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皆有欢喜时(李汉荣散文精选集)/雪候鸟 李汉荣 9787568070089 华中科技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物皆有欢喜时(李汉荣散文精选集)/雪候鸟 李汉荣 9787568070089 华中科技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18.5 5.3折 35 全新

库存202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汉荣

出版社华中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6807008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31154006

上书时间2024-05-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汉荣

诗人,散文作家,陕西省汉中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曾获百花文学奖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近百余篇作品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和中高题。其作品长于想象,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富于诗意和哲思。他灵动的笔触,为我们写尽之美,诉尽之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想象李白》等,散文集《家园与乡愁》《河流记》等。



目录
第一辑 我的父亲母亲

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002 — 竹叶茶

005 — 外婆的手纹

009 — 柳木拐杖

011 — 寂寞的稻草人

014 — 替母亲梳头

016 — 替母亲穿针

018 — 父亲的鞋子

021 — 那一串血的殷红

024 — 母亲的眼睛

028 — 父亲的东篱

032 — 葫芦架下的母亲

第二辑 远去的乡村和童年

鸡鸣、炊烟、荷塘、稻香、小院桃花、梁上燕窝、绕村而过的溪流、稻草垛里的迷藏……世世代代,村庄给了人们刻骨铭心的乡风、乡俗、乡恋、乡情、乡愁。

036 — 远去的乡村

039 — 乡村炊烟

045 — 远去的田园

047 — 想念小村

051 — 一个古老村庄消失的前夜

059 — 老屋

062 — 故乡的稻草

065 — 水磨坊

068 — 城市鸡鸣

第三辑 草木有本心

与植物待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

074 — 与植物相处

078 — 植物传奇

085 — 少年的松林

087 — 核桃树

091 — 房前屋后药草香

094 — 苔藓

098 — 品茶

101 — 田埂上的野花芳草

104 — 一株野百合开了

108 — 树木的美感

110 — 芦苇,激动人心的大美

第四辑 万物有灵且美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116 — 燕子筑窝

119 — 小白

122 — 放牛

127 — 牛的写意

130 — 鸟

132 — 喜鹊

134 — 鸟是懂得美感的

138 — 水边,那只白鹤

143 — 为蚂蚁让路

146 — 悼念一只鸡

149 —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第五辑 山川寂静,河流无声—————

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

154 — 父亲的露珠

159 — 瀑

163 — 夜晚的河流

166 — 沿河流行走

171 — 林中溪水

174 — 山中访友

177 — 缓慢流淌的河

181 — 雪界

184 — 夜走巴山

188 — 我把幽谷还给幽谷

191 — 野地

194 — 月光下的探访

197 — 在虹的里面

第六辑 心中的月亮袅袅升起

人生最大的欣慰和快乐,来自心灵的感动,当我们向万物敞开怀抱的时刻,当我们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相遇并投去深情凝视的时刻,我们感到欣悦和幸福。

202 — 善良的人才拥有心灵的花园

205 — 目光

213 — 夜

217 — 诗意和美感的源泉

221 — 今夜的泪水

225 — 呼吸伟大的气息

228 — 水边的孔子

231 — 我们为什么活着

235 — 心说

239 — 生命中柔软的部分

242 — 后记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内容摘要
帮助一只鸟,拯救一只溺水的蝴蝶,友爱地抚摸一只羊的瘦脸,翻书时同情地注视一粒在纸页间穿行的小小书虫,在原野上长久地望着一朵不知名的野花微笑,并认真地为它取一个美丽的名字——这是李汉荣的万物世界,也是他对待自然万物始终葆有的赤诚善良的热心。
本书精选《山中访友》《外婆的手纹》《鸟是懂得美感的》等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书写母性、乡村、山水田园、古老中国和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如诗如画一般的语言,汩汩流淌的万物生灵,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诗意世界和灵性世界,窥见那天长地久的生命蕴藏。

主编推荐
★ 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李汉荣经典作品集。和山川草木、万物生灵共栖息。★ 书中文章入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连续多年被选作各省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温润文字,读来静心,值得收藏的名家散文。随书附赠精美书签1枚!★ 李汉荣精彩文摘:1. 在生活中,我时常被一些人、一些情境感动。那感动我的,不是人性中坚硬的部分,甚至也不是刚强的部分,而是人性中温柔的部分,接近于水和女性的那部分。2. 让田野的绿色进来,让天上的白云进来,让记忆里那些鲜活的草木进来——让它们在内心中组成一片温暖、柔软的原野。3. 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辛劳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戴着旧草帽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农业的父亲,我们寂寞的父亲。4. 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5.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6.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7.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8. 我记得父亲的那根井绳,三米的长度。三米之下,就能触到孔夫子和李白的那个月亮;三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一样的月光。

精彩内容
 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
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块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
动而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
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
、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
被面、床单、围裙,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
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
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
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
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
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其他的让女儿用。可是我的妻子从来没用过针线,而且家里多年来就没有了针线。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
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
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
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
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
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
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P5-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