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域鸿爪(精) 内藤湖南 9787533950217 浙江文艺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禹域鸿爪(精) 内藤湖南 9787533950217 浙江文艺出版社

当天发货,全新正版书,新华书店集团货源直发。

25.4 5.3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内藤湖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021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0141449

上书时间2024-05-18

湘云书店

十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内藤湖南,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开山人。自幼受汉学熏陶,曾投身报界,后任教于京都大学,任东洋史学靠前讲座教授。内藤湖南从1899年开始多次造访中国,怀着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向往和对中国社会的关心,与罗振玉、王国维、严复、郑孝胥、张元济等往复交流,并留下珍贵的笔谈记录、日记、书信等,收入《禹域鸿爪》一书。
李振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文学翻译家。译有:夏目漱石《梦十夜》、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横光利一《感想与风景》、铃木正夫《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内藤湖南《禹域鸿爪》等。

目录
总序(施小炜)
卷首
  绪言
  学徒暑中旅行
  赠诗及送别诗
禹域鸿爪记
  其一  启程  芝罘  渤海史论
  其二  天津  凭吊  与严、王二子晤谈
  其三  北京  沿革  城墙赏月
  其四  长城  明十三陵
  其五  京郊寺观  文庙  观象台
  其六  陈、蒋二子  威海卫  上海  文、宋二子
  其七  杭州  西湖  灵隐
  其八  苏州  虎丘  寒山寺  灵岩山  沧浪亭
  其九  溯江而上
  其十  武汉之游  黄鹤楼  大别山  伯牙台
  其十一  赤壁  金陵之游  镇江
  其十二  最后之笔谈  时务  金石  归途晾闻
鸿爪记余
  中国人与狗
  盐丘
  空中鸣銮
  孔庙看守人
  贡院
  体面之意义
  一大溷圊
  罨秀
  外国人
  南口之盥浴及便器
  店铺之装饰
  家屋之结构
  南北之字体
  美女产地之沿革
  沪上之演戏
  风景概观
  金陵之诗材
  画之南北宗派
  “不是塔”
  招牌之典故
  书法与金石
  中国人之笃学
  高塔
己亥鸿爪纪略
禹域鸿爪后记
游清杂信
  发自营口(十月二十六日)
  发自燕京(十一月七日夜)
  发自北京
  发自上海
  再发自上海(一月三日发)
游清记别记·京津访问记
  中国观察记
附录  湖南先生所嫌厌的(桑原武夫)
译后记

内容摘要
 《禹域鸿爪(精)》是一本20世纪初日本作家内藤湖南所著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内藤是日本东洋史京都学派的开山祖师,曾数次游历中国、朝鲜和欧洲;与文廷式、罗振玉、王国维等中国学者文人交往亲密,与胡适也有通信往来。本书收入《禹域鸿爪记》(附《鸿爪记余》)、《己亥鸿爪纪略》、《禹域鸿爪后记》、《游清杂信》、《游清记别记》、《支那观
察记》,几乎是作者与中国游历有关的全部纪行文字。

精彩内容
 我曾由笠置,沿着所谓的瓶之原分流而来的泉川,一路西下。河流折而北向处,别拓一境,不知何处是恭仁古都旧址,何处是净琉璃寺,海住山寺的塔尖,则浮露在北端的林峦间。南边紧挨着奈良山,位于城与二州的咽喉处,但见暮烟一抹,鸭建角见命经略之迹,于若隐若显问,依稀犹存。若夫有香取、鹿岛之浦、霞湖及刀水诸景点缀其间,趁涨潮之时,鼓棹于明月朗照下的十二桥之间,有这般神圣降临的往昔岁月可供寻梦,则万劫一弹指间,古耶?今耶?让人有不胜今夕何夕之慨。进而往来于白石称之为高天原
的常、磐一带,寻访二神儿孙诸神的祠庙,不经意间遇见了盐灶松岛的胜景,或者是碰巧访得了多贺燕泽之碑,汗漫游兴,皆莫过于此时之深湛而有味者矣。
大国主威令已久行全国,所到之处,祠庙祭祀之严整谨肃自不待言,这里边,沿海一带的鹿岛、香取姑且不论,即便是安房神社的天太玉命,尾张真清田神社的天火明命,盐灶神社,纪伊的日前国悬及熊野诸社,位于日本海海岸一带者,诸如若狭彦与弥彦,也都存留有天神的灵迹可供观赏。倘若将其与分布各处的古坟加以参照,那么对古史的研究,想必也就会稍稍多几分把握了。诸如这样的山陵规制,诚如蒲生
氏所言,自太祖至孝元,开化以来二十三朝,筑陵墓于丘陇,前方后圆,取象于宫车;用明以下之十陵,则凿治玄宫以安置石椁;直至南都,方始重新恢复旧制。倘若在观览各地留存至今的古墓时,多少有些关于此等变迁的知识,也就不至于会有面壁相向时一脸茫然的尴尬了。
在秽多的人种问题上,有时不免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相关研究中,必定会留有这样的记载,诸如自古以来,守陵之户乃是不得与良民通婚之一种贱民;而近畿诸国,不管已知抑或未知,幸存抑或已遭毁坏,陵墓总不下有千百座之数,散布在屈指难以尽数的各处,而贱种与良民,则鸡犬之声相闻,人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蒙古、马来种族迁徙的行踪,倘若也能从诸如此类散布在各处的古祠和坟冢那里一一加以证实的话,那么,诸多的情形,或许也就能像这样了如指掌了吧。并未对此类行踪做出寻索,而是像近日某记者那样,在谈论中国人杂居的问题时,援引蕃别作为例证,就会犯下认大内氏为赢姓的错误。虽然无关宏旨,却也动辄闹成笑柄。而这一点,想必是不难特别留意到的。
凡此种种,若一一列举,更仆难尽,今仅就史学一端,取其触及思绪者拉杂陈之,以资旅行者有所启发。若能触类引申,则于学徒诸子,岂无小补也欤?
(明治三十二年七月十六日稿)赠诗及送别诗文芸阁诗文廷式汉西百年基沛县,元三万里极欧罗;佛家别有河图谶,未若金轮世界多。
帝出东方本系言,乌龙王气启金源;我读擘经无字说,更从西极望昆仑。
杭爱山边自一方,白翎原向海滨翔;何因牧马思南土,天子中原乃卫王。
P10-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