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星琦讲元曲课 王星琦 9787550640399 凤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星琦讲元曲课 王星琦 9787550640399 凤凰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34.9 6.0折 58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星琦

出版社凤凰

ISBN9787550640399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058216

上书时间2024-05-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星琦,辽宁盖州人。师从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先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书法家。主要从事元曲与元代文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元曲艺术风格研究》等8种,随笔集《茗花斋杂俎》《书林驿语》等。

目录
第一讲元曲概况
元曲蓬勃兴起的历史背景
元杂剧形成、发展与繁盛
一、 回顾与反思
二、 元代士人的出路问题
三、 纵向探索
四、 元杂剧地域、分期及作品存佚
散曲——古代韵文文学的最后形态
一、 元散曲产生的递嬗脉络
二、 北曲套数的形成
三、 散曲文学的文体意义
四、 元散曲的分期及流派
元人悲剧辨析
元人喜剧述略
第二讲名曲详释 
剧曲
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关汉卿
诈妮子调风月第三折关汉卿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王实甫
梧桐雨第四折白朴
汉宫秋第三折马致远
看钱奴第二折郑廷玉
风光好第一折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戴善夫
倩女离魂第二折郑光祖
张生煮海第二折李好古
竹叶舟第三折范康
冻苏秦第四折无名氏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八出迷路问仙杨讷
散曲小令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王和卿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仙吕〕寄生草饮白朴
〔中吕〕阳春曲题情白朴
〔双调〕驻马听吹白朴
〔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双调〕清江引野兴马致远
〔双调〕寿阳曲山寺晴岚马致远
〔双调〕蟾宫曲卢挚
〔双调〕折桂令金陵怀古卢挚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魏初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郑光祖
〔双调〕殿前欢贯云石
〔双调〕殿前欢贯云石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越调〕凭阑人闺怨(二首)
王元鼎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
〔商调〕碧梧秋出金陵乔吉
〔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
乔吉〔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
〔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秋思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
〔双调〕殿前欢离思张可久
〔双调〕折桂令九日张可久
〔双调〕折桂令次韵张可久
〔双调〕落梅风客金陵张可久
〔中吕〕朝天子西湖徐再思
〔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徐再思
〔中吕〕朝天子常山江行徐再思
〔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徐再思
〔中吕〕阳春曲皇亭晚泊徐再思
〔越调〕凭阑人春情徐再思
〔双调〕水仙子春情徐再思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曾瑞
〔正宫〕叨叨令道情邓玉宾
〔双调〕蟾宫曲周德清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赵岩
〔黄钟〕人月圆倪瓒
〔双调〕水仙子无名氏
〔双调〕水仙子遣怀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无名氏散曲套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关汉卿
〔商调〕集贤宾退隐王实甫
〔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内容摘要
《王星琦讲元曲课》是著名的元曲学者王星琦教授关于元曲的最新普及读本。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元曲一方面承袭唐宋词之余绪,一方面汲取民间俗曲歌谣的营养,大俗大雅,变化灵动,气象一新,在唐诗宋词之后,别开生面,为灿烂的中国古代诗歌史更添异彩。本书分为元曲概况、名曲详释两部分,介绍元曲蓬勃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代表性的元人悲剧和喜剧,解读众多的元曲名家和元曲名作。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诗情与学理兼备,内容深入浅出,文笔生动有趣。书中精心配备了大量插图以及作者本人的书法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让热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更好地走进元曲的艺术世界,领悟元曲魅力。

精彩内容
元曲蓬勃兴起的历史背景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各部落畜牧业生产发展突飞猛进,逐渐强盛起来。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丙寅),铁木真(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召开各部首领会议,创立了蒙古帝国,结束了各部落长期分裂的局面。简而言之,在宋金对峙的一百多年里,蒙古日趋强大,铁木真被尊为大汗之后,建立分封制度,设立护卫军,开始派兵侵扰古北口、居庸关,进一步深入到河北、山东一带,并向女真政权的金人征战。经过三十多年的转战,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于1234年(南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灭金,占据了黄河流域;又经过四十多年的征讨,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己卯)灭宋,从而统一了全中国。这是战乱频仍的时代,整个十三世纪,宋、金、蒙古之间的战争不断,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均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早在1271年(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是为元世祖。从1279年至1368年,元朝当国只有九十年时间,元曲由产生到繁盛乃至衰微,从异峰突起、金声玉振到峰回路转、余音不绝,充其量不过百年光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遗响绵长久远,如黄钟大吕,奇乐交织。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几个政权对抗割据的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是文学史上一个转折时期。清代学者黄宗羲说:“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明夷待访录·原法》)秦之变,是对上三代以来思想观念的反拨,而元之变,则是对汉以来整个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有对立也有融合,情况相当复杂。在剧烈的冲击碰撞中,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对元代士人来说固有的靠读书求取功名从而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的渠道闭塞了,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一时尚未建立起来,六神无主和无所适从的悲哀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求生存与图发展都成了严峻甚至残酷的现实问题,这的确是汉唐以来的一个大变化。历来人们所说的元代八十年废止科举、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空前失落云云,不尽符合实际,因中后期科举偶有恢复,如皇庆二年(1313)元仁宗曾下诏恢复科举,次年开科取士,延祐二年(1315)之后,每三年开科一次,直至元亡。但有元一代,长期实行的是吏员出职制,科举取士不是选官的主要渠道,且即使是开科,也不公平,蒙古人与色目人有优先的特权,汉人士子的仕途仍是逼仄的。忽必烈继位之初,汉族士人与汉化士人一度较为得意,但为时甚短,而真正能执权柄者亦仅限于原金莲川幕府中人士,如刘秉忠、张弘范以及赵复、姚枢、许衡、窦默等,即所谓的“潜邸旧臣”。而普遍的、绝大多数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在元代前期是没有出路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十三世纪后期和十四世纪前期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与元代文学艺术之间关系的分析判断,曾经有过片面性的理解,甚至是很大程度的曲解。人们或是从元杂剧作品中描写的内容,再联系史书上一些零星的记载,将元代社会看成是一团漆黑,简直就是暗无天日;或者在说到元代吏制与社会风气秩序时,以为当时是民不聊生、混乱不堪;在经济上又过分强调北方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其生产方式对中原农业经济的干扰、破坏;等等。或者相反,把元代社会看做旧的精神信仰和传统文化的断裂乃至崩溃,从而引发新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崛起,强调的是元代社会转变的机运与所谓清新活泼的空气。其实两种说法看似对立,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却都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即均为局部的或从某一特定视角而言的。前一种说法在已往的文学史、戏曲史著作中屡见不鲜,不必列举。后一种说法,不妨来看一些例子。刘大杰先生说:从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元代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新的政治局面下,由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达,加上外来的文化生活的影响,不能不促使社会环境发生激烈的变化,从而使旧有的精神意识、习惯信仰也都不能不动摇或解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