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原生家庭和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原生家庭和解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3.44 3.2折 42 全新

库存30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3823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99页

字数9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505743823

上书时间2024-10-31

沈成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一位以关注儿童早期心理创伤及其对成年生活影响而闻名世界的心理学家。她颠覆了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观点,提醒世人注意到父母对儿童的侵犯所带来的影响,并在欧洲引起巨大共鸣。米勒出生在波兰犹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的迫害中幸存,1946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瑞士最古老的巴塞尔大学,1953年起陆续获得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接受精神分析训练。米勒2010年辞世,享年87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拓宽了看待儿童心理学的视野。代表作有:《身体不会说谎》《夏娃的觉醒》等。
内容简介:
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人依然深受空虚和孤独的折磨?为什么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感情、需求和记忆?《与原生家庭和解》作为一部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年幼时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本因洞察事实的真相而深刻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成人发现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校正他们与儿童相处的态度和方法,指导他们重新找回应有的健全生活。
摘要:
        自恋障碍的现象如今已是众所周知。基于个人经验,我认为这要从婴儿的适应性改变中去找原因,它导致了孩子在认识尊重、回应、理解、同情和镜映这些自恋需求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折。
    这种适应性改变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是,有些人在小时候以及成年后都无法有意识地体会自己的某些情感,例如嫉妒、羡慕、愤怒、孤独、无助和恐惧。如果他们都是活力充沛、情感丰富的人,那会更加不幸。他们在接受精神分析时,讲述的都是童年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经历,常常是一些在大自然中的历险记等。他们会意识到这样做,自己没有伤害到母亲,没有让她感到不安、削弱她的权力或者打破她的平衡。然而,引人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非常专注、清醒且敏感的孩子还记得自己四岁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发现阳光,却在八岁时看着怀孕的母亲而不闻不问,弟弟妹妹出生后,他们也没有一丝嫉妒。甚至还有个小孩两岁时被单独留在家里,任由军队闯入家中搜查,他没有哭闹,很安静,表现得非常“勇敢”。可以说,他们已经练就了不必体会情感的本事,因为只有当大人带着这些情感去接受、理解并陪伴孩子时,他们才能体会到这些。但若没有这样的大人在旁,若孩子须为此冒失去母爱的危险,那他们便无法单独体会这些最自然的情感反应。孩子虽体会不到,但这些情感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无意识地经历一些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以前只有些苗头的情感开始苏醒,然而他们本人并不理解这些情感原始的内在关联。在接受精神分析时,分析师也参与其中和病人一起回顾他的经历,最初的那些情境与病人在精神分析中体会到的强烈的情感成功联系起来,这时病人才会明白这种内在关联。弗洛伊德在他的文章《回忆、重复与修通》①中也提到了这种方法。
    我们以孤独感为例。当然,我指的不是成人感到寂寞而嗑药、吸毒、看电影、找朋友玩、打没必要的电话,以填补内心的“空洞”。我指的是小孩子原始的孤独感,他没有这么多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他发出的言语或动作的讯息无法被母亲捕获到。并非因为他的母亲很坏,而是母亲自己也有强烈的自恋需求,她依赖于孩子对她的某种特定的回应,这于她而言不可或缺。母亲就像一个孩子,在找寻一个可供支配的对象。尽管这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孩子确实是合适人选。孩子无法逃避,就像自己的母亲小时候一样,他可以被塑造成大人想要的样子。大人可以从他身上获得尊重,可以指望他体会自己的情感,可以被孩子爱慕和欣赏,在孩子身边会感到自己很强大。要是觉得烦了,甚至还能把孩子托付给一个陌生人,大人终究还是觉得自己获得了关注,因为孩子的目光总是落在他们的身上。无论一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有多高,无论她是否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要当初她在她的母亲身边必须压抑所有这些需求,那么当她陪伴在自己孩子身边时,这些需求就会从她的无意识深处流露出来,并在孩子身上寻求满足。孩子也能清楚地察觉到这点,并很早就不再表露出自己的需求。
    孩子长大后接受精神分析治疗时,一旦当时的孤独感涌上心头,随之而来的便是强烈的悲痛与绝望,我们能够明白他们小时候是多么煎熬。他们需要一个共情的、陪伴的环境,而这恰恰是他们所缺少的。不光是孤独感,与恋母情结和本能发展有关的情感也是这样。这些情感在过去都必须被压抑。但是认为它们根本不存在的说法,实际上是否定从精神分析中获得的实证绎验。
    P15-18
目录:
  
第一章天才儿童的悲剧和精神分析师的自恋障碍


导论


贫穷的富孩子


丢失的情感世界


寻找真实自体


精神分析师的境况


结语


后记


第二章抑郁和自大——自恋障碍的两种表现形式


导论


自恋需求的命运


纳西索斯的传说


精神分析中的抑郁阶段


内心的监狱和精神分析


抑郁的社会面


与其他一些抑郁症理论的共同点


第三章关于鄙视


贬低孩子,鄙视弱者以及它们如何继续进行


心理分析所反映的鄙视投射


后记2008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