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故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13.4
6.3折
¥
180
全新
库存67件
作者徐晋林,王文琴编著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339423
出版时间2016-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24页
字数126千字
定价180元
货号SC:9787542339423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敦煌的故事》封面极富创意:巧妙地将沙与景融入一个模切沙漏空间形态里,营造了隔而不离的空间效果,以此来塑造时空的流动之美。如此大胆的书籍创意,考验的是设计师能否将“奇思妙想”与印刷工艺结合并最终完美实现这一创意。经过反复的测试,我们将空间布局、沙量、沙的流速等都控制在了理想的区间,让缓缓流淌的沙有了舒缓的流动美感。沙粒自然流下,层叠起伏,产生了丰富灵动的形态变化。沙粒流动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僧人在诵经,又好像隐约传来最曼妙悦耳的自然之声。画面中的莫高窟、月牙泉不再遗世独立,流动的沙与景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沙漠戈壁中的敦煌朦胧缥缈的意境。沙与景、动与静相互交融,迷幻、苍凉、故事性弥漫其中——不止于视觉的各种美感体验都被调动了起来!
摘要:
关于敦煌的记忆,无须刻意守护。
三千年斗转星移,一百年风云变幻。
因为久远而丰富,因为丰富而偏僻,因为偏僻而特立独行。
不与任何一处风景重合,不与任何一条道路雷同,也不偏执于任何一种文化。
在时光的流转中,以镌刻的形式,可以被遗忘,但不曾被湮没。
岁月给予了今天的敦煌城优选的馈赠,成就了一座旅游名城、一座艺术名城,甚至是一座文化名城。
打开地图,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有一片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今日敦煌的属地。
敦煌,作为地名,其含义不仅仅是地理风貌上的独特生长,更多的是多民族生活的历史长卷、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丰富呈现。
这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厚爱。
古代敦煌的范围,要比今天敦煌市的范围大。
它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的交汇处,也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
从内部环境看,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它位居亚洲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远远低于蒸发量。
但南倚祁连山,山上丰富的雪水为它带来了勃勃生机。
祁连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又被称为南山。
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达40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
其冰川的大部分分布于北坡。春夏时节,冰雪消融,雪水流出山,灌溉了山前的土地,汇成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并缘河形成了几片肥沃的绿洲。
美丽的敦煌城,就静静地横陈于这高山、沙漠、戈壁环绕中的疏勒河流域的小绿洲上,演绎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戏。
“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独特的地貌和气候,为敦煌大地雕刻了大漠中的一对绝美双璧——鸣沙山和月牙泉。
由流沙堆积而成的鸣沙山,位距敦煌城南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沙粒呈现出红、黄、绿、白、黑五种色彩,晶莹透亮,一尘不染。人们又名之为“五色沙”。
鸣沙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
山形弯环,沙峰起伏,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壮美异常。
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牙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各沙山向外延伸出几条沙垄。每两条沙垄之间,都有一个弧形滑动面,沙在其坡度较陡处下滑,碰撞出沙鸣之声。
唐代以前,鸣沙山就是敦煌的有名自然景观。
文人骚客们描述:“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山此沙,世界所仅见。
鸣沙山的怀中,还流淌着一弯月牙儿,她就是月牙泉。
月牙泉,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牙晓彻”。
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的环抱中,水质甘洌,澄清如镜。
月牙泉,梦一般的泉,谜一般的泉。
泉水与流沙之间仅隔数十米,千百年来却永远碧波荡漾,水声潺潺。
泉在流沙中,却不被流沙所淹没;泉在戈壁里,泉水却不浊不涸。
P4-8
目录:
第一篇走进敦煌
第二篇解读莫高窟
第三篇揭秘藏经洞
第四篇敦煌艺术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