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访谈录
  • 中华文明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文明访谈录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0.72 5.9折 69 全新

库存32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泉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09016343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6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SC:9787509016343

上书时间2024-10-30

沈成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泉,复旦大学文学硕士,曾任《生活》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微博1912》,纪录片《辛亥》(撰稿)、《五大道》(总撰稿)、《大上海》(总撰稿)。参与创作的纪录片多次荣获“金鹰奖”“星光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年度作品”。在《生活》杂志主持的专题报道获得由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2008年度、2010年度、2013年度“亚洲很好新闻奖”。
主编推荐:
三度“亚洲很好新闻报道奖”得主张泉历时9年,采访24位杰出思想者,勾勒中华文明嬗变的轨迹许知远特别推荐■一部别样的“文明史”本书采访的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领域,但共同的是,都是从边缘出发,挑战中心。于是,我们从柯马丁那里得知秦始皇所谓的焚书坑儒原来并无事实根据,从宇文所安那里得知李白和杜甫居然是当时的非主流诗人,从巫鸿那里了解到纪念碑性并非西方的专利,也更能明白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理路。所以,本书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不仅改写了我们既有的认知图景,给我们的官方心智带来了新的视角,甚至带有盗火的味道,■一部动人的“情史”回顾自己如何在一瞬间决定交出一生,他们都追溯到了一首诗:宇文所安是韩愈,艾朗诺是王维,顾彬是李白,柯马丁是北岛。希尼说一首诗无力阻止一辆坦克,但它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汉学家。当然,大木康的一瞬间是因为冯梦龙笔下的卖油郎和名妓的爱情。所以,本书可谓一部动人的“情史”,讲述了这些西方学者如何在年轻时,从世界各地,突然陷入对遥远中国的执迷,并从此以中国为志业。■一部辛酸的“奋斗史”回顾自己的一生如何没有被时代埋葬,他们都追溯到了两部书:钱理群是《鲁迅全集》和《选集》,巫鸿是《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英汉词典》,张隆溪是希腊罗马文学选本和英国文学作品选段。纳博科夫说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只能是重读者,而那是一个精神饥荒的年代,他们只能选择持续反刍,以拒绝成为失踪者。所以,本书也可谓一部辛酸的“奋斗史”,讲述了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如何在年轻的时候,执着于文明的光亮,从进入历史盲肠的中国突围,最终将苦难转化为资源,甚至赢得世界性声誉。
内容简介:
宇文所安、柯马丁、夫马进、顾彬、钱理群、王汎森、舒衡哲、巫鸿、张隆溪、黄进兴……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思想者,来自不同的国度,专注于不同的领域,拥有各自或曲折或传奇的人生,却与中国保持着隐秘的精神关联。这本访谈录,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从中华帝国的开端,直至当代,希望透过他们的眼睛,寻找遗失的真相,重新发现中国的传承与转折、兴衰与浮沉。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古代中国的真相,追随学者的脚步,走出历史的迷宫。第二部分集中于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抉择与现代化的代价,曾经的阵痛也许至今仍在发作。第三部分更关注当下与未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理论多变,中国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摘要:
        中华帝国的开端
    【美国】柯马丁
    从秦始皇开始,帝国成为一种理想,需要追求统一,要将
    一切都纳入自己的版图,而这忽略了文化的多样性。
    四十岁以后,皇帝变成了一个内心孤独的漫游者。车骑一寸寸碾过他所征服的六国土地,有时他还会不辞辛苦地登上山巅,试图与神灵对话。在峄山、泰山、琅琊、之罘、之罘东观、碣石、会稽,他立起七块石碑,刻文颂扬秦德,偶尔也会严词训诫某些心怀叵测的遗民。
    两千多年后,当柯马丁在拓片上努力辨认这些古老而斑驳的字迹时,七块石刻几乎都已不复存在。存世最久的琅琊石刻,在20世纪初的一次暴风雨中坠落悬崖,沉人海底,只打捞回一些残片。有些学者以为,这些石刻既无史学意义,也缺乏文学价值,不过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一生所留下的又一个例证罢了,但柯马丁却从中发现了早期中国文化嬗变的轨迹。
    在《秦始皇石刻: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仪式》中,柯马丁将秦始皇石刻纳入周代以降的宗教、礼仪与文学的传统中进行考察,阐释其传承与演变;同时,他从文化史、社会史等角度梳理秦朝文本在汉朝所遭遇的阐释与重塑。这让他越来越相信,如今对秦朝的一些认知与判断,绝非确信无疑。
    七篇石刻铭文,短则一百零八字,长则二百八十八字,却引导柯马丁重返中华帝国的开端,重拾久违的真相。
    柯马丁的人生与绝大多数汉学家不同。
    1962年,他在德国出生,那时,不断蔓延的柏林墙正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他生活在西边。高中毕业后,他做了四年记者,当他决定继续读大学时,已经二十三岁。
    在科隆大学,北岛和顾城的诗歌让他对中国产生了兴趣,起初他阅读的是马汉茂(Helmut Martin)翻译的版本,后来开始自己学习中文。
    1987年,他到北大留学,在袁行霈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注意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价值。1989年秋,他回到德国,继续审视这个国家古老的传统与崭新的现实,它们似乎始终息息相关。
    回到科隆大学后,柯马丁一度被唐代文学吸引,曾研究李白的《天马歌》,但他最终决定集中关注早期中国文学。1996年,凭借对汉代郊祀歌的深入研究,他在科隆大学获得了汉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德国,而是选择前往美国。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访问期间,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教授的提示,使他对秦始皇石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当作新的研究方向。此后,他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聘书,前往纽约任教。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写作,引起普林斯顿大学的注意,他随即应邀南下,如今已是讲座教授及东亚系主任。
    德国与早期中国文学的渊源由来已久,歌德曾对“道德哲学家”孔子满怀好奇,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曾广泛译介先秦诸子的著作,海德格尔则与《道德经》相遇,擦出思想的火花。柯马丁对中国的兴趣,却是从现代启程,逆着时间流逝的方向,不断地向更为久远的古代中国跋涉。
    从商周到秦汉,他逐渐揭开的,不只是一个古老国家的青春记忆,更是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历史片段。
    P3-5
目录:
自序 i

I 古代的幻象与真相

中华帝国的开端 [美国] 柯马丁 003

唐朝是现代人的异乡 [美国] 宇文所安 021

在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032

宋代文人的革新之路 [美国] 艾朗诺 053

风雅精神走向民间 [日本] 大木康 065

庄严的欲望 [意大利] 史华罗 082

突破史学危机 [美国] 艾尔曼 093

萌动的秩序 [日本] 夫马进 105

每当中国变幻时 [瑞典] 罗多弼 117

走出“空山” [德国] 顾彬 128

II 知识分子与现代之路

“五四运动”还未终结 [美国] 舒衡哲 145

不断地与鲁迅相遇 钱理群 161

重寻人间傅斯年 王汎森 185

谒问“文化的幽魂” 黄进兴 200

启来轸以通途 林庆彰 213

重建礼教世界 叶国良 224

III 跨文化想象

从相对论到现代化 陈方正 241

古今中西,一场精神的漫游 [美国] 巫鸿 251

跨越文化的边界 张隆溪 277

精神动荡的世纪 [美国] 费乐仁 291

思想史的性别问题 [日本] 坂元弘子 301

不同文明间的关联 [日本] 板垣雄三 310

拓荒“华美文学” 单德兴 323

零时差对话 王宁 345

后记 36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