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本台湾文学研究论文集,内容涉及中国新文学史写作打通两岸三地的思路;台湾文学史的撰述与文化认同研究;台湾小说呈现儒家文化圈的资本经营模式;闽厦视野中的二二八事件;哈耶克思想在台湾的传播;高阳小说中的平民世界等。
摘要:
一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应打通两岸三地之间的界限,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文学纳入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的范畴之内,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也有学者为此做出了实际的努力,在其文学史著作中开辟若干专门章节来论述台港澳文学。不过一般而言,这些章节篇幅偏少,经常被放置于全书的尾部,成为可有可无的"后缀"、"尾巴":更主要的问题则是这些章节无法有机地融入整本书中,与全书的主体内容没有什么实质的联结,于是就像在一件衣服上生硬地贴了几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其实,如果无法做到有机地整合,即使大量增加台港澳文学的篇幅(现在有个别文学史著作已这样做了),问题也未必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笔者尝试着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展开新的思路——即通过观察和描述五四新文学各种思潮脉络在当代两岸的断续延展情况,来切近20世纪两岸文学整合研究的目标。我的主要观点是:五四新文学思潮是比较丰富多样的,但其中某些思潮脉络(如现代主义、"自由派"、"三民主义文艺"等),在当代大陆文坛其势不彰,或断续不整,在台湾等地却延续下来甚至有较大发展,因此缺少台湾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将是脉络断裂、残缺不完整的,只有将台港文学等纳入研究视野和文学史书写中,才能勾画出20世……
目录:
《全台文》总序
中国新文学史写作打通两岸三地的思路
二十年来台湾民众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台湾’的博物馆为观察场域
台湾文学史的撰述与文化认同研究
张爱玲与台湾文学史书写
对台湾学界评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述评
族群·语言·意识形态
客家文学中的英雄精神——从文天祥到吴浊流
台湾小说呈现儒家文化圈的资本经营模式
“自由”: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牟宗三与殷海光的“自由”思想辨异
“国粹”与“种姓”——章太炎与连雅堂的“语文”思想之比较
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台湾文学中的“新女性”角色设计
一种诗评的典范——读余光中《井然有序》中的诗集序文
学术生命与文化土壤——漫评龚鹏程现象
近十年来台湾节日变迁与文化认同研究
文学与博览会的对话——以1935年台湾博览会为中心
从老兵悲歌到眷村史乘——有关族群关系的一个议题
闽厦视野中的二二八事件
哈耶克思想在台湾的传播
从何其芳到王鼎钧——独白体散文诗漫论
高阳小说中的平民世界
余光中文学创作与现代绘画艺术
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
张爱玲的喜剧性与现代性——以其散文为例
光复前后台湾民众心态的演变——以詹作舟诗作为例
“转眼繁华等水泡”:《行过洛津》的历史叙事
沙田学者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