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炎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顾炎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6.46 4.7折 35 全新

库存4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可真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078682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32页

定价35元

货号SC:9787558078682

上书时间2024-11-01

沈成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的昆山学者,是一位还在世时就已经驰名儒林,而没世以来久享盛誉的江苏文化名人。本书从书香世家、江东名士、南明谋士、儒生理财、遗民风范、通儒实学、思想贡献这七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顾炎武的生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读者在读完此书之后会对顾炎武这一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知行合一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摘要: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613年7月15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公元1682年2月15日),本名绛,小名藩汉,学名继绅。起初,他广直用本名,字忠清,又字宁人。明亡后,他改名为顾炎武,字宁人,又字石户。后来,顾炎武曾改名为蒋山佣,又换过“圭年”这个名字。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也称作涂中先生。
    一、累世官宦,家道中落
    根据顾炎武自述,顾家始祖是顾野王(519—581),为南朝梁陈间有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顾野王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因为仰慕西汉关内侯、为人刚强正直又宁静淡泊的冯野王而改名。相传,顾野王居住之地在明清时松江府华亭县境内,华亭县东南方向35里有一个湖,叫作“顾亭林湖”,湖南边有一个镇,叫作“顾亭林镇”,都是因为顾野王曾经居住在此而得名。明代松江画家顾正谊以“亭林”自号,顾炎武便以“亭林”命名文集,因此得到‘?亭林先生”的称号。
    五代之际,顾家从吴迁至滁(今安徽滁州)。宋南渡时期,顾家一位名叫“庆”之人又搬迁到现今的上海崇明岛。后来,顾庆的次子顾福山迁居到如今的太仓浮桥。顾福山有一位叫作顾鉴的后代,又迁居到昆山的千墩镇:
    顾鉴(字仲明,号默庵)是明嘉靖三年(1542)搬迁到千墩镇(现千灯镇)的,从此顾家进入了官运亨通的时期。顾鉴本人官至刑科给事中,他的兄长顾钦官至工科给事中。
    顾鉴的儿子顾济(字舟卿,号思轩)就是顾炎武的高祖父,是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任官职有行人、刑科给事中、赠中宪大夫、江西饶州知府,著有《谏垣疏》一卷,《明史》有传。据顾炎武自述,他的高祖父在担任给事中一职时,正值正德末年,当时天下只有王府、官署和建宁书坊才有刻版,在民间传布的不过是“四书五经”、《通鉴》以及性理之类的书籍。其他的书即使有刻版印刷的,不喜欢古籍的人家不会收藏,但是顾炎武家已经有六七千卷藏书。
    顾炎武的曾祖父顾章志(1523—1586),字子行,或作行之,号观海,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著有《船政疏》一卷,《明史》有传。据顾炎武自述,万历后,曾祖父顾章志多次出任各省的要员,但他注重操守,为官清正廉洁,平生优选的嗜好就是收藏图书,往往用自己的俸禄购买书籍。
    顾炎武的祖父顾绍芳(1548—1594),字实甫,号学海,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管理制诰,赠左春坊左庶子。顾绍芳擅长诗文,尤其精通五律,文集有数百篇,但没有流传于世,只在清代学者朱彝尊(1629—1709)的《静志居诗话》中录有《喜陆彦先至》一首:
    常忆秋风里,离尊共黯然。所期宁此地,相见忽经年。白眼时人过,青山旅梦牵。悬知有新语,羞属蒯缑篇。
    顾炎武的生父顾同应(1585—1626),字仲从,或作仲逢,又字宾瑶,是顾绍芳的次子,娶何氏,生五子四女,顾炎武为仲子。
    顾同应刚10岁,父亲就离世而去,孤儿寡母的家庭日渐陷入贫困。但顾同应从小就很懂事,处世成熟,长大后聪颖好学,精于科举时文,尤其擅长诗文创作,写得一手好词。但他科举命运不济,曾经7次参加乡试,仅2次中副榜,未能中举,最终承蒙父荫进了国子监。P6-10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书香世家

一  累世官宦,家道中落

二  慈母贞孝,朝廷旌表

三  嗣祖豪迈,课以实学

第二章  江东名士

一  归奇顾怪,共游复社

二  放弃举业,学以用世

三  牧斋称道,灌老击节

第三章  南明谋士

一  臣事弘光,撰作“四论”

二  从戎苏州,遥奉隆武

第四章  儒生理财

一  市情商事,耳濡目染

二  遗田风波,假典以卖

三  剃发行游,隐于商贾

四  章丘田产,管治有方

第五章  遗民风范

一  游于逃社,狱讼松江

二  受累诗狱,蒙难济南

三  坚拒朝聘,避居关中

第六章  通儒实学

一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二  训诂考证,据经论理

第七章  思想贡献

一  治理哲学:仁道为体,私情为用

二  治理理念:平治天下,人人有责

三  治理体制:中央调控,地方自治

四  治理目标:财足化行,天下治平

五  治理方式:法名礼治,综合施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