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建构(L)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1.09
6.2折
¥
34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铁锴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90504
出版时间2010-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5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34元
货号SC:9787010090504
上书时间2024-10-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铁锴,1970年生,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哲学、中国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甘肃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主制度供给与公民精神化育》、《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评析》、《“善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治理》、《论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及社会条件》、《熟人社会及其的社会政治学分析》等学术论文近二十余篇。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项,主持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
主编推荐:
本书在主体性视域下,试图通过对人的主体性及政治主体性价值的审视,研究公民政治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发生发展的逻辑必然及其动力机理,探讨中国转型社会公民政治的发生与发展、历史与现状、问题与趋势,旨在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寻找进路。
内容简介:
从“何为政治?政治何为?”以及“谁之政治?政治谁为?”的本源追问与反思出发,在主体性视域下探讨了政治的人本终极价值。指出政治的目的性功能在于提升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的政治主体性的确认与实现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律动,以现代公民为主体的公民政治是当今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向与逻辑形态。进而在建构起公民政治一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中西公民政治演进的历史比较,内在地揭示了公民政治发生发展的逻辑与机理。最后立基于转型中国与全球化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和马克思的人本政治观为指导,从制度——文化——主体的互动,多维度探讨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建构的路径。
摘要:
个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人不可让予的权利,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的权利。人作为政治主体,人的政治主体性的价值是绝对的,是不容忽视的。近现代以来,人的政治主体地位的确认和政治主体性的张扬,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与社会革命,实现了人的解放和人与世俗的回归,扭转了曾经被颠倒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历代统治者轻视人、蔑视人,把人不当成人的历史局面。人作为政治主体将人类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政治构架转移到尊重人、重视人、围绕着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上来。政治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主客体关系、主仆关系、上帝与选民的关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而变成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民众不再是政治客体、政治管理的对象和统治的工具,而成为政治主体、公共政治管理的参与者与受益人。政治也不复是驾驭权力的统治术,作为一种公共的生活方式,其关注的重点转向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由个人的主体性,发展到主体间性,再到公共性或者共同主体性,总的趋向是形成具有更多更好的公共性的社会。"因而,在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共同体主体性的促动下,现代政治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的中心就是公共性建设。社会以其公共性的实体、关系、属性和机制,以一定的公共机构和组织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创设公共规则,保障社会中众多主体需要的公共活动及其空间,维护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求。这样,现代政治就成为公共政治与公益政治。
……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三、本书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公民政治的生成论基础:人的政治主体性及其价值
第一节 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意蕴
一、主体的人和人的主体性
二、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
三、主体间性与共同主体性
第二节 人的主体性的政治学分析
一、人的政治性
二、人的政治主体性价值
第三节 人是政治主体与政治价值性内在统一的社会动物
一、何为政治、政治何为:政治价值的追问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