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测量与科学 汪涛 著 9787506069373 东方出版社
  • 实验、测量与科学 汪涛 著 9787506069373 东方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验、测量与科学 汪涛 著 9787506069373 东方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84.5 7.2折 118 全新

库存28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涛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9373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1555697

上书时间2024-05-19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涛,南京邮电大学电子测量专业学士,北京邮电大学通讯专业硕士。曾任中兴通讯靠前市场副总裁,现任北京数码视讯优选投资总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实践资源长期从事学术研究。通过对系统论、突变论和软件递归算法等的系统总结,率先准确解释了循环因果律,并创立了系统的分析循环因果过程的数学工具。进而将此全新逻辑成就运用于人口论的研究,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马尔萨斯人口论、罗马俱乐部人口论以及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缺陷。

目录
不同领域专家序言
从通播网到纯科学
自序 得科学者得天下
章 科学与纯科学
节 科学与学科
第二节 专注单一学科与跨学科
第三节 伽利略、实验与近代科学
第四节 纯科学
第二章 古希腊文明与科学的诞生
节 几何测量知识的积累
第二节 文明间相互的影响
第三节 古希腊人对实用知识和感官作用的蔑视及理想世界的假设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和模式
第三章 从科学历史学角度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节 历史学的测量基础
第二节 历史学的科学理论与认识误差来源
第三节 历史作用或功过的价值判断
第四节 目的与过程的一致性
第五节 历史名称对象的高度变化与理论阐述简明性的矛盾
第六节 “就史论史”与理论普遍性要求的矛盾
第七节 历史之问
第四章 科学与非科学
节 判断科学与否的根本标准
第二节 科学发展形态上的优点
第三节 数学抽象带来的优点
第四节 测量的价值和优点
第五节 数学的局限
第五章 科学的整体性和还原
节 科学的整体性
第二节 还原
第三节 映射式还原经典案例
第四节 回溯式还原经典案例
第五节 调用和对自成体系理论科学性的否定
第六节 从还原标准看经络研究的非科学性
第六章 科学的关键特征
节 科学为什么优于非科学
第二节 步进式发展模式和节奏性
第三节 未知因素唯一性要求
第四节 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符合”的含义
第五节 唯一性要求作为鉴别非科学的标准
第六节 可演绎性
第七章 测量与受控实验
节 受控实验地位
第二节 受控实验及其优点
第三节 受控实验方法受限的情况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只是测量的子集
第八章 测量与计量
节 测量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第二节 计量
第三节 对“计量”的误用
第九章 所有科学的测量基础
节 测量基础在不同学科中的名称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问题
第三节 统一测量基础与学科建设的共轭标准
第十章 单因果化——可测量的科学基础
节 从哲学到科学
第二节 单因果化
第三节 衰减
第四节 放大
第四节 受控实验及实验室的定义
第五节 测量可成为科学基础的原因
第六节 非受控实验测量的优点
第七节 近代科学模型
第八节 测量技术的发展
第十一章 误差理论
节 测量误差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节 误差的来源分析
第三节 误差与信息论的关系
第四节 相关分析与误差、信息量的关系
第五节 科学与非科学测量的区别
第六节 误差的数量处理
第十二章 量子力学的形成过程和奇异之处
节 最奇异的科学理论
第二节 从连续到光量子
第三节 从光子到物质波
第四节 从物质波到量子力学理论
第五节 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何在?
第十三章 对量子力学的测量循环因果律解释尝试
节 换个方向看量子
第二节 一个解决隐变量和波函数随机性的可能受控实验方案讨论
第三节 直觉更难理解的实验结果
第四节 弱测量
第五节 如何正确认识量子力学?
第十四章 社会领域常见的五大主体误差
节 人作为认识主体的误差种类
第二节 宗教信仰
第三节 伦理和心理
第四节 政治和利益
第五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必然性
第六节 政治的影响
第七节 利益角度的影响
第八节 政治和利益存在的合理性
第十五章 科学心理学
节 人类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
第二节 心理系统与生理系统的联系
第三节 多种心理系统的综合作用
第四节 七大心理系统理论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第五节 心理系统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六节 人类心理机制的不适应和社会心理策略进化
第七节 兴奋与抑制
第十六章 情感误差
节 心理系统对认识作用综述
第二节 神秘系统情感误差
第三节 依恋系统情感误差
第四节 自尊系统情感误差
第十七章 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意义
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历史学研究需要的宽广知识领域
第三节 全科型知识结构多方面价值和意义
第十八章 如何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
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难点和可能性
第二节 获得全科型知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节 八大知识体系简介
第十九章 以测量角度看科学的发展
节 测量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第二节 理论与测量的循环关系
第三节 测量独立的发展地位
第四节 测量自身发展的规律
第五节 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第二十章 诺贝尔奖与领导世界科技的汇聚战略
节 从新型加速器CEPC―SPPC争论谈起
第二节 杨李之争及其对实验科学的影响
第三节 李杨之争的另一种历史假设——无界战
第四节 杨李之争的循环因果律分析
第五节 诺贝尔奖与科学资源汇聚能力
第六节 诺贝尔村
第二十一章 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与“不相干获益”价值分析
节 科学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成本
第三节 月球墓地——航天工程优选的不相关获益研究
第四节 对科学原理开发利用也是“不相干获益”
第五节 科学不相干获益最直接经济价值——满足好奇与自尊
第二十二章 科学化
节 并非“纯科学”的情况
第二节 中医的科学化问题
第三节 气功研究的科学化问题
第四节 情感与社会系统误差的补偿
第二十三章 第七代信息技术和第三次科学革命
节 第七代信息革命技术特点
第二节 从ENIAC到手机电脑
第三节 外存随机访问性能爆炸
第四节 外围接口大一统
第五节 宽带接口理想化
第六节 计算、存储和带宽之间的性能转换
第七节 信息能力需求极限
第八节 传感网、物联网与测量网
第九节 云计算、大数据与全数据
第十节 第三次科学革命

内容摘要
科学在今天已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科技的发达是近代西方强盛的核心能力所在,“得科学者方能得天下”已经深入人心。但如果要问到底什么是科学,能准确回答清楚者即使在很好的科学家群体中间也寥寥无几。过去对科学的认识散见于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等几门学科之中,但因它们都未能完备地深入整个科学内部,因此都远远解决不了以上问题。将科学简单理解为“分科而学”,也使当今浩如烟海的不同科学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互不相通。汪涛著的《实验测量与科学(精)》总结出了可以贯通一切科学的四大主干学科:数学、测量、信息科学与牛顿力学。并且以过去的学者们很好缺乏研究的测量学科为主,系统研究了科学的内在结构、机理,以真正科学的方式给出清晰的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