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约请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撰稿,他由上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曹禺离世,对先生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采访,取得了珍贵、翔实的一手资料,最终成就了《曹禺传》一书。
本画传文字即在《曹禺传》原有文字基础上缩编而成,并酌加了“曹禺与北京人艺”、“夕阳如火”两个章节以作完善。
本书收录了记载曹禺生命历程的上百幅图片,其中一部分为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馆藏资料,另有部分曹禺不同年代的存照得益于先生女儿万方女士的捐赠和授权使用,其中多幅均为首次公开,经由它们,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走进曹禺先生的内心世界。
摘要:
十一 清华之“虎”
清华也有演剧的传统。
曹禺一进清华,同学们就传开了,从南开来了一个能演剧的万家宝。就在1930年冬天,他又排戏了。不过这次他不只是当演员,而且还要担任导演。排的是《娜拉》,仍然由他扮演娜拉,第二年春天在清华大礼堂公演。据李健吾回忆,这次曹禺扮演娜拉,可能是中国话剧历史记录后一次男扮女角了。从此,同学们都亲呢地称他为“小宝贝儿”。既然名叫家宝,当然也就是大家的“小宝贝儿”。后来,清华又有“龙、虎、狗”三杰之说。“龙”指的是钱钟书,“虎”就是曹禺,而“狗”是对颜毓蘅的戏称。后来,颜毓蘅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授,才学渊博,在南开又盛传着“狗尚如此,何况龙虎”之雅谑。可见,曹禺在清华时代的才学风貌非同凡响了。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配合抗日救亡宣传,又排了《马百计》,这是根据外国剧本改编的。写的是马百计足智多谋把日本侵略军搞得狼狈不堪的故事。由曹禺、马奉琛和孙毓棠等人演出。还排演了《日本狂言十种》中的《骨皮》。周作人最早把日本的狂言介绍过来,1929年出版了由他翻译的《日本狂言十种》。狂言是在日本民间流行的一种通俗喜剧,历史悠久,幽默而富于风趣。“骨皮”就是伞,说的是一个寺庙里的老方丈外表严肃正经,实则吝啬;小和尚口吃,为人善良。天正下雨,一个过路人来借伞,小和尚把伞借给过路人,对老和尚讲了,受到责备。老和尚嘱咐他,再来人借伞应当如何如何回答。恰好,又有人来借马,小和尚便按照老和尚嘱咐如何拒绝借伞的一套话对借马人说了,这自然引起许多笑话。回来,又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最后点出老和尚的庄重背后的自私和虚伪。这个戏由曹禺导演,孙浩然和马奉琛演出。孙浩然回忆说:“我这个人口吃得厉害,家宝让我演老和尚,马奉琛演小和尚。我口吃演不口吃的老和尚,马奉琛不口吃却演口吃的小和尚,排演起来,真是笑话百出,那时,就把曹禺笑得满地打滚。《马百计》和《骨皮》演出后,轰动了全校。”
1932年,排演高尔斯华绥的《罪》(又名《优选的与最后的》),曹禺导演,孙浩然来担任舞美设计。这个戏人物不多,场景也少,便于排练。哥哥吉斯是一个律师,弟弟叫拉里,他们生活在一个名声显贵的家庭里。拉里爱上了汪达,汪达16岁时就被维廉霸占了,她一个人逃出来。维廉来找汪达,巧遇拉里,拉里失手打死了这个坏蛋。拉里把事情告诉哥哥,吉斯出于维护家庭的名声,找到汪达,让她断绝和拉里的关系,让拉里逃走。但拉里和汪达的爱情诚笃,不愿分开。忽然传来“凶手”已经抓到的消息,原来是误抓了一个无辜的老人。吉斯以为这样更可逃开罪名,让拉
...
目录:
序
一 一粒苦闷的种子
二 小戏迷
三 童年的故事
四 新文学的洗礼
五 对诗的追求
六 恩师张彭春
七 天才的演技
八 生命的探索
九 东撞西撞
十 深入戏剧的堂奥
十一 清华之“虎”
十二 《雷雨》
十三 中国剧坛升起的新星
十四 《日出》
十五 在南京国立剧校
十六 《原野》
十七 投身抗日洪流
十八 在江安的日子里
十九 方瑞的到来
二十 《北京人》
二十一 改编巴金的《家》
二十二 最后一次登上舞台
二十三 创作的危机
二十四 美国之行
二十五 奔向解放区
二十六 跨入新的时代
二十匕 新的创作尝试
二十八 日本之行
二十九 曹禺与北京人艺
三十 &n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