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版杜工部集
  • 宋版杜工部集
  • 宋版杜工部集
  • 宋版杜工部集
  • 宋版杜工部集
  • 宋版杜工部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版杜工部集

4800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甫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线装

上书时间2021-02-1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材质:手工宣纸
装裱形式:古线装(一函十册)
印刷方式:宣纸彩印
尺寸:180*257mm
出版社:中国书店
印数:限号230套
定价:48000元
商品描述
传世杜集,多源出北宋王洙、王琪厘订之本。先是在宝元二年,王洙根据当时见到的“古本”(应为唐写本)、“蜀本”(即北宋四川刻本)等多种卷帙、搜采不一的本子,汰其重复,辑为二十卷,但未悉是否刊刻。到了嘉祐四年,苏州郡守王琪“得王洙家藏本及古今诸集,聚于郡斋而参考之”,吴江邑宰裴煜“取以复视,乃益精密”,琪遂付梓以行。
王琪原刻本久佚,但南宋翻本在明末清初尚有流传。汲古阁主人毛晋,曾借得宋本影抄一部藏于家;《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也著录影抄宋吴若刻本一部,只是两家对影抄底本的版本面貌皆不甚清楚。毛晋死后,其子毛扆得宋刻残本三册,发现该三册中的缺失情况与毛晋影抄本相同,实即当年毛晋所借抄之原本,可惜已残缺,于是遣其甥王为玉根据先前的影抄本再事影写补缺,使成全书。这部书后来流入吴县潘氏滂喜斋,《滂喜斋藏书记》著录,今藏上海图书馆。由于是现存最早翻刻王琪本的宋本,而且又是海内外仅存孤轶,张元济先生遂将之列入《续古逸丛书》第四十七种影印流布,时间在1957年。
影印本有张先生一篇跋,实出顾起潜先生之手。顾先生对这部书作了精审的考证,大要在于:一,以皇帝名讳避至“完”、“构”字,断此宋本刻于南宋初期,而不是旧传此即王琪原本。二,以行款、注例、刻工之异同,揭示此残存的若干卷宋本实为两种不同的刻本。一种存卷一第三、四、五叶,卷十七至二十及补遗,每半叶十行,行十八至二十一字;每卷先列子目,目后衔接正文;刻工有洪茂、张逢、史彦、张由、余青、吴圭、洪先、张瑾、牛实、刘乙、宋道、徐彦、施章、田中、张清、吕坚、王伸、方诚、骆昇、葛从、朱赟、蔡等,分见于绍兴明州本《徐文公集》、《六臣注文选》与绍兴茶盐司本《资治通鉴》诸书。另一种存卷十至十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每卷先列子目,目后重衔书名卷次及诗体首数各一行;刻工有杨茂、言清、言乂、王祐、熊俊、黄渊、杨诜、郑珣、翟庠等(由于手头缺乏材料,顾先生谓这些刻工“尚未见于他书”,实际上黄渊、杨诜、郑珣分别又是绍兴十八年建康郡斋刻本《花间集》及南宋前期刻本《青山集》的刻工,王祐也曾参与绍兴淮南路转运司本《史记集解》的雕刻)。三,根据后一种宋本文中有樊作某、晋作某、荆作某、宋景文作某、陈作某、刊作某、一作某等,与钱谦益笺注杜集本载吴若后记所云“称樊者,樊晃小集也;称晋者,开运二年官书也;称荆者,王介甫四选也;称宋者,宋景文也;称陈者,陈无已也;称刊及一作者,黄鲁直、晁以道诸本也”若合符节,遂定其为宋吴若刻本,刻地为建康郡斋。在前一种宋本不为人所知时,旧以吴若本最为有名,因流传稀见,也有人认为吴若本系钱谦益伪造,而事实上确有其本,所以顾先生的考证是很有意义的。
从汲古阁抄配部分看,除刻工名未抄外,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行款、注例,说明毛晋在世时的那部影抄本即根据两种宋刻配本所抄,但毛氏父子皆浑然不知。那么钱氏述古堂抄本是否为景抄吴若本呢?看来也有问题。该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当年张元济谋印上图本时,曾据该本补抄卷十二第廿一后半叶、卷十九首二叶及补遗第七、八叶,其卷十九首两叶目录后衔接正文,版式与顾先生考证的前一种宋本相同,则述古堂本不是或者至少不全是抄自吴若本。至于述古堂本卷首怎么有王洙《杜工部集记》两叶宋刻(钤有毛扆之兄毛褒的印记),尚无材料能详其究竟,但并不是毛扆从残宋本撤赠与钱家者,因为残宋本到毛扆手时已失却此两叶,这在其题跋中说的很明白。
毛、钱两家之影宋抄本名闻天下,有“下真迹一等”之誉。毛扆跋称,为物色善书者抄配此书,足足等了二十余年,可见其对影抄及抄配书之重视(当然也反映出毛晋死后萧条的一面,与当年影抄古本盛况已不能同日而语),不失为一段令人感佩的书史故实。但就此书而言,两家对底本的考订却不甚用力,与他们在版本学界所负盛名颇不相符,这是后人在考订相关版本时须加留意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材质:手工宣纸
装裱形式:古线装(一函十册)
印刷方式:宣纸彩印
尺寸:180*257mm
出版社:中国书店
印数:限号230套
定价:48000元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