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学之师表国之英豪: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文集》与同时出版的《李国豪》一道,是为纪念李国豪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门组织编撰的一套文丛。两本书的内容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学之师表国之英豪: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文集》讲述李国豪从一名贫苦的客家少年成长为有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赢得了崇高的靠前声誉,为新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好贡献。李国豪的一生丰满而富有传奇。
摘要:
提携·培养·指导——铭记李国豪的知遇之恩江景波我没有直接师从李国豪,但我进入同济大学工作和在同济大学的成长,离不开李国豪校长的提携、培养和帮助,我始终把他当作我的恩师。
值此李国豪校长诞辰百年纪念之际,以本文感谢老校长的知遇之恩。
他的提携、培养,使我健康成长我是一个侨眷。1950年在上海大夏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这一年10月,我响应人民政府号召,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治理淮河的工作。分配在安徽滁县专区治淮工程指挥部,曾任工程股长、工务所代所长等职务。八个月后,我的工作结束,由于表现出色,被评为“治淮功臣”,受到表彰。在华东军政府召开的庆功会上,由于当时华东地区的17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均参加了,所以同济作为当时拥有优选土木工程系的系主任李国豪先生也参加了。会上,我代表学生作了发言。
李先生听了我的发言后,认为我是一块很好的教师料子,遂点名要我到同济大学工作,我当然很乐意。这件事也获得了华东军政府教育委员会的批准。从此我进入同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助教。
同济大学从李庄回沪后,工学院就落在现在的“一·二九”大楼所在地段。朝南面的一段三层楼是教室,北面的二层楼是教师办公室,胜利楼(现逸夫楼)是学生宿舍,篮球房是图书馆,四平斋(现中法中心)是好几幢一层平房的教工宿舍。我和李国豪在北面一楼一个大办公室一起办公,他的办公桌子靠窗口。
我作为“钢筋混凝土”课程助教,当时李国豪分配给我两项任务,一是完成气轮机厂桥式吊车的标准设计(跨度21米、起重量3~5吨),二是去听他讲授的“桥梁设计”课程。由于我的设计水平和学习成绩不错,很受李国豪赏识,加上刚刚解放,师资比较紧缺,过了一年就让我这个助教去上“木结构设计”课了(按照当时学校规定,助教需满三年才能上课)。
这是李国豪对我的信任和提携。
此后,1954年开始学苏联,学校开设了新的课程“施工组织”,也交由我负责了。特别是后来提我当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校长,这都是李国豪对我的信任、提携和培养。
他逆境不馁,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李国豪原夫人叶景恩是印尼华侨,我的父母和兄弟均在新加坡,这在广东和福建不算一回事,可是在别的地方就稀罕了,因此注定我们两个命蹇时乖,在解放初期政治运动甚多,每次都免不了受到冲击。特别是“”,他是校级的“反动学术很好不错”,我是系级“反动学术很好不错”,靠边劳动改造了。
这期间
...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同济之魂
提携·培养·指导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风骨长存同济明灯烛照后人
李校长与同济德国问题研究
忆李国豪教授
附:ErinnerungenanProfLiGuohao
李校长与同济海洋学科建设
忆大师风范与智慧
记载着李校长与同济的几张照片
黄花满园思先贤
一个结构工程晚辈学生的几片回忆
继往开来的同济桥梁
青年学子永远的师长
建苑春风永驻心间
回忆对老校长李国豪教授的一次采访
“两个转变”的提出、内容与历史贡献
李国豪教育思想及其对同济大学的影响
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李国豪
师恩难忘
他指引我踏上科研之路
忆与李国豪老校长的交往
深切缅怀恩师李国豪校长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缅怀同济老校长李国豪院士
敬爱的老师,学习的楷模
毕生难忘的恩师
忆李国豪老师几件事
风范永存
李校长指导我选择桥隧专业
怀念
怀念李国豪老师
李国豪先生的敬业精神令我印象深刻
春风化雨,育人于潜移默化之中
他留给我们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
在恩师精神激励下继续前行
附:心中永远的丰碑
我的科研引路人
李国豪:甘为后辈成才铺路搭桥
江海处处
心系政协情牵同志
李国豪与上海市科协
我心目中的李校长
怀念李国豪会长
李国豪与宝钢“位移风波”
翘首就盼这一天
李国豪先生与东海大桥建设
李国豪院士与苏通大桥建设
忆李国豪先生谈济光学院的办学方向
“我当名誉院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