拓片 ;图规格45*45厘米,拓在138*69厘米宣纸上的,图中造像线刻线条流畅,面容雍容典雅,俊秀优雅,典型的**佛造像风格 ¥168.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名碑;祀三公山碑原拓拓片;拓片图拓在180*90厘米宣纸上的;该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今在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
  。近现代书法史上,时间老人为我们留下了三位响彻东方的艺术大师,他们就是吴昌硕、齐白石和潘天寿,他们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而要论及他们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点是不可忽视的,即对《祀三公山碑》的取法。这并不是说他们同师法《祀三公山碑》就说他们相似,事实上他们有可能在不同的时空当中还选择了其他相同的范本。但我们只重点举出《祀三公山碑》是因为这三位艺术大师的书法成熟期的风格都能很明晰的彰显出《祀三公山碑》的风貌格调。这件在书法史上的奇特作品的确值得我们后学关注和深入研讨。 
《祀三公山碑》为**安帝元初四年(117年)所立,全称《汉常山相冯巡三公山碑》。据清人翁方纲考此碑即为常山相冯巡所立,清**三十九年为河北元氏县知县王治岐访得后方显于世,由于当时有《三公山神碑》与《三公山碑》等碑刻,后人为了加以区别,俗称此碑为《大三公山碑》。碑文凡10行,行17至20字不等,现存元氏县西北30里的封龙山下,山东滕县有翻刻本。其碑书之风貌以篆书为基调,杂以隶法,在**篆书中最为奇特。《祀三公山碑》的**特点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非篆非隶、纯古遒厚”。此碑的篆书基调使其充满了庄重感,而其间大量隶法的渗入却又解散了篆书体格。在这种体格的解散中我们发现了天真而随意的笔趣,细观之,我们还会发现此碑文字具有瓦当文字和汉印文字的优点,形成了朴拙生辣的用笔和转折明显的独特结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