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5.98
4.2折
¥
38
全新
仅1件
作者许寿裳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513352
出版时间2019-10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32页
字数115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SC:9787570513352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传记作家。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相识,成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有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本书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摘要:
第二章?革命元勋的章先生第六节?幼年期的民族思想幼年的民族思想和外祖的启发古来伟大的天才,其萌芽每见于幼年时期,但亦须有启发导引之人,知所爱护,不使它中途摧折,才能欣欣向荣,开灿烂无比的花,结硕大无朋的果。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者,大概由于环境或教育违背了自然,不能遂其发展的缘故。章先生从小聪慧,读书多悟,内心所含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发芽最早,愤满洲统治之虐,明《春秋》夷夏之防,而又有外祖朱有虔及时启导。在先生十一二岁的时候,外祖就把蒋氏《东华录》中曾静案,讲给他听,并且说夷夏之防不可不严。先生便问:“以前的人有谈过这种话没有?”朱答:“王船山、顾亭林已经谈过,尤其是王氏的话,真够透彻,说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只有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了’。”先生说:“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朱答:“现在不必作此说。如果李闯得了明的天下,闯虽不是好人,他的子孙却未必都是不好的人,但现在不必作此说。”(参阅朱希祖所记《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章先生的民族主义伏根之早如此!年十三四,就能够读《东华录》,年二十就读全祖望文,于郑成功事,愤然欲与满清拼命。民族思想的发达和运用可是返观当时一般的情形,大不相同。凡是反对革命最烈的人,都是反对民族主义的,如康有为(《章先生痛驳康氏》见第七节)、如杨度便是。杨度曾做了一篇《金铁主义说》来反对民族主义,其大意略说: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其称中华如故。先生本其卓识,发为鸿文,痛斥杨氏之有三惑,最足以看出先生民族思想的发达和运用。其言曰:为是说者,盖有三惑:一曰未明于托名标识之事,而强以字义反傅为言。夫华本华山,居近华山而因有华之称。后代华称既广,忘其语原,望文生训,以为华美,以为文明,虽无不可,然非其第一义,亦犹夏之训大,皆后起之说耳。……今夫蛮夷戎狄,固中国所以表别殊方者。其始画种为言,语不相滥,久之而旃裘引弓之国,皆得被以斯名。胡本东胡,久之而称匈奴者亦谓之胡,久之而称西域者亦谓之胡。番本吐蕃,久之而称回部者亦曰西番,久之而称台湾之野人者亦曰生番。名既滥矣,而不得谓同称者即为同国同族。况华之名,犹未同也。特以同有文化,遂可混成为一,何其奢阔而远于事情耶?二曰援引《春秋》以诬史义。是说所因,起于刘逢禄辈,世仕满洲,有拥戴虏酋之志,而张大《公羊》以陈符命,尚非公羊之旧说也。按中国自汉以上,视蛮、闽、貉、狄诸族,不比于人,故夷狄无称人之例。《春秋》尝书邢人,狄人伐卫,齐人、狄人盟于邢,《公羊》不言其义。夫引异类以剪同族,盖《春秋》所深诛。狄不可人而邢人、齐人人之,则是邢人、齐人自侪于狄也。非进狄人,实以黜邢人、齐人。《老子》有言,正言若反。观于《春秋》书狄为人,其言有隐,其声有哀,所谓志而晦哉!……
...
目录:
第一章?最近三百年来中国政治和学术的鸟瞰第一节?绪?言 001第二节?满洲政府的罪恶 004第三节?民族主义的沦没 006第四节?帝国主义的猖狂 012第五节?固有学术的消沉 014第二章?革命元勋的章先生第六节?幼年期的民族思想 016第七节?会见国父痛驳康有为时期 019第八节?光复会时期 022第九节?入狱时期 024第十节?编辑《民报》时期 028第十一节?功成后的做官 033第十二节?功成后的被幽囚 037第三章?国学大师的章先生第十三节?治学与师友 041第十四节?革命不忘讲学 045第十五节?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 050第十六节?文学上的贡献 055第十七节?史学上的贡献 059第十八节?经子及佛学上的贡献 072第十九节?对于中印文化沟通的期望 080第四章?先生晚年的志行第二十节?对于甲骨文的始疑终信 084第二十一节?对于全面抗日的遗志 086第二十二节?先生的日常生活 089第二十三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092附录一 095附录二 099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