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5.92 5.4折 48 全新

库存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本《文艺春秋》编辑部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9696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4页

字数131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32789696

上书时间2024-11-27

沈成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月刊《文艺春秋》是由日本文学家菊池宽创刊于1923年的文学刊物,拥有数十万读者。“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是为了迎接2020(2021)年东京奥运会、致敬作家开高健于1964年第一次东京奥运会之前撰写的经典纪实文学《直击东京》而特设的专栏,邀请含多位大宅壮一奖获得者在内的知名非虚构作家参与创作,从各个侧面捕捉东京这座城市从昭和到平成五十多年来的变化。2019年《文艺春秋》编辑部将专栏文章精选十二篇,汇集为本书出版。

译者
陈瑜
199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学士,九州大学经济地理学硕士。现居上海。译作有池田义博《记忆高手》等。

"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十二位非虚构作家  十二幅光影交错的社会拼图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解读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
内容简介:
2019年5月,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回溯历史,第一次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1964年,当时的日本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高歌猛进。然而,进入平成年代后,昭和的繁荣成为了过去,各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在逐步放缓的城市节奏下,沉淀于时代底色中的人生百态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浮出水面,让人重新认识这座大城市中充满温情的一面。

本书是从2016年至2019年于月刊《文艺春秋》上连载的“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专栏文章中,精选反映了东京“人”的变化——居民生活状态和个人意识变转——的十二篇文章,由12名非虚构作家(其中多位曾获大宅壮一非虚构作品奖)各自选择不同的主题采访、撰写而成。从被高层建筑引发日常生活感觉失调的都市居民,到在远郊山野和海岛以传统方式营生的猎人、渔师;从因嫌噪音污染、反对建立幼儿园的老人,到为家暴儿童提供保护的公立事务所职员;从深夜广播连接起的播音员和听众,到因心灵孤独而重启神社参拜之旅的青年女性;从云集于西葛西站附近的拖家带口的印度IT精英,到为上班族和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的菲律宾佣工……十二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十二幅多彩的社会拼图,展现出当代东京光与影的不同侧面,深入解读这座亦新亦旧的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摘要:
        东京塔的大嘹望台离地约一百五十米。如果站在这样的高处,一定会吓得不敢动弹。但我实际进入嘹望台后,却一点儿也没觉得害怕,甚至还感到放松,并饶有兴致地开始观赏窗外的景色。
    理由是显而易见的。放眼望去,四周林立着和这里一样高,甚至是更高的建筑,它们争相高耸入云。谁能想到,三十年前我登上东京塔的时候,曾害怕得蹲在地上不敢站起来。
    望向窗外,东京的沿海地区,从晴海、品川到更远的千叶方向,是多到数不清的超高层建筑群,既有办公楼也有公寓楼。在台场、汐留以及东京站周围,也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目光转向左手边,以二百五十六米高的虎之门之丘大厦,二百四十八米高的位于赤坂的东京中城以及二百三十八米高的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等建筑为首的世界知名建筑群,齐齐直冲云霄。二十多层的建筑一度也看上去极高,现在它们蹲在这些摩天大楼中间,活像一颗颗可爱的蘑菇。
    这还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景象吗?
    我的内心涌起一阵不安。灵魂深处开始本能地,对眼前的这些摩天大楼感到抵触。接着,一句台词突然冒上心头,我自己也大感意外:
    照这样下去的话,哥斯拉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所熟知的哥斯拉,身高五十米,体重两万吨。这个高度只有二百五十米级别的高楼的五分之一。靠这样的体形,要摧毁东京简直是天方夜谭。
    沿海地区的超高建筑群绵延不绝,从大嘹望台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空隙,像是立起了一面将东京湾包围起来的高墙。这堵墙遮蔽了海风,造成了内陆地区的热岛效应。为此,这些建筑群曾饱受批评,然而现在早已听不见这种负面的声音了。看看琦玉县的熊谷,那里每到夏天,便会向外夸耀他们又夺下了日本当年的“第一高温”。的确,除了一笑了之,人们还能做什么呢?
    不仅附近的居民们被这些超高建筑群夺走了日照时间,住得更远的人家也深受其害。夏天的时候,这些摩天大楼像煮沸的水壶般,向四周辐射大量热气。这样的城市面貌,便是战后日本发展的结果。文明早已远去,远到使我这样的人无法触及。
    开高健见到的东京
    开高健只登上了大嘹望台。在大嘹望台的一百米之上,还有特别嘹望台,是在他参观东京塔四年后的昭和四十二年(1967)7月起对外开放的。开高健从昭和三十八年(1963)的秋天至次年的晚秋在《朝日周刊》上连载《直击东京》,从各个角度探访和记录了为迎接奥运而热情高涨的东京,这是奥运会首次在亚洲举办。
    其中有一章名为“从东京塔俯瞰地面”。开高健这样写道:从窗户内侧俯瞰着一千万人口的东京,我不由得深深地吸气、呼气。在某部法国小说中,年轻的主人公登上蒙马特高地的优选处俯瞰巴黎,勇敢地说出了“等着巴黎被我征服的那一天”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倒是没考虑这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事。我先是喝了瓶可口可乐,接着慢悠悠地点了根烟,抬头望向天空,感叹宇宙之宏大,人类之渺小,似那可怜的水蚤。
    那么,此刻的我也抱着和开高健一样的想法吗?开高健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中提到,对于东京来说,为了促进首都功能的转移和人口向地方的分散,道路的扩张和保养必不可少。因此他
...
目录:
序言

哥斯拉和超高层公寓

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连哥斯拉都显得矮小

强烈反对托儿所的人们

待收容儿童不断增加,居民们却不再宽容

直面儿童虐待问题,儿童咨询所面临的挑战

夹在父母和社会之间的职员们

女生不愿上东京大学的原因

外地女性考生数量极低

离不开“深夜广播”的生活

东京的夜空下每晚收听广播的人们

精英聚集的“小印度”

21世纪人数迅速增长的印度IT技术人员

不断进化的“鸽子巴士”

与时俱进创建新的热门路线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