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之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2.13
5.4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加)法利·莫厄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3899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28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SC:9787559853899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
法利·莫厄特(1921—2014),加拿大重量作家,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一生出版著作44本,有2500多万册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代表作有《与狼共度》《鲸之殇》《鹿之民》《屠海》等。1981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国家二等官佐勋章——加拿大的优选荣誉之一,旨在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译者
舒兰,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题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曾参与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李白传说故事”汉英翻译工作,主持四川省翻译协会课题“平武白马藏族文化外译问题与对策探究”等科研课题。
骆海辉,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四川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西南科技大学MTI(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兼职硕士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首届“教学良师”。已出版译著《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等。
主编推荐:
《鹿之民》于1952年一出版即获得广泛好评,并在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但与此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莫厄特虽沉醉于北方文化,但对北方文化的了解却不像他声称的那样广泛。而莫厄特的解释是,他做的所有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环境破坏、野生动物受到虐待和原住民所处困境—— 那些长期不为公众所知的真相的关注。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作者的实地考察与亲身经历。从年少时目睹北极大陆上驯鹿群集体迁徙的壮观场面,到后来在探险家的报告中第一次知道“鹿之民”——伊哈米特人的存在,进而了解到这一族群从19世纪末的7000余人缩减至20世纪中期的几十人,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了这位环保主义者的北上探秘。为了探究这一族群迅速没落的真实原因,作者两次深入荒原,与当地人朝夕相处,学习他们的语言,融入他们的生活,甚至不惜以身涉险,深入坟墓遍地的“人类之河”流域,只为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书中又不乏艺术渲染和想象的成分。因为关于这一与世隔绝的族群,可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而作者初次探访这一族群时,他们也已只剩下40人,谈话的对象也有限。作者在书中也不止一次诚实申明了这一点:因为族人的口述非常混乱,为了叙述的连贯,形成文字时有一定加工和拼凑。但也正如他一再强调的,或许很多故事只是族人奇思妙想的产物,但来源一定是真实的生活;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回忆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
作者坦言,自己最初是带着优越感和同情心上路的,但在探访的过程中,却屡屡被伊哈米特人的智慧和仁爱所折服和打动。所以他最终对这本书的定义是:“这是爱的奉献,是对给我自己和全人类以重建信心的一个民族的小小回报。”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摘要:
一、进入荒原
1947年5月的一天早上,我爬上了向北的列车。
体内的北极热症再度发作,极为严重,我索性放弃了抵抗。我为此次旅行所做的准备,可以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去了一趟军用物品商店,买了一套老式军服和一只廉价的睡袋。现成的家当,包括一部可用于常见快照场景的照相机,一架双筒望远镜和十二卷胶卷——这就是我全部的科研设备了。至于武器嘛,我只带了一支美式卡宾枪,那可是一直陪着我冲锋陷阵的老伙计了。
实际上,我的行动计划几乎与我的装备一样简单。我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方圆数千平方英里,但对于如何去到那里,我心里还没有明确的打算。当年,蒂勒尔是划独木舟从南向北而行的,但我想独自前往,所以这个方案对我来说并不合适。借道东面或北面的边境去荒原,也是不可能的:荒原的河流一路奔腾人海,那湍急的水流,人类是难以逾越的,更别说要去内陆高原探访河的源头。从西面进入荒原,路程又太遥远,所以我一开始就没想过要走西边。
但春天已经来到南方,我没有时间思前想后了。于是,在5月的某一天早上,我果断买了张票登上列车,向着丘吉尔镇出发了。那是我熟悉的地名,也是我专享知道的极地小镇。反正那里离荒原不远,就先去那里吧,说不定在列车到达终点之前,我就可以想出办法来。
又一次,我经过了温尼伯和帕斯。又一次,我进入了密密丛丛的森林。向北的铁路在林地上撕开的,依旧是那么一条狭窄的口子;站立铁路两旁的,依旧是白色的路碑,像勇敢的哨兵。“马斯基格快车”一路向前,随着“512英里”的白色路碑映人眼帘,列车摇摇晃晃地到达终点。此时,冰冻的丘吉尔镇,冰冻的居民点,全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冰雾里。一时间,我站在那里瑟瑟发抖,打量着自己少年时代来过的这座小镇。然而,当年那些美妙的记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迅速灰飞烟灭。
眼前的丘吉尔港一片混乱。拥挤的棚屋半埋在积雪之下,与厚厚的雪堆奇怪地混为一体。可那污秽的雪岸线还在不断地逼近,那些简陋的棚屋,墙体是粗木板做成的,屋顶也早已破败不堪,哪里扛得住这样的苦苦紧逼?哈德逊湾升起的冰雾,徐徐涌向港口,奋力掩盖港口的丑陋,奋力隐藏港口高大的混凝土谷仓升降机——而后者正是丘吉尔港存在的专享理由。名义上,丘吉尔港仍然是一座海洋港口,尽管远洋货船每年可以进港的时间极为短暂,只有那么几周,而且只有耐寒抗冻的货船才敢穿越哈德逊海峡,进人哈德逊湾来装运货物。在1947年5月,这座“海洋港口”还靠前荒凉,除了谷仓升降机,就没有其他人造的港口设施了。
我背上装备包,独自上路了。丘吉尔镇里仅有一条公路,沿着冻硬了的车辙,我缓慢步行,边走边想着如何寻找驯鹿。几分钟之后,我走进一间酒吧,坐在火炉旁,总算舒服多了。闷闷不乐的酒吧招待送来一瓶非常差劲的麦芽啤酒——还没有酒杯。我一边喝着淡而无味的啤酒,一边透过脏兮兮的窗户,望着窗外那些糊满冻土的废弃物:锈迹斑斑的锅炉啦,废弃闲置的辅助机车啦,没法再用的施工机械啦……可这堆废弃物件背后,又藏着多少被摧毁的梦想呢?我突然觉得,自己想要通过这个鬼地方进入荒原
...
目录:
序言 1
序言(1975年版)3
故事的由来 7
一、进入荒原 25
二、外来人 44
三、孩子们 57
四、这片土地的命根子 81
五、“小山”脚下 105
六、肉宴与饥荒 125
七、关于语言与房屋 146
八、因纽特人之春 167
九、他们的悠然生活 187
十、男孩与黑羽精灵 206
十一、荒原人的法规 226
十二、迷失的卡库米 245
十三、卡库米与恶魔 266
十四、石人与死人 283
十五、闯入无人之境 305
十六、鬼怪、恶魔与精灵 319
十七、奥霍托的奇幻经历 343
十八、父辈的岁月 358
十九、“鹿之民”拯救计划 379
二十、来日方长 400
专有名词对照表 405
参考文献 417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