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舒晓鸣-油印稿:著名导演水华的早期艺术创作活动
¥
50
九品
仅1件
作者舒晓鸣-、著名导演--水华
出版社北京电影制片厂
出版时间1986
页数21页
上书时间2011-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舒晓鸣,女,1939年3月生于四川重庆,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四年),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艺术概论》、《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作品研究》、《电影艺术家研究》等。《新中国电影史》教材(学院版)获学院1992年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与钟大丰合著《中国电影史》获广电部(1997)科研成果三等奖。与陆弘石合著《中国电影史》于1998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负责编辑出版了《成荫与电影》、《论成荫》等书籍。发表电影方面的论文数十篇。独立编著电影艺术家研究教材《石挥的艺术世界》,2005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7月被评为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恩师奖”。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作为学院教授被派往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讲学。&&&&&&&&水华,男,原名张毓番,1916年11月在江苏南京出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水华17岁就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参加左翼戏剧运动。1936年赴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武汉,参加了抗敌演剧队。1939年,他到重庆,在育才学校当戏剧教员,1940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曾与王滨合作导演了《带枪的人》、《神手》等话剧及秧歌剧《周山子》。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获陕甘宁边区甲等模范文教工作者奖励。1948年任东北鲁艺文工团团长。 1949年他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任导演。他与王滨合作将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他们在忠实于原剧精神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电影处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多年历演不衰。 1954年,他与梅白等合作完成了影片《土地》,接着,他导演了影片《林家铺子》,该片是水华的一部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充分表现出他在导演艺术上的成熟与功力,影片场景朴实而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色调变化丰富,导演处理上既注意了艺术上的整体性,细节处理又很讲究,1986年11月香港22位影评人在《电影》双周刊第200期上选出中国电影史上10部大片,《林家铺子》名列第五。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水华连续拍摄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这两部影片在导演处理上深沉含蓄,精致凝练,塑造出周莲、江姐、小萝卜头等颇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他成功地拍摄了影片《伤逝》,该片在导演手法上又作了新的探索,寓意深远,富于哲理。八十年代,水华导演了影片《蓝色的花》。 水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二、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于1996年去世,终年80岁。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白毛女》(与王滨合作) 《土地》 《林家铺子》《伤逝》 《烈火中永生》 《革命家庭》(与夏衍合作编剧) 《白毛女》于1951年获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林家铺子》于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革命家庭》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伤逝》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