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昆仑.第13集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72.97
5.7折
¥
1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镜源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08840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42页
字数360千字
定价128元
货号SC:9787513208840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有名中医药专 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全书共15集,500余万字。这是一 部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典藏价值的传世著作,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 中医信念,培养医风医德,提高医术7JC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 和教育意义。
第十三集记载了裴学义、王宝恩、周桀祥、贺普仁、唐 由之、赵冠英、许润三、金世元、陆广莘、刘柏龄等10人的 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养生之道和突出 贡献。
摘要:
1926年,裴学义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人家,其父亲曾经在傅作义手下任职,因此家境尚可。虽然算不上富足,倒也不用为温饱发愁。
裴学义从小身体赢弱,性格内秀,父母担心他将来做不了力气活儿,又加上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时局混乱,也不知道该为他谋一个什么出路,只好先送他到朝阳门外东岳庙的私塾读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蒙童,日后又是如何走上从医治病救人道路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一代中医名家的呢?这一切除了机缘巧合,优选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年少志高和天资聪颖。
当时以裴家的经济状况,虽温饱不愁,但要额外供裴学义上学,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自幼听话懂事的裴学义,深知父母的辛苦,从内心中无时无刻不体恤着家人,小小年纪,勤俭节约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私塾读书,为了节约买纸张的钱,他总会在青石板地砖上练字,写满了,干了之后擦掉再写。就这样日复一日,竟然也练就了一手好字。
裴学义悟性过人,他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格外用功,打下了不错的文化基础。但是读书之后将来的路往哪里走,他和家人心里也没有底。就在这样的困惑和无奈中,一个难得的机缘向他走来,并影响了他一生,这个机缘便是他遇到了当时京城的“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
当时,裴学义的父亲与一个名叫刘义芳的人关系不错,此人家境殷实,又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即对岐黄之术很好感兴趣。当时他正在孔伯华门下学医,是孔伯华的大弟子。裴老先生于是便动了让裴学义跟随刘义芳学医的念头:一来可以学一门技艺,将来养家糊口;二来也能懂些医术,强身健体。
刘义芳与裴家相熟,对裴学义的情况亦知一二,于是对裴家说,这孩子是块学医的材料,只是怕教不好耽误了他,还得另寻名师。于是刘义芳将他引荐到自己的师傅孔伯华那里。
孔伯华从不轻易收徒,当刘义芳把裴学义带到西四红庙孔家时,孔伯华看到裴学义长得清秀机敏,性格温厚谦让,悟性也不错,因此格外喜欢。但考虑到他年纪太小,根基还不牢靠,觉得还是应该先把基础打好。
当时孔伯华除了是大夫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北平国医学院的院长。20世纪30年代,西方医学大量涌人中国,中医的地位每况愈下,甚至面临被取缔的危险,而很好的中医人才又奇缺,中医处于失传的危险境地。孔伯华见此情此景,心急如焚,于是联合萧龙友等中医界人士建起了一所专门培养中医人才的新式学校――北平国医学院。
北平国医学院按照正规大学的要求建制,学员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经过考试合格后方能人学。1938年,裴学义只有13岁,年龄、学历都达不到国医学院的要求,然而国医学院当时开有预科,专
...
目录:
裴学义卷
活用白虎 上承古训下启新风
偶得机缘 踏进医界深修内功
拜入孔门 十一载得言传身教
初出茅庐 小荷露角出手不凡
由泛而专 全心力克小儿顽疾
独当一面 慢郎中尤擅医急症
轻可去实 善用辛凉清利湿热
阴阳调和 辨证辨病相得益彰
治病求本 脾胃为重由中取傍
统筹兼顾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未雨绸缪 因人制宜精巧玲珑
法异无辙 医坛骁将兼善杂症
妙手回春 医术髙超精益求精
闲情逸致 为人处世淡泊致远
王宝恩卷
唐山小子不服输
一脚踏进西医门
定向起飞中西路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