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作者在北大开授中国传统建筑通选课的讲义而成,该课程在北大很受欢迎,是历年来最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本书与通常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注重思考在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占据强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与此同时,作者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类型,宫殿、园林、佛塔、桥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与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摘要:
三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形态,前者与实用的关联较紧,如老子话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后者的狭义表达即建筑形式,主要着眼于美观,可是如此一来很难与绘画和雕塑有所区别,从而大大削弱了建筑自身的价值。正确的态度当然要突出建筑的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两方面来论述。
建筑空间的内部形态起源于材料和结构。中国建筑的主要构件是梁,在使用天然木材的条件下,简支梁的跨度很难超过10米,空间尺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可是由于采用梁柱结构的框架体系,建筑的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是相当通透和自由的。为了实现更大的跨度,天然木材可以采用特殊的结构做法如叠梁的木拱。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水虹桥就是这种做法,较短的木梁经过巧妙组合,形成整体拱形的结构,跨度很容易超过20米,今天在中国不少地方还能够看到这种木拱桥。希腊建筑的主要构件也是梁,简支石梁的跨度更难超过10米,同时采用承重墙结构体系,墙体非常厚重,空间形态也很受制约,罗马建筑普遍采用拱券结构后,跨度才得到较大的改进。
……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中国传统建筑概说
一 名辞释义
二 要素分析
三 建筑空间
四 建筑意匠
五 建筑师
第二讲 建筑背景中的历史与智慧
一 欹器与中庸之道
二 舜之虞
三 “义正”社会的追求
四 生物多样化与文化多元化
五 “李约瑟难题”与“奇技淫巧”
第三讲 新石器建筑的多样化
一 南部平原湿地的干栏“长屋”
二 西北黄土高原的横窑与竖穴
三 中原丘陵坡地的半地穴“大房子”
四 东部丘陵坡地的半地穴“排房”
第四讲 南北建筑的碰撞与融通
一 防洪的圩垸和御敌的城堡
二 堆土垒筑与夯土版筑
三 结构、构造与设备
四 甑鬲觑与鼎豆壶
第五讲 两种建筑思想的互动
一 全球语境下的讨论
二 《周易》中的大壮:壮丽与礼制
三 先秦诸子论“卑宫室”
四 一姓与万姓
第六讲 主流观念在建筑中的反映<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