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业通史【精装】
  • 茶业通史【精装】
  • 茶业通史【精装】
  • 茶业通史【精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业通史【精装】

50 九五品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椽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2

印刷时间2008-09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上书时间2016-06-20

经典古旧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茶业通史(第2版)本书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叶生产的演变、中国历史茶叶产量变化、茶叶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中外茶学、制茶的发展等。
基本信息 
书名:茶业通史(第2版) 
原价:50元 
作者:陈椽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109126855 
字数:428000 
页码:526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茶业通史》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编写茶业历史不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的。有些事例,如有必要重复,还得重复,否则,就容易割断历史,影响论述某些重要问题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目录 
前言章 茶的起源节 传说与记事一、古时传说二、古书记事第二节 从荼就是茶说起一、同物异名二、荼字争论三、荼字多解四、茶的多名五、槚不是梓第三节 茶字来源及传播一、从荼到茶二、茶的世界读音三、最早用茶字的国家第二章 茶叶生产的演变节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一、野生大茶树不断发现二、茶树原产地的异议三、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形成和发展四、茶树的近缘植物五、茶树的原种六、茶树的分布七、茶业的悠久历史八、茶树原产地研究动态第二节 皋芦种是茶树原种一、历代不断记载皋芦种二、杂交育种有规律出现皋芦种第三节 茶树分布与茶区形成一、唐前茶区的形成二、唐代茶区的分布三、唐后茶区的扩大第三章 中国历代茶叶产量变化节 唐代茶叶产量一、唐代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二、从茶税和贡茶看茶叶产量第二节 宋代茶叶产量一、宋代茶叶有了更大发展二、从北宋榷茶买茶看茶叶产量三、从南宋买茶易马看茶叶产量第三节 元明茶叶产量一、从元代“引税”看茶叶产量二、明代茶叶的发展三、从明代“榷茶引税”看茶叶产量第四节 清代茶叶产量一、资本主义萌芽与茶业发展二、从茶叶外销看茶叶产量……第四章 茶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第五章 中外茶学第六章 制茶的发展第七章 茶类与制茶化学第八章 饮茶的发展第九章 茶与医药第十章 茶与文化第十一章 茶叶生产发展与茶业政策第十二章 茶业经济政策第十三章 国内茶叶贸易第十四章 茶叶对外贸易第十五章 中国茶业今昔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第二节 从荼就是茶说起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宋代杨伯嵒撰《臆乘》:“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但是却有人否认这一历史事实。号称世界茶业著作“权威”的威廉·乌克斯(Wil-liam H.Ukers)在《茶业全书》①中说:“中国人对茶的起源和利用为饮料及食品的历史,追忆往古,也无肯定。”他断定茶的起源“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可靠史料的,约在公元350年间(指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并说:“茶字直至公元7世纪始有确定的意义”,“唐代(618-907)以前,一般习用‘荼’字为茶的假借名词。荼的原义为蓟(音计),茶、茶两字,字形相似,在字源上有密切关系,易于引起茶字来源于荼字的联想。古代作家用的荼字是否另指其他灌木,目前实难判断,因而要从古代文献中探求茶的最初历史,确非易事。”从而故意贬低我国茶树起源和茶叶生产的悠久历史。只要实事求是地论证荼就是茶这一历史事实,就不难看出茶的起源确实在远古的中国。    一、同物异名    茶树原属野生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自然的或人工的选择和传播,逐步从局部地区扩大到辽阔地域。茶叶生产,从个别的原产地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饮茶风气,由少数人逐渐扩展到广大群众,茶叶成为人民喜爱的饮料。对茶树的认识,也由少数人的肤浅理解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深刻体会。    茶叶从发现到饮用,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广大群众对茶树的印象,自有不同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命名,这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必然情况。    茶树因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的不同,树型有灌木、有乔木。原产是半乔木(即我国南方的皋芦种),向西南迁移为乔木;向乐南迁移为灌木。早先少数人发现野生的是灌木,误认为草本;发觉可作药用,誉与嘉谷相同,所以荼字从“禾”。最早鲜叶作为菜羹,未曾加工而味苦,故有时也叫苦菜(只从生煮味苦意义而言)。这个异名是可以理解的。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